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7-09-04郝婉全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4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北京地区养老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实地考查的方法,对北京地区老年人养老和养老机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呈现了北京地区老年人养老及养老机构的基本状态,揭示了北京地区老年人养老和养老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老年人 养老 养老机构

作者简介:郝婉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4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359

一、引言

中国的养老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但经济却并未发达,就业也并未充分,社会保障还远未完善的问题。而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又让许多中年夫妇面临赡养四位老人和抚育子女的境地,由于他们工作比较繁忙、经济负担较重、大家庭概念淡化、倾向两代分居,使得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能力急剧下降。如何科学地把握居民养老需求,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文以北京西城、东城、朝阳、海淀、通州、昌平、丰台、顺义、大兴、平谷、怀柔、房山、石景山、门头沟14个区以及密云、延庆2个县的144名老人和48家养老机构为问卷调查对象,20名老人和4家养老机构为访谈调查对象,对北京地区老人养老进行调查研究,力图揭示北京地区老年人养老现状,为北京的老龄事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二、北京地区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

(一)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1.性别与年龄段的分布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144名北京老人,男性66名,女性78名,样本性别比例为46:54。女性偏多,这与女性平均寿命略高的客观现实相吻合。

表1可见,在年龄结构上70-79岁老人占比较大,80岁以上老人占比较小,60-69岁老人占比居中,这与目前中国进入养老群体老年人的临界年龄和寿命规律相一致。以上说明选取的调查样本能够一定程度地代表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基本状态。

2.学历层次分布

表2可见,一半以上的样本老人接受的是初等教育,三成以上的老人具有高中、中专或技校的中等学历,只有不到二成的老人受过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

受教育程度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而“三观”又对人的幸福感发挥直接作用,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是否有幸福感与其所受教育程度是有密切关联的。由此而论,尽管是在首都北京,老人群体接受教育的平均水平还是不够理想的,这是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必然现象,我们只能客观地去面对。

3.经济来源途径

表3可见,八成以上的北京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一成的老人有儿女解决经济来源问题,还有不到一成的老人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自己的养老费用。

从经济保障方面来看,这种状态还是令人欣慰的,毕竟有90%以上的老人衣食无虞,且有80%以上的老人自食其力,需要国家、社会救济的老人还是极少数的。

4.可支配的金额

表4可见,100%的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可支配金额,其中近一半的老年人可以支配3000-5000元,二成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支配5000-10000元。

考虑到老年人的消费主要是日常饮食和用品以及少量的诸如旅游、会友、爱好等其他活动,可以认为近70%老年人的可支配金额是能够满足其支配需求的。由于北京地区的消费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些可支配金额在1000-3000之间的近三成老年人可能某些非常规性支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可支配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半成稍多的老年人可能还需接受救济,精打细算来过日子。

5.老年人身体情况

表5可见,近四成半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是比较好和很好的,近三成半的老年人身体一般,没有什么大毛病,有两成多点的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好,需要经常打针吃药。

总体情况是近八成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方面没有什么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两成多的老年人其身体健康需要家属、国家、社会去关心,去帮助。

(二)老年人的养老模式情况

1.养老模式现状

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基本点是居住方式。表6可见,有五成半以上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有近四成的老年人夫妇同住或自己独居,只有不到半成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对于夫妇同住和自己独居的老年人,大多数子女和家属是不会不管不问的,其实质还是家庭养老。

以上說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还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主要还是由老年人的家庭和老年人自己来解决的,政府和社会在老年人养老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养老模式意愿

表7可见,七成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家庭养老。一成的老年人愿意到养老机构去养老,这和不到半成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还有半成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想去养老机构养老。有近两成老年人的意愿是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指的是社区机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托老服务、看病服务、旅游服务等,这种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又享受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

(三)老年人对养老要素的态度

1.对养老要素的关注程度

表8可见,老人们对于养老过程中的情感慰藉、生活服务、日常娱乐、医疗保健等要素普遍都很看重。

最被看重的是医疗保健,九成以上的老人本能地重视这个要素;第二被看重的是情感慰藉,受到七成半的老人重视,这和人与生俱有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依恋密切相关;第三被看重的是日常娱乐,有六成以上的老年人重视这个要素,这说明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转而重视精神享受;第四被看重的是生活服务,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在生活服务方面还有较强的需求。

2.对养老几个方面的不满意情况

表9可见,不满意人数和占比最高的是医疗服务,34人占比23.6%;其次是生活条件,27人占比18.7%;再次是社会保障,25人占比17.4%;其余依次是基础设施,24人占比16.7%;;娱乐活动,16人占比11.1%;家庭和睦,12人占比8.3%;情感,6人占比为4.2%。

老人们对情感、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娱乐活动、医疗服务、家庭和睦和社会保障七个选项的不满意人数占比总体情况是都比较小,平均为14.3%,相对而言,对医疗服务、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四个选项的不满意人数占比较高,值得重视。

三、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现状

(一)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48家养老机构中,分别有8家福利院、29家养老院、2家托老所、9家老年公寓。其中民营养老机构共有30家,国营及集体所有养老机构共有18家。超过80%的养老机构运营时间在五年以上,法人代表的文化程度多为专科、本科,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多为初中、高中。

约80%的养老机构容纳老人数量在200人以下,其工作人员数量集中在11-20人。超半数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可达80%,90%的入住老人年龄在70岁以上。养老机构经济收入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政府补贴,二是入住老人每月交付的费用,67%的养老机构收费在每月两千元以上。所有被调查的养老机构均接受全自理、半自理及不自理老人。近年来,50%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呈不变趋势,44%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呈走高趋势,6%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呈走低趋势。

(二)养老机构的服务情况

养老机构有护理人员帮助老人整理室内卫生、床上被褥以及其他室内物品,还会服务三餐饮食、供应开水并为老人换洗衣服和被褥等。77%的养老机构提供日常血压测量等一般保健服务,67%的养老机构定期为老年人体检。65%的养老机构设立专门场所,供老年人进行书法、绘画,阅读、歌唱、下棋、健身等活动;也有养老机构联系义工学生为老年人表演节目,组织老人集体出行游览名胜古迹。50%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感受进行观察、疏导,保证老人们能够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部分养老机构还会安排专人向老人们进行新知识、新观点的宣讲教育活动。

(三)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

几乎每家养老机构在资金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国营养老机构需承担房屋装修、日常设施维护、缴纳水电费用、工作人员工资等支出;民营养老机构则需缴付每年的地租、税负等,虽然政府每年都进行相应补贴,但是养老机构仍都面临资金不够等问题。养老机构护工开资一般在两千六百元左右,护理技能强的在三到四千元。从学校护理专业出来的人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工作,护理人员多为子女已经成家,无力下地干活的妇女。入住率逐年走低的几家养老机构周边环境差、交通不便利,几年来一直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些问题,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和治理,这对北京地区,尤其是郊区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影响严重。

四、对北京地区养老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观念,主动适应新时期养老形势发展

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在晚年和子女住在一起,生活的一切都逐渐交由子女来负责,直至生命终点。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传统的养老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已经越来越没有足够的空间。作为老年人应该与时俱进地积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主动融入适宜的养老模式。政府和社会也有责任做必要的宣传,引领老人逐渐建立依靠自己、依靠社会、依靠家庭、依靠儿女的多元养老观念,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福利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中找到适合的模式。

(二)制定适宜标准,建设老人心向往之的养老机构

养老的宗旨就是要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乐度晚年,政府应该以老年人的“安”和“乐”为尺子,结合北京地区的居民生活的平均水平从居住条件、饮食水准、环境卫生、文化娱乐、身体保健、疾病诊治等几个方面来制定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标准,同时为标准的实现确定房屋、设施、管理者、事务落实者、护工等保障条件。当这些标准变成了现实,众多的老年人预判到了他们期望的各个方面的生活状态,自然会心向往之,去过安稳而快乐的养老生活。

(三)政策落到实处,让老人感受国家和社会的温暖

1996年国家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以来,国家和北京市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201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2013)》、《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2014)》等多個支持、促进养老事业的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环境、人员等方面为养老机构提供了扶持政策,促进了北京地区多种形式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政府执行部门应该进一步消除拖延和不办现象,把政策落到实处,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

五、结语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现状总体上还没有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但养老观念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世界文化相互交融催生出的养老发展趋势,需要加以改变;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现存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专业护工短缺、部分养老机构周边环境长期较差,需要政府尽快落实相关政策来解决。引导老年人建立多元养老观念、规范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标准、全面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是北京市养老事业需要加大力度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

[2]姜向群.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政府帮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人口研究.2007(4).

[3]傅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4]吕新萍.养老院老人的需求与养老机构专业化——对北京市某养老院的个案研究.人口与经济.2004(1).

[5]何丽.北京市郊区两所敬老院健康养老现状与问题初探.中国全科医学.2002(9).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北京地区养老
养生不是养老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养老之要在于“安”
1949—1966年北京地区贞操观的变革——解放与进步
北京地区地下水人工回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