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9-0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网络平台外伤

蔡 萍

·康复护理·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蔡 萍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7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2个月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个月平衡、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运动功能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个月,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个性化康复方案;网络平台;颅脑外伤;运动障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颅脑外伤主要是因为外界暴力对头部造成的损伤。相关研究表明[1],院前急救疾病中颅脑外伤占有较大比例,并且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颅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会出现意识模糊、头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疾病进展较快,死亡率极高[2]。以目前临床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在术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方案护理,并建立网络平台,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78例,入选标准:患者通过头颅CT或者MRI确诊为颅脑外伤;术后出现运动障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运动障碍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无法配合此研究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22~75岁,平均(41.38±10.55)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空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21~74岁,平均(41.25±9.96)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高空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每天9∶00及21∶00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并详细记录其每日用药剂量、饮食、饮水及大小便情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康复方案护理,并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强化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具体如下:

1.2.1 建立个性化康复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为6名专业护理人员、1名脑外伤主治医师,由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小组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收集和整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制作为word文档并打印,护理人员和患者各发放一份,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干预措施的知晓度及配合程度。小组在每日9∶00~11∶00及14∶00~16∶00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

1.2.2 建立网络平台 建立微信和QQ群,安排专业护理人员随时解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患者间也可相互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与支持,共同提升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在网络平台上,定期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的方式向患者进行颅脑外伤相关知识讲解,并解答患者疑问。小组中护理人员每半个月对患者进行反馈调查,了解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意见等。

1.2.3 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

1.2.3.1 体位指导 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各生命特征趋于稳定后,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进行体位训练,最初为平卧位,然后为半卧位、坐位、站立位及行走。患者在进行体位训练的过程中,保证各体位动作保持时间在1 h以上,并且锻炼后头部向四周转动,在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感后进行下一个体位训练;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则立即保持平卧位,症状好转后再根据其病情依次进行训练。

1.2.3.2 肢体康复锻炼 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轻轻拍打和抚摸,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从而避免其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被动运动时,护理人员做到动作轻柔并用力恰当。患者身体逐渐恢复后,指导其进行主动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可进行桥式运动、Bobath握手等,护理人员在患者运动过程中嘱咐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并注意劳逸结合。

1.2.3.3 心理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各项生命特征平稳后为其实施个性化心理康复护理:(1)倾听法。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找到造成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进行针对性疏导。(2)以情胜情法。护理人员在运用此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时,让患者进入预先布置成暖色调的活动室,组织患者观看喜剧片等娱乐活动,从而促进患者情绪愉悦。(3)暗示解惑法。护理人员通过含蓄的方式对患者暗示,从而解决患者内心困惑,消除负性情绪,主要可通过动作、表情等,或使用其他事物进行暗示。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主要包含平衡、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5项内容,共113个条目,总分226分,分数越高则运动功能恢复越好[4]。(2)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含平地行走、转移、用厕、进食、大便、小便、上下楼梯、穿衣、修饰和洗澡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价,SAS量表<50分表明无焦虑,分数越高则焦虑情绪越严重;SDS量表<53分表明无抑郁,分数越高则抑郁情绪越严重[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颅脑外伤主要是因为患者头部受到外界暴力而产生的脑

震荡、颅骨骨折等疾病,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给予及早有效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式,而术后患者发生运动障碍的概率较高,因此术后康复护理必不可少[3]。传统术后护理干预单一,且缺少个性化及针对性,难以让患者接受到系统、针对性的护理。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个性化康复方案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措施,通过联合网络平台的方式更具有时代性[7-8],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满足患者需求。

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方案护理,并建立网络平台强化与患者间的交流,结果显示,观察组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通过体位指导,帮助患者保持有效舒展体位,使各部位关节放松。实施站坐位平衡训练,可提升患者平衡性,在有效锻炼小脑功能的同时,促进腿部肌肉训练,提升关节部位组织的韧性,使其关节面的抗压力及抗摩擦能力提高[9]。而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强化患者颅脑外伤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得到专家的在线权威解答,帮助患者解决困惑,提升其接受康复护理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其更好地进行运动功能锻炼,提升术后运动功能[10]。

本研究中,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原因主要在于,此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及身体恢复状况为患者建立主被动训练、坐起站立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生活能力。通过倾听法、暗示解惑法等多种干预方式,针对患者具体状况实施有效心理疏导,促进患者消除负面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严格遵医嘱实施术后康复锻炼,从而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1]。本研究中,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可有效消除患者紧张、抑郁情绪。原因主要为通过建立QQ或微信群,增加了与患者交流的渠道,强化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最终消除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卢林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77-78.

[2] 张永芳,余梅英.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16-117.

[3] 吴小飞,余娅娟,胡培亚,等.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维护作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5):439-442.

[4] 龙梅香,郑嫦燕,傅 丽.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卧式康复操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2):1648-1651.

[5] 谢伟媚.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和肌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52-153.

[6] 吴敏嘉.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2-14.

[7] 李德凤,张 艳,仲爱玲.消化道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9):99-101.

[8] 潘江霞.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37-138.

[9] Shahram Majidi,Ameer E Hassan,Malik M Adil,et al.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in trauma setting: analysis of national trauma data base[J].Neurocritical care,2014,21(2):253-258.

[10]邱海英.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168-169.

[11]董晓敏,李爱萍,吴立红,等.早期综合康复干预颅脑外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7):513-517.

(本文编辑 肖向莉)

Influence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network platform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yskinesia

CAI Ping

(Da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Yancheng 2241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network platform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yskinesia.Methods:Selected 78 cases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yskines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 an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t random. Routine nursing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network platform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from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negative emotion change 2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patients' balance, feeling, motor function, joint movement degree, pain, and total score of motor function 2 months after nurs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score of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than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 2 months after nurs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f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SAS and SDS scores 2 months after nurs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rough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network platform, th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yskinesia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relieve their negative emotion, promote their functional recovery, therefore, it wa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scheme;Network platform;Craniocerebral trauma;Dyskinesia;Motor function;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224100 盐城市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蔡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7-02-0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63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网络平台外伤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