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颠覆“解释”,让学生从“理解”走向“领悟”

2017-09-04傅爱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鉴宝解释斗牛

傅爱君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这是一篇题为《牧童评画》的课文,针对新的编排体例和要求,究竟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在特级教师赖正清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

学习文言文最传统、最无趣的方法是一字一句的解释,这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学习形式。把理解僵化为解释,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解释不等于理解,解释不能实现真正理解,我们必须引领学生从解释走向理解。那么,什么是理解?怎样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有效的办法就是转换,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表现语言符号的意义。

在《牧童评画》教学中,我设计了“走近藏宝人”和“走近鉴宝人”两个环节,把对小古文的理解寓于这一活动中。学生对词语、句子、内容、人物的理解,都体现在两张表格中。

一、走近藏宝人

【教学片段1】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藏宝人,请先进行自学,学完以后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等级评定,并从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最后我们将进行小组展示。

(学生自学后组内交流)

师:好,下面进行小组展示。(参与展示的是第七小组)

七组生1:我们小组认为藏宝人的姓名是杜处士,从“蜀中有杜处士”可以看出。

(师举手)

七组生1:傅同学,你有什么建议?

师:我从课外查到,“处士”的意思是指德才很高但不愿做官的人。

七组生1:谢谢,我纠正一下,藏宝人的身份是处士,姓杜。

七组生2:住址是蜀国,爱好书画。从“好书画”可以看出。

五组生1:我认为七组的同学要纠正一下,我们从“蜀鄙之僧”一文可以知道,这两个“蜀”都是四川的意思。而且,如果是蜀国的话,那就是三国时期,而戴嵩是唐朝的,你说一个三国时期的人怎么可能看到唐朝画家的画呢?另外,他的爱好应该是收藏书画更为正确。

七组生3:谢谢你的建议,我们认为他的藏品数量是“百数”。你们有什么异议吗?

三组生1:这里的“百数”可以是“数百”,因为“百数”是用百来数,而不是“千数”。

师:哇,这个解读太了不起了,请用掌声表扬他。

七组生4:他的主要藏品是《牛》,从“尤所爱”可以看出来,他是特别喜爱的。

一组生1:不是的,从注释可以看出这个《牛》指《斗牛图》。

七组生4:哦,是我疏忽了。这《斗牛图》是出自戴嵩之手。从“有戴嵩《牛》一轴”可以知道。

(师穿插指出“嵩”“祟”“崇”的区别)

只有当学生真正针对文中内容进行争辩时,对内容的理解才能由浅层向深层递进,对人物的印象才会由模糊变为清晰,进而使内心的感悟立体、丰满起来。

【教学片段2】

学生以“收藏家是菜鸟级、中鸟级还是骨灰级”为题展开的辩论则达到了以上目的,借此也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生1:我认为他是菜鸟级的,你看他连画的对错都不能识别。从牧童的话可以知道,在打架的牛,它的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中间的,而画上的牛尾巴是摇动着的。所以我认为他是菜鸟级的。

生2:我认为他是骨灰级的。你看,他是处士,就像老师说的,他是很有德才的。他什么都不做,只一心一意收藏书画,那当然是骨灰级的了。

生3:我也认为他是骨灰级的,一般人收藏书画也就几幅、十几幅,顶多几十幅吧。可他是“百数”,也就是几百幅,藏品数量这么多,也可以看出是个骨灰级的书画收藏家。

生4:对呀,还有他把《斗牛图》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玉石贵重,这点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把玉石当画轴,这也说明他爱画程度之深。

生1:就算是这样吧,但他连画的对错都不知道,我还是认为他水平太差了。

生5:那不能这么说,作为藏宝人是哪个等级的,关键要看他对书画的痴迷程度。我也认为他是骨灰级的,你看他“常以自随”,就是常常把《斗牛图》带在身边。

生1:痴迷归痴迷,那他水平也太臭了吧。

生6:我认为他是中鸟级的,从他的收藏热情及对画的痴迷程度来看,他是骨灰级的。还有他收藏那么多画,还能收藏到戴嵩这种大师级的画作,这也说明他是骨灰级的。据我所知,唐代书画界当时有“韩马戴牛”之称。但他对画的内容的判断还差了一点,所以我认为是中鸟级的。

对于杜处士是怎样的收藏家,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他们不仅仅停留在感受中,还通过辩论从文字中寻找理由,从故事中思考论据,从而最终落实字词,落实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辩论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获得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的导学设计始终贴近和依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关注童心、童趣、童味。下面的“鉴宝人基本信息”和“鉴宝实践活动”同样给学生较大的阅读实践空间,使诸个项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与课文句子密切相连,由浅入深,依次推进。

二、走近鉴宝人

【教学片段3】

教师出示下表。

[鉴宝人

基本信息 姓名(身份):

性格特点: 鉴宝

实践

活动 请根据文中的人物语言,猜猜哪幅像戴嵩画上的斗牛,哪幅像生活中的斗牛。

( )

对应句子:

( )

对应句子: ]

师:下面请大家就鉴宝人的身份和特征进行交流。

生1:鉴宝人的身份是牧童。

生2:我认为他的性格特征是善于观察生活。他知道牛斗“尾搐入两股间”。

生3:戴嵩是唐代的大画家,一般人看了他的画都会说许多好话。而他一个牧童却“拊掌大笑”,直接说“谬矣”,说“画错了”。所以鉴宝人的性格可以用“率真”形容。

生4:對于牧童的性格,我认为是直言不讳。

师:鉴宝人牧童说了这么一番话,处士听了以后会怎么说呢?

生5:从“笑而然之”可以猜出他可能是这样说的:哎呀,我藏宝百数,却没有看出这画是错的,你太了不起了。

生6:可能会说“你说得真好”。

师:戴嵩自然是听不到牧童的这番话了,因为这事与戴嵩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如果是其他画家,听闻这事又会怎么反思自己的行为呢?

生7:以后无论画什么,都要先去看一看,不要画错了。

师:是呀,难怪古语有云“耕当问奴”。下面让我们也琢磨着填一填。(出示练习)

[伐 炼 夫 婢 工 樵 渔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 )。”不可改也。我想:( )当问( ),( )当问( ),( )当问( )。 ]

生8:织当问婢,炼当问工,渔当问夫,伐当问樵。

师:也难怪樊迟有一回问孔子如何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这短短一句话是多么发人深省呀。

至于“鉴宝实践活动”,也根本难不倒孩子们,他们聚焦牧童的句子是:“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本文句子理解的难点,图文对照法能使学生在探究中比较容易发现,上边的是生活中的斗牛,因为“尾搐入两股间”;而下边的是画上的斗牛,依据是“掉尾而斗,谬矣”。

整个教学过程三个板块清晰有序,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阅历、课文的注释、互动的启发、教师的评价,撇开了“解释”的枯燥乏味,感受了实践活动的情趣,真正实现了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显然,这样的“理解”是一种“领悟”,是“解释”达不到的。

(浙江省龙游县桥下小学 324400)

猜你喜欢

鉴宝解释斗牛
沈从文“鉴宝”
“牛气冲天”
沈从文“鉴宝”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沈从文“鉴宝”
开心一刻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西班牙解禁斗牛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