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2017-09-04雒园园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竞争力专利

摘 要 本文通过效率、效能、协调度三个维度建立了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且构建了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评价三维度指标体系。

关键词 专利 竞争力 评价指标

作者简介:雒园园,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辽宁罗力彦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371

一、引言

客观科学地评价各地区专利竞争力、分析区域专利竞争力的差异与对策,明确各自的优劣势,取长补短,对于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者对区域专利发展的测度进行了有限的研究:朱肖颖(2010)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建立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施学哲,杨晨(2010)揭示了知识产权竞争力的竞争基础、竞争潜力、竞争实力三个模块的运行机理,构建了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谢文照,罗爱静(2010)初步构建了国家综合配套实验区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了知识产权投入、成果、运用、管理和保护活动四个方面的指标 。王正志(2012)的《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环节出发,以区域知识产权产出水平、流动水平、综合绩效、创造潜力为维度,测度了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于丽艳(2009)对我国34省、市、自治区的专利竞争力进行了全面评价、比较和分析,建立了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结构、专利归属情况、专利申请来源、专利执法情况五个方面的一套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专利竞争力的相关测度研究近年来已经受到学者关注,目前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一个趋势就是构建综合因素的评价模型。但是,既然承认区域专利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那么不难发现现有模型在综合维度的测度上还是有缺陷。

二、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三维度评价模型

区域专利竞争力的测度的视角应该从探讨静态、现实的竞争力转变为注重长远的、动态、可持续的发展变化上。本研究从效能、效率、协调的三个维度展开对区域专利竞争力的定量评价(见图1)。效能着重评价区域专利发展的现实状况,即当前所具有的总的实力的高低;效率着眼于投入-产出的效率测度;协调性维度考量的是区域专利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程度。效率与协调性评价更加关注区域专利的增长后劲,即可持续增长的测度。

基于效能视角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考量的是一种能力的“求和”,是一种“规模”和“量”上的综合;效能从数量规模上影响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专利竞争力。本文从专利创新潜力、专利产出能力、专利运营能力和专利保护能力的四个维度构建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效能角度的区域专利竞争力的测度。

区域专利创新效率反映的是区域内的专利创新活动从创新要素即区域创新资源从投入到产出这一阶段的效率,它是区域专利创新资源投入的理想产出和实际产出的比值,反应区域专利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状态。从已有的文献看来,大部分学者热衷于从效能的角度评估竞争力,也有不少学者从效率的角度考察区域专利创新效率。效率视角的竞争力研究的是专利产出与专利创新资源的“求比”,是一种“结构”或者“质”上的反应。效率“质量改善”专利竞争力上发挥作用。效能测度的是对于即定目标的完成程度,效率评价的是在特定环境中,使用创新资源所得到的最大产出。效能是效率的基础,同时效率高低决定着效能的发挥,专利创新效率的研究是提升专利竞争效能的有利辅佐,是不可忽视的。

区域专利发展的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区域专利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促使地区专利竞争水平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遵循区域专利发展与经济发展平衡、协调的思想,引入对协调竞争力的评价也是区域专利竞争力考量的一个重点。

区域专利-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专利、经济各子系统在各自内部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使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并且形成决定这种状态和过程的内在的、稳定的运行机制。区域专利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内容界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区域专利对经济系统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专利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就业与人口所起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对专利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是否实现了区域专利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专利运营效率水平、专利保护环境的提升,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对专利发展的带动作用。

区域专利竞争力的分析路线由“竞争力的实现”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两部分组成。专利竞争力的实现,一般通过“区域专利产出能力”和“区域专利运营能力”两方面表现出来,是区域专利竞争力系统运行的结果;影响竞争力的因素通过“区域专利创造潜力”和“区域专利保护能力”两个方面来实现,是区域专利竞争力系统运行得以运行的保障。

三、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基于效能的区域专利竞争力指标体系

基于效能的区域专利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从区域专利综合能力的角度来评判区域专利竞争力,具体分为专利创新潜力、专利产出能力、专利运营能力和专利保护能力。由于专利与区域创新资源、区域经济基础密切相关,考核总量指标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对欠发达或者规模小的地区无激励作用,所以本文建立指标体系时尽可能不采用总量指标。基于效能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整理如下,见表1 :

(二)基于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指标体系

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的测度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法(DEA)。这个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在一定的投入情况下,产出越大越有效。投入产出的指标总数要比决策单元(DMU)的数量少。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决策单元数量为30,并认为区域专利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存在一年的滞后关系。

(三)基于专利-经济发展协同度的区域专利竞争力指标体系

本文在遵循前述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利用CNKI数据库近年来对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设计指标进行频率统计,选出高频指标。

其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分解与归纳: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就业与人口方面将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

最后,对选出来的指标进行专家反馈、并遴选出区域专利-经济发展指标,其中区域专利发展的度量指标仍采用基于效能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四、结语

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系统具有复杂、内隐、模糊的特点,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是一项长期研究工作,笔者构建的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旨在为专利管理与政策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注释:

朱肖颖.区域專利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山东省各地市为例.山东理工大学.

施学哲、杨晨.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中国科技论坛.2010(12).80-86.

谢文照、罗爱静.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知识产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情报杂志.2010(9).89-93.

王正志.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2.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于丽艳.我国34省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26-31.

雒园园.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内涵、要素及形成机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9).131-138.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竞争力专利
专利
发明与专利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日本竞争力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专利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