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踪管理法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的效果

2017-09-03唐应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管理法满意率冠脉

唐应丽

·护理管理·

追踪管理法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的效果

唐应丽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2016年7~12月成立护理质控追踪小组对80例ACS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追踪管理,并与2016年1~6月未实施追踪管理法前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阶段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介入科室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手卫生防控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感染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下降(P<0.05)。实施后介入科室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危重患者处理、消毒管理、查对制度等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介入科室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介入科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意识,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追踪管理法;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院内感染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危急重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重建冠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但PCI操作复杂、操作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增加患者介入术后感染风险[1]。积极预防ACS患者介入术后感染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有重要的意义[2]。追踪管理方法是以患者为中心先进性、科学性的管理方法,它能改变传统的以终末质量为主的检查方法,可及时发现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漏洞,并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一种过程管理方法[3]。为此,本研究将探讨追踪管理法对降低ACS患者PCI治疗后院内感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介入治疗科拥有护士30名,其中男5名,女25名。年龄21~45岁,平均(32.2±3.5)岁。工作年限3~18年,平均(7.5±2.5)岁。学历:大专 20例,本科8名,硕士2名。护士能级:N1能级12名,N2能级10名,N3级8名。所有护士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分别于2016年1~6月及2016年7~12月各选取80例ACS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于介入治疗后对其实施常规性护理及追踪管理,实施前男42例,女38例;年龄35~68岁,平均(48.2±3.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0例,Ⅲ级20例,Ⅳ级30例。实施后男40例,女40例;年龄32~70岁,平均(47.9±3.8)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 28例,Ⅲ级 22例,Ⅳ级30例,两阶段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追踪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介入科主任医师1名,介入科护士长1名,介入科主管护师2名,感控科护师2名,其中介入科主任任组长,介入科护士长任副组长。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追踪方法基本原理,掌握个案追踪的方法及步骤,了解追踪的目的及意义。

1.2.2 制订追踪检查方案 (1)明确追踪内容。了解介入手术后医院感染防控环节,包括手卫生用品、隔离标识、医疗废物袋配备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床单清洁消毒方法及患者防护宣教等。(2)设计医院管理评价表。评价表由眉栏、签名、表格3部分组成,眉栏包括内容、项目;表格部位由检查科室、检查时间、科室相关人员、参加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存在的问题、建议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内容、备注等组成,其中持续改进包括现场整改情况、科室核查整改评价、未整改原因分析、评价汇总情况等。签名包括科室确认签名、评价人签名及评价日期等。(3)设定追踪路线。从手术室 - 病房 - 医技科室 - 转出科室。从患者术后回病房、病房各种侵入性操作、各种辅助性检查及用药检查均进行追踪。(4)分工及追踪实施。组长负责带领组员到病区视察,并考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清洗消毒情况,组长跟随医师查房,了解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副组长负责跟踪患者用药情况、各种侵入性操作情况。追踪时间为1周,每天追踪时间为8∶00~19∶00,1周后召开跟踪小组会议,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反馈,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1.2.3 制定改进措施 (1)对感染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每天留取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记录检验结果,并及时上报病原菌检测报告,同时将结果录入电脑。(2)对于可疑病例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对其进行隔离。(3)对于1周内连续发生2起医院性感染时,应启动医院感染爆发预警流程。(4)感染科每天对病房病原学进行调查,监测病房环境,采集标本,了解病房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5)科室领导与感染控制员每周探讨医院感染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切断传播途径,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由追踪管理小组记录介入科室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手卫生防控知识掌握、患者满意、术后感染及医疗纠纷情况。患者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30分为满意。(2)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问卷

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危重患者处理、消毒管理、查对制度,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或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手卫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手卫生 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感染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感染、医疗纠纷发生比较 例(%)

2.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表3)

表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3 讨 论

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方法,但临床上不少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感染不仅影响患者预后,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而且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4]。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对预防及控制介入术后医院感染有积极的作用。跟踪管理法广泛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及质量评价方面,它以患者为服务中心,通过每个环节了解护理品质落实情况,并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能确保护理目标实现,提高患者护理质量[5-6]。

本研究对ACS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追踪管理法实施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介入科室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手卫生防控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而术后感染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下降,提示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介入科室护士医院感染认知水平,规范医护人员操作,因此能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追踪管理法是以患者及评审员角度来检查医疗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及服务工作,是通过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追踪至责任人,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完善护理制度,改进医疗系统,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7]。

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管理及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介入科室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危重患者处理、消毒管理、查对制度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提示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考虑可能由于追踪管理法体现了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计划制定、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实施追踪管理法能有效发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的方法,有助于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有利于科室问题解决,并强化了医院感染部门督查、指导、协调等职务,增强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医院管理效果及护理质量[9]。

综上所述,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介入科室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介入科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意识,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1] 付军桦,时淑娟,高美玲,等.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165-5166.

[2] 戴 月.循证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107-109.

[3] 王文琴,袁 幸,杜 伟,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7):651-652.

[4] 林 梅,田瑞瑞,魏 力,等.追踪管理法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4):2923-2924.

[5] 王广芬,王福斌,袁妍妩,等.个案追踪法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87-89.

[6] 戴 莉,杨玉霞,关国琼,等.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中的运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2):101-102.

[7] 王力红,赵 霞,张京利,等.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539-1541.

[8] 汤丽霞,韦中盛,龙显科,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539-3541.

[9]李晓燕.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84-85.

(本文编辑 陈景景)

Effect of tracking management method on reduc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fte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TANG Ying-l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racking management method on reduc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Methods:A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racking team was establish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6 for tracking management of 80 patients receiving ACS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80 patients not receiving tracking management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and the patients’ in-hospit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were analyzed in the two stages.Results: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hand sanitation execution rate, hand sanit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mastering rate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while the post-operation infection rate and medical dispute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such as basic nursing, ward 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treatment of critical patients,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check system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 (P<0.05).Conclusion:Tracking management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quality of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prevention awareness of department medical staff,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ACS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 operation 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Tracking management method;Acute coronary syndrome;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Nosocomial infection

450000 郑州市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管室

唐应丽:女,大专,副主任护师

2017-04-1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38

猜你喜欢

管理法满意率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