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对于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7-09-03陈梦丽彭健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乳腺炎淤积乳汁

陈梦丽 李 丰 彭健雄

中西医结合对于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陈梦丽 李 丰 彭健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35岁哺乳早期乳腺炎患者,并按严重程度分为乳汁淤积期和急性炎症期,根据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选择意愿各等分为3组。乳汁淤积期A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B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加针灸,C组只采取一般处理措施;急性炎症期D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加头孢拉定口服,E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加针灸加头孢拉定口服,F组只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加头孢拉定口服。观察患者治愈时间。结果:乳汁淤积期患者治愈天数A,B两组比较P>0.05,A,C 两组比较P<0.05;B,C两组比较P<0.05。急性炎症期患者治愈天数D、E两组比较P>0.05;D,F两组比较P<0.05;EF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治疗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明显,治疗时间短。

综合干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临床研究

急性乳腺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哺乳期,严重影响婴儿母乳喂养。可临床上对乳腺炎的认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发病率高达20%[1],特别是哺乳早期。如何减少乳腺炎的发生,促进乳腺炎的愈合,减轻产妇的痛苦,保证母乳喂养,是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我们对哺乳早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15年8月~2017年2月门诊共诊治哺乳期间发生急性乳腺炎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600例,年龄20~35岁,平均(24.56±5.36)岁。初产妇420例,经产妇180例。均为单侧发病。乳汁淤积期300例,急性炎症期300例。入选标准:诊断为哺乳期乳腺炎早期[2],包括乳汁淤积期及急性炎症期。乳汁淤积期表现为乳腺局部出现肿块或明显增厚,但未出现红肿痛热,体温不超过38 ℃,血常规白细胞不超过9.5×109/L;急性炎症期表现为乳腺皮肤出现红肿痛热,局部肿块或增厚处压痛明显,但无波动感,体温超过38 ℃,血常规白细胞超过9.5×109/L,B超检查无液暗区。排除标准: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后期脓肿形成、慢性乳腺炎、糖尿病、精神病、意识障碍或语言表达不清等患者。将入选病例按患者治疗意愿分组,乳汁淤积期A,B,C 3组各100例;急性炎症期D,E,F 3组各100例。乳汁淤积期及急性炎症期各组病例其年龄、分娩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综合干预方法 一旦确诊为哺乳早期乳腺炎,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包括暂停患侧哺乳,及时挤出淤积的乳汁。每日用热毛巾热敷2次,每次30 min。保持乳房干净,每日用温开水清洗2次,特别是乳头部分。另外,医师根据患者是乳汁淤积期或急性炎症期,再给予相应时期的3种治疗方案,由患者根据自身家庭条件、工作条件、经济条件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治疗方案。以下所有治疗操作均由通过培训的医师护士完成。(1)乳腺按摩。用拇指和食指从乳晕到整个乳房进行按压,将患者淤积的乳汁挤出,再用手指指腹、掌根按顺时针方向以打圆圈的方式推按,疏通乳管,每天2次,每次30 min。(2)三黄散贴敷。三黄散由黄柏、黄栀、黄岑加蜂蜜调制而成,由本院药剂科配制,贴敷厚度为3~5 mm,敷于患者乳腺炎症处,每天1次,每次3~4 h。(3)针灸。取膻中,膺窗,乳根,曲池,肩井,少泽穴。常规皮肤消毒,将1.5寸的毫针刺入,捻转手法进行针灸,接通电极,留针时间为20 min,每天2次。(4)头孢拉定口服,每天3次,每次0.5 g。

1.2.2 处理方法 (1)乳汁淤积期。A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B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加针灸,C组只采取一般处理措施。(2)急性炎症期。D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加头孢拉定口服,E组采取乳腺按摩加三黄敷贴加针灸加头孢拉定口服,F组只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加头孢拉定口服。

1.3 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是门诊患者,因此以回院治疗或复诊时间观察其治疗效果,如患者没及时复诊,则以电话随访或微信随访获得资料,再统计每组患者的治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多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乳汁淤积期3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表1)

表1 乳汁淤积期患者治愈时间比较±s)

注:A、B两组相比,P>0.05,A、C相比和B、C相比均P<0.05

2.2 急性炎症期3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表2)

表2 急性炎症期患者治愈时间比较±s)

注:D、E两组比较P>0.05;D、F两组比较P<0.05;E、F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3.1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2~4 d,由于哺乳期间乳汁淤积,细菌入侵乳腺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3],淤积的乳汁又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细菌一般通过皲裂的乳头进入乳腺,因此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头孢拉定抗感染,该药物对母亲及婴幼儿副作用少,所以不影响母乳喂养。按照国家母乳喂养规定,一般鼓励母亲至少坚持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以上。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产妇较前增多,母乳喂养产生的问题较多,尤其是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相应增多,增加患者痛苦,如果处理不当将被迫提前停止母乳喂养,给婴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为了提高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在充分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基础上,防止哺乳早期乳腺炎发生,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控制乳腺炎于早期,尽早缓解症状,不形成脓肿,不影响母乳喂养[4]。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热敷、按摩、加强吮吸等方法疏通乳腺,排出淤积的乳汁,即使病情发展到急性炎症期,也只是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平均至少5 d以上才能治愈,并且再次淤积复发率较高[5]。而加用手法按摩、贴敷、针灸方法等综合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增高,疗程也缩短,从表1和表2看出,乳汁淤积期和急性炎症期应用中药患者较一般处理患者疗效好,且治愈时间短。其中B、E组最佳,A、D组次之,C、F组最差。因此,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治疗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有明显疗效,显著降低乳腺脓肿期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3.2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乳腺炎由外邪内侵、脉络郁阻、乳汁淤积、气滞热郁所致。发病诱因有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胃热炽盛,热毒内结等。治疗关键在于疏通乳络,设法将淤积的乳汁排出,才可有效防止化脓,促进愈合。因此,我们采用按摩及针灸疗法辅助治疗,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脉络、散结消肿的目的。加上三黄散敷贴,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6]。经临床观察,单纯手法按摩、贴敷对于尚无明显局部乳汁淤积者可以达到疏通乳管的作用,但对于乳汁分泌量较多且有乳汁淤积或肿块时效果欠佳,但加用穴位针灸疗法后作用明显,一般2~3次即可见效,并有增加乳汁分泌量,俗称“催乳”的作用,从而提高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据报道[7],妊娠后期进行乳腺按摩,能疏通乳管,尽早分泌乳汁,防止产后乳汁淤积。市场也涌现很多“催乳师”,但是,临床发现个别患者在非医疗机构经“催乳师”按摩后,肿块不但没有缩小,甚至范围渐大,可能与按摩力度掌握不当,导致乳腺毛细血管破裂形成局部血肿有关,经切开引流发现陈旧性血液,甚至整个乳房呈淤青状态,说明按摩力度过大导致血肿形成[8],进一步堵塞局部乳管,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按摩中要把握力度,防止损伤毛细血管。

[1] 彭向莉,陈琼英,郑爱秋,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9):3900-3901.

[2] 董艳丽.观察早期急性乳腺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235-236.

[3] 郭田英,谢起凤,李晓英,等.早期急性乳腺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270-3271.

[4] 任 静.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225-226.

[5] 胡志花.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201.

[6] 姬润调.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78.

[7] 孙文杰.试论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2):240-245.

[8] 唐 玲,高洪霞.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8):1132-1134.

(本文编辑 冯晓倩)

510055 广州市 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

陈梦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5-02)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26

猜你喜欢

乳腺炎淤积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乳汁点目需谨慎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胆道闭锁和胆汁淤积的诊断价值
小型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以咸阳市屯庄水库为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