浅析小企业设置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的可行性
2017-09-04王煦阳
【摘要】当前,国内企业培训普遍面临着转型期,未来培训专员的职能会发生很大变化。HRBP模式下的培训专员的核心理念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员工提升业务技能,发现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专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给业务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但小企业受制于规模、资金,无法设置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阻碍了业务发展和公司成长。
【关键词】HRBP;培训专员;小企业
一、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的发展背景及优势
199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戴维尤里奇教授发表了《人力资源最佳实践》,书中提到了人力资源新型四角色模型,即战略伙伴、行政专家、变革推动者、员工代言者,此构想对于企业培训专员的转型意义深刻。
相比传统的企业培训专员,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有三大优势。
第一,传统企业培训是从培训专员自身职能出发,专员的远见及能力决定了企业业务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成效;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则是侧重需求导向的,以业务部门需求为出发点,从供给性培训往需求性培训转变。
第二,传统企业培训是由一个或多个培训专员共同策划、实施;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则将培训策划和管理实施有效分离,让可流程化实施的培训交付给SSC或者外包公司,让复杂程度高的技术性职能交给COE,培训专员只需专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谋划,聚焦业务部门的动态变化需求,匹配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三,传统企业培训专员缺乏对业务部门的动态了解。对于销售型企业,培训专员受不到企业的重视,经常会遭到业务部门的牵制、提防;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在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强调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平等磋商,推崇“服务交付”的培训理念,让培训成果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二、小企业设置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可行性分析
国内多数学者研究表明: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只适用于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以及集团公司,小企业是完全行不通的,其核心原因在于SSC需要足够规模的员工数量,对企业的IT规模、流程管理的成熟度、HRBP的能力、COE的核心力要求较高。不管是初创期还是成长期,国内小企业是无法满足以上条件的。
现阶段,小企业仍主要依靠传统的培训模式来支撑公司的业务发展,培训成果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业务需求,最终导致小企业人才培养不到位,公司无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合HRBP模式的优势及小企业的现状,以自身特点为突破口,从执行速度、危机意识、业务能力为抓手,小企业设置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还是具备可行性的。
首先,由于组织架构较为简单、领导力较为集中,具备强业务导向思维的小企业可以随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公司架构以适应企业发展。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可以更为精准地融入到企业人员架构中,减少改革的阻力。
其次,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具备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在成立初期,产品的销售业绩决定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可以真正站在业务的视角,及时根据实际销售需求,制定可行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人才培养、课程更新、考核评定等。
最后,企业设立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的难题在于如何选拔合适的人才“种子”并且如何快速胜任岗位工作,而小企业在选拔人才“种子”过程中具备先天优势。因为员工规模较小,大部分员工需要身兼数职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行。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无须从HR队伍里选拔,而直接从业务部门里挑选业务骨干、销售精英、团队经理。伴随着企业成长,他们丰富的实战销售经验为设置培训专员提供了良好的专业积淀。
三、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如何在小企业落地实施
(一)重新定义培训专员的角色
戴维尤里奇所提到的四角色模型对于小企业是不现实的。基于高昂的人力成本,BP在小企业设置人数也不宜过多。对于业务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助理的角色替代SSC和外包公司。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培训专员要和业务部门清晰界定自身角色,既不是业务战略的制定者,也不是业务部门的从属者,而是资源整合的角色。培训专员既要作为管理者,也要及时跟踪业务痛点,提供人力资源与业务结合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成为业务伙伴,而非业务部门的伙伴。
(二)重新界定培训专员的汇报机制
如在大型公司设置HRBP模式的培训专员,汇报机制一般由横向协调和垂直沟通为组合,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权限及职责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性来设计。但小企业不能完全模仿此类汇报机制,而要确立以业务主管或以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中心的唯一汇报机制,增强培训专员和业务部门的黏性和信任度,使组织的培训可以更深入业务一线的需求。培训工作的行政事务和日常职能则由培训助理来完成,让培训专员的汇报内容更多的聚焦于业务发展,这也是小企业能否快速适应周边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重新配比培训专员的人员比例
在通常的三支柱理论中,公司组建的培训管理队伍可由HRBP、“SSC”、COE组成。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小企业,培训专员的比重需占比75%以上;对于成熟期的小企业,培训专员比重则为50%,“SSC”人员比重为40%。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历程与展望[J].人力资源管理,2009(10)
[2]顾琴轩,傅一士,贺爱民.知识共享与组织绩效: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用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2)
[3]付佳,唐宁玉.一种新的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J].武漢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2)
[4]王运丰,刘明杞.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分析[J].市场周刊,2009(9)
[5]李敏,于葵.关于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6]安世民,张月萍.中型企业HRBP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4)
[7]黄娟.浅谈HRBP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
[8]王志勤.HR如何成为业务伙伴[J].商学院,2014(1)
作者简介:
王煦阳(1989-),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学历,就职于南京银行南京分行,研究方向:人力资源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