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2017-09-02吴雅颂
吴雅颂
摘要:Gioachino.Antonio.Rossini是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师,它一生创作歌剧39部,在欧洲乃至世界正歌剧与喜歌剧领域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像著名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就是出自于他之手。同样,Rossini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造诣颇深,本文所要分析的是Rossini在艺术歌曲创作的多元化特征,领略这位歌剧艺术大师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特征;音乐性
Rossini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多样化,所以当代声乐学习者都以他的作品作为学习范本,对演唱技巧提高有很大帮助。目前国内有关Rossini的艺术歌曲研究专著也有很多,其中对这位歌剧大师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与创作特征都作出了深刻分析。
一、体裁形式创作特征分析
Rossini的艺术歌曲以独唱曲为主,大部分由民族小曲或多种舞曲改编,比如他的小曲体裁代表作品就包括了《诺言》、《离别》、《谴责》,这3首曲目均为独唱曲,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深刻、真挚且细腻,真正表现出了那种与爱人依依惜别的细腻情感。
如上文所述,舞曲是Rossini在艺术歌曲中比较善用的体裁形式,比如《畅饮》就采用了华尔兹舞曲体裁,表现了歌唱与美酒的欢乐场景,整首歌曲都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能够很好的带动欣赏者的情绪。而在《邀舞》的创作中,Rossini则充分借鉴了西班牙波莱罗舞曲,将那种西班牙人爽朗奔放的曲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中速三拍节奏,韵律感强且带有浓重的舞曲风格,表现了年轻人带着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热情与心上人激情共舞的场景。《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中,Rossini则赋予了它强烈的地域特色,一方面采用了“蒂罗尔式曲调”,在歌唱方面则采用了阿尔卑斯山山区最为著名的“约德尔唱法”,Rossni对其唱法进行了技术改良,重复运用大音程配合高低音,以及跳音演唱的琶音、颤音,最终形成了以模仿阿尔卑斯山谷回声的特殊效果,让欣赏者仿佛置身于阿尔卑斯山山脉之中。
除了独唱曲,Rossini还非常善于创作重唱曲与声乐套曲等艺术歌曲形式,例如《音乐晚会》就是他非常著名的一首重唱曲。这首歌曲中就采用了二重唱形式,而他与Paganini 所共同创作的《威尼斯狂欢节》则采用了典型的四重唱形式,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声乐套曲部分,Rossini的《威尼斯赛船会》则相当著名,这部声乐套曲专门采用了意大利威尼斯方言进行演唱,将意大利东北部那种浓郁的亚德里亚海风情全部展示了出来,为人们所喜爱。
总结来看,从Rossini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来看,它善用各种当时在欧洲较为主流的音乐体裁形式,也实现了体裁形式与他独特音乐创作手法的结合,最终就形成了带有Rossini风格的艺术歌曲形式[1]。
二、曲式结构经典性分析
纵观Rossini的艺术歌曲作品都是较为简洁的、经典的曲式结构,具体来讲,他的单二部曲式主要由A、B两乐段共同组成,在A乐段中主要渲染艺术歌曲歌词情感内涵,围绕旋律动机来发展推进情节,变换结构,奠定感情基调,也通过连接引子来过渡歌曲内容。随后而来的就是B乐段,B乐段所采用的是新材料编写,特别是在曲调速度、调性方面照比A乐段都作出了相应调整,就此为A、B两乐段形成鲜明对比。从调性来看,Rossini是非常善用以下两种调性的,大调通篇创作艺术歌曲是其中一种,例如在A乐段用大调进行,到了B乐段才转为小调,然后再现乐段再转回大调;另外一种调性就是根据艺术歌曲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这种调性转换更加灵性,有血有肉,非常容易将欣赏者带入到歌曲氛围当中。
如果从曲调速度来看,Rossini则采用了同调性转换方法,它结合歌曲中人物的心情与情感变化来设计曲调,调整速度。例如在《我静默的叹息》一曲中,其A乐段速度相对平稳舒缓,好像主人公在呢喃自语,而且心怀痛楚,似乎受尽折磨。但在B乐段,旋律节奏突然变得紧凑,就连钢琴伴奏部分也相应采用了更为密集的织体形式,用快板的形式来渲染歌曲气氛,其所表现的就是主人公在情感不断继续、压抑后的瞬间宣泄与爆发,A、B两乐段如此之大的反差也不禁让人唏嘘主人公命运的悲哀。可以见得,Rossini是非常善用这种节奏把控来转换调性疏密,调节节奏与伴奏织体的,最终为歌曲本身形成鲜明对比,展现歌曲本身的节奏风格与爆发力[2]。
三、总结
Rossini的艺术歌曲在结构上经典性十足,体裁形式也丰富多样,在保留了欧洲传统音乐创作风格的基础上也融入了更多简约曲式结构,将歌曲真挚与深刻的情感内涵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世人,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于他歌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罗西尼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研究[J].艺海,2014(12).
[2]馬新媛.浅析罗西尼艺术歌曲《诺言》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