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03庄婵芝房晓袆张少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体重儿计划性成功率

庄婵芝 房晓袆 张少燕

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

庄婵芝 房晓袆 张少燕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适用脐静脉置管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比较两组PICC置管1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体质量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PICC置管,脐静脉联合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脐静脉置管;计划性拔管;体质量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1]。但是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管径过小,不能满足输血、输注营养等治疗需要[2-3]。脐静脉置管导管管径大,能够满足输注血液、肠外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治疗需要[4]。从理论而言,PICC联合脐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为对象,探讨了PICC联合脐静脉置管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97例为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极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剖宫产分娩。(2)患儿凝血功能、D-2聚体、血常规等检查正常。(3)患儿均在出生24 h后因为肺透明膜病进入ICU室治疗。(4)患儿父母均对本研究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全身性感染疾病者。(2)有菌血症或脐炎者。(3)合并有先天性疾病者。(4)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者。根据患儿是否适合脐静脉置管,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4例;胎龄30~37周,平均(34.6±3.7)周;出生时体质量880~1490 g,平均(1215±245)g;PICC置管位置:贵要静脉40例,肘正中静脉8例,头静脉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胎龄30~37周,平均(34.9±3.4)周;出生时体质量885~1495 g,平均(1240±260)g;PICC置管位置:贵要静脉36例,肘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置管方法 对照组均使用3.5Fr导管行PICC置管。综合判断患儿静脉情况后,确定合适的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包括穿刺点上下10 cm的位置,采用碘伏棉球螺旋式消毒。铺设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连接器、肝素帽、穿刺针等,将导管浸入生理盐水中,在距穿刺点12 cm处扎止血带,然后穿刺,见到回血后,前推浸入插管鞘。接着推进导管至适当位置。回撤插管鞘,注入生理盐水,并固定导管。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PICC置管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置管后常规护理,包括更换敷料、定期冲管、封管以及拔管等[5]。

1.2.2 观察组置管方法 行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先行脐静脉置管。测量并确定患儿插管深度后,连接脐血管导管尾端、三通开关、5 ml注射器等。检查三通开关是否有空气,如无空气则关闭三通开关。常规消毒后,将虹膜鞘插入脐静脉,接着注射器抽吸维持血液通畅。X线确定插管位置,连接导管持续输注。在置管后,常规护理干预。脐静脉置管一般留置7 d[6]。在拔除脐静脉导管当天,置入PICC。PICC置管材料、方法以及护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PICC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体质量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导管不良事件,如机械性静脉炎、肢体肿胀、导管堵塞、导管异位、血培养阳性等)[7]。

2 结 果

2.1 两组置管和拔管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计划拔管率比较 例(%)

2.2 两组体质量增长和住院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体质量增长和住院时间比较

注:1)为t值,2)为u值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注:机械性静脉炎2例,肢体肿胀3例,导管堵塞1例,血培养阳性3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肢体肿胀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异位1例,血培养阳性5例

3 讨 论

3.1 联合置管改善了置管质量 PICC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置管方法,但是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而言,由于患儿身体内环境并不稳定,加之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PICC后容易发生皮肤水肿、外周循环差等情况,造成患儿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计划性拔管率过低[8]。脐静脉置管能够给予患儿更好的营养支持,并改善患儿循环[9]。从本组资料来看,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98.11%,96.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以更好的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情况。研究结论与李文香[10]的报道相一致,她认为联合方案能够给予患儿更好的营养支持;同时,脐静脉置管可以起到保护外周静脉血管的作用。在脐静脉置管1周后再行PICC,此时患儿营养状况和血管情况较出生时显著改善。从我院的实践来看,先行脐静脉置管,还可以减轻反复置管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感,并且保护血管。

3.2 联合置管促进了患儿体质量增长 体质量增长是评价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本组资料来看,观察组体质量增长为(17.6±2.7)g/d,对照组则为(15.1±2.2)g/d。观察组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联合置管方案可以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由于患儿体质量增长更快,因此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更短。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与钟文华等[11]的报道相一致:PICC不能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脐静脉则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营养输送。由于脐静脉可以让患儿获得更好的营养支持,因此能够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体质量的增长,又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

3.3 联合置管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静脉炎、肢体肿胀、导管不良事件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12],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儿恢复,加大了医疗成本,严重者还可能对患儿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从本组资料来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达到了38.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杨祖铭[13]等相一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为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机体防御能力更弱、免疫功能更差,因此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脐静脉置管则能够改善患儿机体状况,尤其适合患儿的早期急救。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改行PICC,此时患儿不仅有适用PICC的更好生理条件,而且还能够发挥PICC的优势,实现脐静脉置管与PICC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好的预防各类并发症。

综上,相比于单纯PICC置管,脐静脉联合PICC可以提升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计划拔管率,并促进体质量增长,降低不良反应和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1] 李 娜,屈清荣,郭宏湘,等.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2):1005-1006.

[2] 周 莉.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0):109-111.

[3] 唐彬秩,李茂军,吴 青,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肠外营养管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2):146-152.

[4] 巫雪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救治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7):142-144.

[5] 马月兰,周 景,沈 婷,等. 不同定位方法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置管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02-104.

[6] 王 涛,许锦富,刘龙魂.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J].新医学,2016,47(1):39-42.

[7] 谢润华.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40(12):52-53.

[8] 韦 芳,卢玉珍,卢浩棠,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216-217.

[9] 刘小丽.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244-245.

[10]李文香.脐静脉置管在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校医,2015,29(4):282.

[11]钟文华,杨戎威,黄华飞,等.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1):50-52.

[12]陈丽华,江莲英,黎新凤.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460-461.

[13]杨祖铭,王三南,马月兰,等.脐静脉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5):353-355.

(本文编辑 冯晓倩)

Application of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PICC in infant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

ZHUANG Chan-zhi,FANG Xiao-hui,ZHANG Shao-y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in infant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Methods:A total of 97 cases of infant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is suitable for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5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ICC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and PICC catheterization. The first success rate, planned extubation rate, body weight growth,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first success rate and 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the primary cath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weight growth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PICC, umbilical vein combined with PICC catheter has a better application value in infant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Planed extubation;Body mass

515041 汕头市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庄婵芝: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7-04-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30

猜你喜欢

体重儿计划性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