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研究
2017-09-03云玉慧慧摘目的探讨恒温雷火灸在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和门诊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火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恒温雷火灸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观察组治疗28d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观察组治疗28d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
黄 秀 云玉慧 孙 慧摘 要 目的:探讨恒温雷火灸在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和门诊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火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恒温雷火灸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28 d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28 d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能够提高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恒温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研究
黄 秀 云玉慧 孙 慧摘 要 目的:探讨恒温雷火灸在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和门诊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火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恒温雷火灸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8 d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8 d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能够提高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恒温雷火灸;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病变,在消化道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反酸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就目前而言,慢性胃炎的治疗仍以口服药物为主,但服药的依从性差,毒副作用大,长期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胃炎在中医上属于胃痞、胃脘痛的范畴,中医治疗及护理胃炎有独特的疗效。中医治疗胃炎的基本原则为理气和胃、止痛消痞[1]。灸法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外用治疗方法,雷火灸属于灸法中的一种,其在热力的作用下能够发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2]。本研究选取100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恒温雷火灸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75岁,平均(40.52±15.21)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7~78岁,平均(41.23±16.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2)发病与受寒、情志不畅有关。(3)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手足不温、神疲乏力、大便多溏;舌苔淡,苔白稍腻。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均同意治疗方案。(3)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辩证符合脾胃虚寒型。(4)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5)年龄≥18岁。(6)入选病例前1个月未经过系统的治疗。(7)能够按疗程完成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1)肥厚性胃炎、残胃炎、急性胃炎等其他慢性胃炎。(2)入选病例前1个月使用PPI、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3)胃部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胃癌等。(4)既往消化道手术史。(5)合并肝、胆、肾等其他脏器病变。(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上消化道出血者。(8)对雷火灸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及护理方法 (1)观察组。采用恒温雷火灸治疗,由本院器械科购买恒温灸盒。腹部和背部采用4孔雷火灸盒,上底长、上底宽、下底长、下底宽分别为15 cm、8 cm、18 cm、10 cm,高9 cm。下肢采用单孔雷火灸盒,上底长、上底宽、下底长、下底宽分别为5.5 cm、5.5 cm、8.5 cm、8.5 cm,高7 cm。首先将点燃的雷火药条放在恒温灸盒上并盖上盖子,取穴神阙、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胃俞、脾俞、十指冲。灸盒底部采用棉质大浴巾围一圈,灸盒顶部再用一条棉质大浴巾密封。将灸盒固定好。火头距施灸部分的距离为3~5 cm,治疗过程中遵循辩证补泻原则。以患者感到疲乏温热舒适而不灼痛为度。无需刮灰。每次灸30 min,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2)对照组。采用雷火灸治疗,穴位的选取同观察组。点燃雷火灸条,在穴位上方2~3 cm处进行温和灸,灸至皮肤发红且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灸30 min,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给予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方式指导、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等[4]。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其中疗效指数临床痊愈≥95%,显效70%~95%,有效30%~70%,无效<30%。
1.4.2 临床症状积分 28 d后统计慢性胃炎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反酸,以上临床症状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0,1,2,3分,分别代表无症状、轻度(症状比较轻微,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度(症状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和重度(症状比较严重,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于治疗前后取以上症状的平均分纳入统计。
1.4.3 生活质量 采用SF-36量表评定,该量表包含4个方面,分别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共20个因子、74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计分方法相同,得分越高表明该方面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1)为t值,2)为t’值
3 讨 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为胃病的首位,其发病机制就目前而言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就目前而言慢性胃炎的西医方法治疗仍不理想。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外邪犯胃,寒邪入络,影响血运,导致胃络瘀阻所致。脾胃虚寒是胃脘痛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的特点。对于该类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当以甘温通补为治疗原则。本研究依据中医经络、腧穴和方剂、中医护理等基础理论,采用中医传统外治法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雷火灸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始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六》,具有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雷火灸有强大的火热力和红外线辐射力,通过热传导的给药方法,在灸区域的面、位、穴能够形成高浓药区,直达患部,迅速渗入病灶深部组织,促进药物透皮吸收,达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等疗效,而这种热效应还能缓解局部组织器官的疼痛,改善组织缺氧,促进病灶创面的愈合[5]。有研究显示[6],雷火灸能够激活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进而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本研究以雷火灸法为基础,采用恒温雷火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结果发现,相对雷火灸法,恒温雷火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恒温雷火灸能够保持恒定的热力刺激有关。正常皮肤烧伤阈限为45 ℃左右,在雷火灸条温度过高时,为了防止皮肤烫伤,与患的皮肤接触时间不易过长,药效得不到保证。恒温雷火灸采用场效应保温能够延长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在热力的持续作用下激发经气使药物渗透,既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又能最大显著发挥热的功能[7]。本研究中选取的神阙、十指冲具有调节气血阴阳及免疫功能的作用,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具有消食导滞、调节脾胃、健脾益气的作用。恒温雷火灸灸以上穴位能够实现体表解剖穴位、经络、与脏器一体化的原则,灸药渗透肌肤的热力强于传统灸法,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恒温雷火灸患者较为舒适,较雷火灸燃烧烟雾形成的刺激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患者通过恒温雷火灸的治疗效果提升,且对治疗方法较为满意,进而改善了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恒温雷火灸无需固定刮灰,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恒温雷火灸能够提高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 吕 艳,李桂贤,陈国忠,等.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治疗胃脘痛应用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35(2):23-25.
[2] 曹细香.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肠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3):135-137.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房静远,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4] 黄 美,吴海棠.护理干预对黎族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17):2649-2650.
[5] 甘海红,邵小亚,许泽军.雷火灸中脘穴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5(5):32-33.
[6] 温凤倩,吕 艳,韦衡秋,等.恒温雷火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3):17-18.
[7] 潘东洪,吕 艳 ,李桂贤,等.中药恒温烫熨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14-415.
(本文编辑 冯晓倩)
221000 徐州市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
黄秀: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徐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KC16SH105)
2017-04-1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