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应技法例谈

2017-09-04张蔚琼任永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法

张蔚琼+任永刚

【摘 要】伏应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技法。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文本中常用的伏应技法有首尾照应、段间照应、设疑照应和扣题照应。使用伏应技法,能增强故事的完整性、严密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了解这种写作手法,对阅读和写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伏应 技法 照应

伏应,即伏笔和照应。伏笔,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照应,是指对于这种提示或暗示的关照与呼应。伏应作为文章结构的要素之一,是相互关联、对应使用的,没有伏,也就没有应,可谓是一种技法的两个方面,其作用也只能在这种对应关系中得以发挥和体现。广义的伏应就是前后照应,而狭义的前后照应特指除去扣题照应和首尾照应之外的在行文过程中的照应。那么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伏应技法主要有哪些呢?

一、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就是把文章开头和结尾对照起来写,使文章结构非常完整,让开头和结尾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描写相同或相似的场景。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鲁教版三年级上册),是以总—分—总的方式构篇的。开头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结尾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开头是总述,以“海洋”比喻“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红松、白桦、栎树……”说明小兴安岭树木面积广、数量多。结尾是总结,以“大花园”和“宝库”比喻四季景色诱人的小兴安岭。开头与结尾表达了相近的意思,结尾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了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鲁教版五年级下册),开头是:“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是:“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首尾照应,文章结构完整。前后两个“4月28日”,加深了“我”对父亲被害的记忆,深化了“我”对父亲的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段间照应

段间照应,是指文章不同段落间的照应,简言之,指行文中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唤和照应,段落可以是相邻的,也可以是不相邻的。具体地说是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种照应方法使文章前后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如《草船借箭》(鲁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说是段间照应的范例。第4自然段写诸葛亮问鲁肃借二十条船,并叮嘱说:“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第5自然段写:“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诸葛亮之所以敢这么说,因为他知道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这是相邻段落的照应,下文交代事情的结果,照应了上文诸葛亮说的事。另一例是不相邻段落间的照应。第2自然段写周瑜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第8自然段写:“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第10自然段写:“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这三句话互相照应,三个数字与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密切相关。前一个“十万支”,伏着周瑜的妒忌,设计定诸葛亮的罪。“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说明诸葛亮知曹操谨慎多疑,弄不清虚实,不敢贸然出兵,只能万箭齐发加强防守。后一个“十万支”,藏着诸葛亮的智慧,使周瑜长叹一声,自愧不如。文中段间照应有多例,加上首尾照应,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严密性。

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自然段写:“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李大钊同志为什么要烧文件?第6自然段告诉我们:“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一自然段还提到:“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阎振三后来怎么样了?第13自然段这样交代:“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军阀逮捕阎振三是为了从他口中获得李大钊的一些情况。阎振三虽然受了酷刑,但没有供出李大钊。这两点是文章中的细枝末节,行文中间注意照应,可使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避免遗留悬念。

三、设疑照应

设疑作为一种写作技法,其含义已经有所引申,即特指作者为了激发读者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使读者一读起来就手不释卷,并沉浸在作品的艺术魅力之中。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教版四年级下册),是开头设疑。“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里设疑,有利于引起读者的关切和期待,很想读下去。接下来,记叙了四个事例——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用事实回答提出的问题。结尾用“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收结,既照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又点明了文章中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我们都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人,多为别人着想。

又如《幸福是什么》(鲁教版四年级上册),是题目设疑。读者看到题目,会产生好奇心。“幸福”是题眼,又是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先写三个孩子疏通了一口老泉,砌成小井,让泉水流出来。森林里一位美丽的姑娘喝到了泉水,祝他们幸福。三个孩子不理解,请姑娘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姑娘说应当自己去弄明白,十年以后还不懂就告诉他们。这又是一个悬疑。接着写他们分头去寻找幸福,十年后成为青年回到小井旁。第一个说他是医生,给病人治病感到幸福。第二个说他走过很多地方,做对人有用的事,是幸福的。第三个说他留在村里种小麦养活许多人,也感到幸福。最后,姑娘听了三个青年的回答后说:“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姑娘的话点明了主题,照应了题目设下的悬疑,即回答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話读来引人入胜,与成功运用设疑照应技法有关系,还有那位姑娘——智慧的女儿的两次出现,使童话增添了神秘色彩,更适合孩子阅读,引发他们对“幸福是什么”的思考。

四、扣题照应

顾名思义,扣题照应即文章的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对题目中明显的重点词——或称其为题眼,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来照应。

如《金色的鱼钩》(鲁教版五年级上册),以物的名称命题,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鱼钩”, 因为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说是“金色的”。这个物虽然不是作者要记叙或描写的对象,但它关联着故事全文,与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質有密切的关系。老班长就是用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故事结尾句是这样照应题目的:“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里“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指老班长为革命、为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他奉献自我的精神永远闪烁着光辉。用相应的文字扣题,能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得以高度升华,给读者的启迪也更加深刻,让我们永远记住老班长,继续走好长征路。

又如《小英雄雨来》(鲁教版四年级上册),是以雨来为主人公的中篇小说。全篇分为六个部分,都是紧扣题目中的“英雄”来记叙或描写的,表现雨来的机智勇敢。这种写作技法就是扣题照应。对这篇长课文的解读,我们不再重弹按部分切块的老调,欲试着换个角度思考: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这个问题紧扣题目,可提领全文。抓住文中两条隐约可循的线索就可以找到答案。

一条线索是还乡河水。本篇起笔交代还乡河,这是故事发生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还乡河水的养育,就没有水性好的雨来。接下来,先是群体描写:“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后面是个体描写:“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这样描写,说明了雨来立根于孩子群里,突出了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也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早早埋下伏笔。下文写“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这是一个悬念。雨来为什么没有死?结尾交代:“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这里的交代与开头部分照应,雨来之所以敢“一头扎到河里去”,就是因为水性特别好。雨来能从敌人的枪口底下“趁鬼子不防备”逃生,进一步表现他的机智勇敢,紧扣了题目中的“英雄”。

另一条线索是夜校识字。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读识字课本,明白了一个大道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三部分写雨来在炕上念识字课本,听到街上有人跑,就把书塞到了怀里,因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抓住。第四部分写雨来露出识字课本,被鬼子抢去,扁鼻子军官问不出书是谁给的,就把书扔在地上。又写雨来与扁鼻子军官斗智斗勇,始终没说出交通员在哪里,后被打得鼻子流血,溅到了课本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为何始终没有供出交通员李大叔?是识字课本滋润了他的心灵,使他知道了爱自己的祖国。前面写的内容为雨来后面的行为作了铺垫,也紧扣了题目中的“英雄”。

以上分析说明,读文章注意紧扣题目,抓住题眼,就能很容易地把握文章脉络结构,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获得审美愉悦。写文章也是如此,时刻注意让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就能突出主题,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具体,不至于犯离题的错误。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校 264000

山东省莱州市教学研究室261400)

猜你喜欢

技法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室内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应用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浅谈油画材料与绘画技法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秀秀台
古筝演奏中传统技法和指序技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