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教学“学导课堂”的实施策略
2017-09-04贺洪琴
贺洪琴
【摘 要】透视小学中高段语文的略读教学,存在“精讲细读”“蜻蜓点水”“放任自流”的尴尬。略读教学要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学导”的教育理念为优化手段。一方面,让学生放手阅读,自读自悟,以学为主;另一方面,在教学时略中有精,迁移运用,以导为方,以求得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略读教学 学导 自主发展
略读教学承担着迁移阅读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让阅读从课内转向课外的重任,为此教师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运用在精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教师只作点拨和引领,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最终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略读教学要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构建“学导课堂”的教学模式。这里的“学”是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是指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困惑点、语言点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启发”。 略读教学的学导,是以“学”为基点,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文本特点、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地理解感悟,促进阅读方法的迁移,使其学会阅读。
一、放手阅读,自学自悟——以学为主
当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需要适时“隐退”,腾出大量的时空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一)“学案”自助,先学后导,学得更自主
“学案”是一种课堂学习载体。它是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并基于恰当的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如某教师执教《珍珠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先后设计了两份“学案”。
初读课文后,学生自学完成第一份“学案”,自主扫清字词障碍,提出困惑,了解大意,然后反馈预习成果。“学案”的反馈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明确哪些不教,哪些该导。第二份“学案”安排在研读课文时。学生自主从文中找重点词句填表,自然地聚焦动词。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从“我”和鸟的表现中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冯骥才不一样的爱鸟情怀以及“信赖”这一主旨,同时也感悟了动词的传神。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都是借助“学案”一以贯之地自助学习,大大减少了烦琐的提问和讲解。然后教师利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资源,将自助学习与教师引导进行紧密结合。
(二)质疑问难,因学设导,学得更积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导”要跟着学生的“疑”,因学设导。教师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来学习,主动提出问题,梳理并思考问题,然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因为学习来源于学生的真正需求,所以学生会学得更积极主动。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预习整体感知,人人书面提问—师生梳理出一两个主问题,共同协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教师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字词或一些“复现性”问题,利用学生资源,及时处理。而学与教的着力点在于解决最有探究价值的主问题。
(三)合作交流,以学代导,学得更灵动
教师对学生有“导”,生生之间也有。我们可以用学生之间的“导”来代替教师的“导”。多人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一个相互引导的思维场、对话场,有效地提高自主探究的效果。
如诗歌略读课,笔者借鉴《朗读者》的形式,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自学,然后召开“朗读者”汇报会。执教《中华少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有一组学生谈道:“我们发现这首诗写出了祖国壮美山川和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给诗歌列了小标题:锦绣河山、悠久文化、历史岁月、灿烂明天。然后我们就按这四块来朗读、汇报。”于是,其他组也学着这种方法来品鉴诗歌。更有创意的小组或配上插图,或加入解说词,或介绍时代背景,或加上表演,等等。
第一组学生独到的感悟和学法对于其他组来说就是一种“导”,引导别组也学到了列标题、多元理解诗歌的方法。学生并不拘泥于课文分好的角色,而是呈现出更多元更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法。
对于《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类知识性较强的略读课,笔者模仿陶行知的“小先生”制。预习时让学力强的学生担任“小先生”带领组内同学合作探究,自学字词、研读课文、朗读文章、找资料、制作PPT等合作备课。课堂上团队内的每个人都进行汇报,其他组或补充或质疑或纠正。学生主讲团汇报30分钟左右,剩下10分钟师生评议,查漏补缺,共同完善该课的学习目标。这种“小先生”制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相互启迪,以学代导。
二、略中有精,迁移运用——以导为方
“以学为主”并不否定教师的“导”。“导”不是全盘授予,而是在学习增长点上点拨,在学习方法上引领,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所提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以此来提高“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导在迷津处
1.易错点
对于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或经过合作交流能读懂的,教师不教,但对于易错处教师要引导提醒。如通过自学“学案”,暴露出来的难读的音、易错的字、难懂的词、理解的误区等,就有必要提醒、指导。
2.困惑点
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建构的过程,当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经验冲突时,学生就会产生困惑。教学时利用这些困惑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原认知结构。如教学《乌塔》(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质疑:一个14岁的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只身一人游歷欧洲,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带着这个困惑,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随机应变性强,做事有规划有主见等。之后,学生进行了辩论: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大家各抒己见,虽然这种生活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但乌塔为了目标努力奋斗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课后学生还拓展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等相关主题的书籍。
(二)导在重点处
略读教学不像精读教学那样严格细致,内容上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过多字斟句酌。所以在整体感知阶段,要尽快地略读浏览,扫清字词障碍,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整体认识,然后快速聚焦重难点。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师舍去大量细枝末节,把精导的重点放在“比较2份账单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对比研读,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无私与无价。
(三)导在语用处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这个读写技巧就是要关注语用,关注作者怎么写。
1.线索文脉
有些课文的主线明晰,比如《学会看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有一条明晰的心理线索。让学生边找边悟“母亲的哪些心理描写最能打动你”,重打细敲研读“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的心理变化过程。母亲的这一心理变化是该文的文脉,也是母爱表达上的精彩之处,一波三折的写法细腻感人。
2.篇章结构
有些课文的结构很有特点,比如《彩色的非洲》是典型的先概述后分述的结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访谈录;《松鼠》《与象共舞》等说明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叙述的;《各具特色的民居》《大自然的启示》这类并列式的文本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来写。关注了这些篇章结构就能较快抓住文本重点,把握内容,便于仿写。
3.表达特色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才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要关注每篇课文最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如:《果园机器人》中拟人手法的运用,《慈母情深》中倒装句式的表达效果,《牧场之国》拟人和情景交融的写法,等等。
(四)导在学法处
1.提示语言引路,学得更明晰
“略读提示”和“单元提示”对课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有提纲挈领的导向作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单元训练点是:把握主要内容,领会启示,并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含义。略读提示语也是一脉相承的。学生概括了《珍珠鸟》的主要内容,抓住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其含义,从而领会启示。教师凭借这些阅读提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自读自悟、重点探究,找到了学习的捷径。
2.文体特征关照,学得更有效
学会一类文体的学习方法,即可以利用精读课文举一反三,以一篇带一类。如学习《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这些说明文,教师就引导学生参照前2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了解文章说明了哪些要点,采用哪些说明方法。学习《渔夫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这些民间故事,可采用复述法,在讲故事中感悟离奇的想象和神性的形象。学习《山雨》《索溪峪的野》等写景文,可采用诵读美文、积累语言的方法,体会联想在表情达意上的秘妙。
3.群文阅读比较,学得更深刻
群文阅读时,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比较探究。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家筆下的动物”,学生比较4篇课文的异同点,发现4篇课文都蕴含着作家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语言表达上又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不同点是《白鹅》围绕“高傲”这一特点用了“总—分”的叙述方法,层次分明;《白公鹅》则是着力表现它那“海军上将的派头”;《猫》的“性格古怪”是通过比较的方式写的;而《母鸡》则是先抑后扬,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群文阅读时,教师让学生比较分析写法上的异同点,这样既能整体关照文体特点,又能学到个性的写法。
4.内引外连拓展,学得更广泛
“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是沟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由单篇过渡到多篇或整本,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我们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拓展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拓展的方向可以是课中的资料链接,可以是一篇带一本,可以是同主题阅读,可以是同作者阅读,也可以是同文体阅读等。
拓展阅读时可以用“学案”和思维导图来进行自学、交流和总结。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外国名篇名著”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让学生拓展阅读更多的国外名著,然后填写“我最爱的一本书”漂流书单和思维导图,在读书交流会中互相介绍。
略读教学承担着从课内精读向课外独立阅读过渡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所以义不容辞地要以学为主,以导为方。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又要精准点拨。导而弗牵,导而有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培养他们“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一贯.重构语文“学导课堂”的应然性和可然性[J].语文教学通讯,2012(9):19-22.
[3]汪潮.试论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2(36):7-9,26.
[4]黄凤英.阳光教育 七彩少年——杭州濮家小学育人模式转换的新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