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管理在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9-03刘玉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眼外伤感染率医护人员

刘 婴 刘玉琦 韩 冰

感染管理在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 婴 刘玉琦 韩 冰

目的:探讨感染管理在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进行干预,以此减少外源性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感染管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内眼手术患者的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护理满意度、舒适度评分、感染率及生存状况综合评分。结果:观察组内眼手术患者的认知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依从性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状态综合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减少眼外伤外源性感染预防内眼手术感染采取整体性护理效果更佳,不仅可提高患者对疾病预防的认知程度,还可改善其负性心理,患者对生存状态综合自评分数高,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感染率,对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外源性感染;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预防;护理

医院感染为现代临床实践面对的重大难题,医院感染若不予以有效抑制,将对医疗效果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1],其内眼手术的无菌要求较其他手术更为严格,因此严格内眼手术的无菌要求,做好术后感染的预防更为重要。术者不仅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还须在术后为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从而提高其舒适度,降低感染率[2]。本院为降低眼外伤患者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将收治的60例内眼手术感染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并允许的情况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18~57岁,平均(32.75±6.45)岁;眼球穿通伤修复术患者18例,玻璃体切割术12例;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22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8例。观察组男26例,女4例;年龄17~58岁,平均(33.02±6.56)岁,眼球穿通伤修复术患者16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4例;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20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排除药物禁忌及手术禁忌的情况下,两组内眼手术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医护人员维持日常的卫生清洁及医疗器具消毒,于手术后对患者的患处包扎,叮嘱患者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细菌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预防感染制度的建立。院内应加强眼科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使之建立无菌观念,向工作人员灌输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监督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院内微生物进行监测,并对院内空气,器具表面及无菌物品进行消毒,对院内感染问题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3]。(2)医护人员的清洁保持。院内应重视医护人员的口罩及工作服的病菌污染,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较为频繁,除日常护理外还须进行大量治疗工作,因此会造成工作服的污染,故形成了外源性污染,故医护人员的工作服须定期清洗,每周2次以上,减少工作服上的病菌及微生物,尽量使用一次性口罩,避免将病菌传染至患者[4]。(3)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带有大量细菌,容易传播微生物而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故注重手部的卫生非常重要,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病房的床头、门口、治疗车等均安装了快速手消毒液,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知识水平,在规范操作程序的同时,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保护患者,而避免交叉感染。(4)病房内器械物品的消毒。对于病房内的空气应采取紫外线照射消毒,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每天1~2次,每天对病房内的椅子、床架擦拭1次。内眼手术患者当天须更换床铺1次,保证床铺清洁,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保持室内通风及空气洁净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换药环境,须每天对检查仪器进行紫外线消毒,每天1~2次,以此减少外源性感染。(5)健康教育实施。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预防细菌控制不当所造成的交叉感染,告知患者玻璃体内含有大量蛋白质,为病菌合适的培养基,因眼球预防感染的能力较差,故因受细菌侵入,更易感染[5],如处理不当,不仅对患者造成生理损伤,还对其经济造成负担。故在抑制外源性感染的过程中,应将院内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严格区分,叮嘱患者在滴眼前洗手,用无菌棉签对泪囊区进行按压,并将眼部分分泌物擦拭。(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于眼外伤内眼手术前皮肤的准备,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师在手术台上对患者眼外结膜囊及皮肤进行冲洗,有别于择期内眼手术,其洗眼液及洗眼用具保证无菌,为患者的感染伤口进行隔离,保证其伤口的干燥、清洁,于患者术后实施包眼措施,叮嘱患者不得擅自将敷料解开,避免伤口感染。(7)心理护理。眼部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负性心理进行疏导,于术前告知患者眼科手术执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程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于术中,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引导患者保证正确体位配合手术治疗;于术后,告知患者合理服用抗感染药物的重要性,避免用药不当产生的细菌感染,以此提高治疗效果。(8)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有计划地根据眼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病情和需求进行干预。护士将患者介绍给本院常驻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社工通过患者住院期间探访、患者小组活动、建档,出院后提供个案跟进服务,社区社工工作站转介提供后续服务的形式。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并统计两组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的认知评分、治疗依从性情况、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感染率 其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测定,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以上。认知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对外源性感染的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越为舒适,由患者本人自行评定。护理满意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对护理措施越满意,由患者本人自行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由3个维度进行测评,主要包括自我清洁、科学用药及合理饮食3个方面。

1.3.2 观察视功能5指标 身体功能5个指标;社会活动5个指标;其他方面5个指标,每个指标均由患者自己在模拟线性等分线中评定,等分线的范围为0~10分。纳入统计学处理20项,自评生存状况综合得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及感染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及感染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生存状况综合自评得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状况综合自评得分比较(分,±s)

3 讨 论

3.1 术后感染为内眼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眼外伤于术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清洁,保证术后环境的清洁,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减少外源性感染,预防患者内眼手术感染,降低患者内眼感染率的关键[6]。因此临床中不仅要提高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及监督力度,还须向眼外伤患者灌输内眼手术感染预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此降低感染率。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内眼环境、器械环境、手术环境均可对患者的内眼感染造成影响[6]。

3.2 对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患者实施感染管理的效果 首先,院内成立预防感染的制度,以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使医护人员不仅保证自身的清洁,还保证病房内器具及空气的清洁。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须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眼内清洁的重要性,对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进行疏导,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降低病菌感染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内眼手术患者的认知评分为(88.25±7.13)分,表明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健康教育后,提高了对病菌预防的认知程度,避免了不规范操作所造成的病菌感染的现象产生,不仅如此,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了在整体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之更易配合治疗,以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66±4.78)分、舒适度评分为(87.25±5.7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内眼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感染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

3.3 眼外伤是造成青壮年视力丧失、劳动能力下降、家庭和社会巨大负担的严重问题 社工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续个案跟进服务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焦虑和恐惧,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进程,促使医疗服务 模式改革。社工的价值观念,是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有报道社工介入可以协助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可能与社工在专业活动中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其潜能有关[7]。

综上所述,对眼外伤患者外源性感染预防内眼手术感染采取感染管理,不仅可提高患者对疾病预防的认知程度,还可改善其负性心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感染率,对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效果显著。且患者对生存状态自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吴冬莲,韦乐强,张桂茜,等.内眼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与预防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834-1836.

[2] Garg S,Mirza YR,Girotra M,et al.Epidemiology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sease (CDAD):A shift from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to long-term care facility-based infection[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3,58(12):3407-3412.

[3] 曲 佳,杨 巍.外科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1):58-60.

[4] 蒲 静,陈永红,贺腊慧.优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36):134-135.

[5] Jannati E,,Arzanlou M,Habibzadeh S,et al.Nasal colonization of mecA-positive, oxacillin-susceptibl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s among nursing staff in an Iranian teaching hos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3,41(11):1122-1124.

[6] 王元玲,孙培玉,沈红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内眼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50-152.

[7] 丁振明.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的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2(2):26-30.

(本文编辑 刘学英)

518040 深圳市 深圳市眼科医院院感科

刘婴: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副科长

韩冰,研究生,主任医师,科主任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课题(20160427203207051)

2017-05-02)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43

猜你喜欢

眼外伤感染率医护人员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眼外伤流行病学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