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2017-08-30曹靖婧

创新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激情语文课堂笔者

曹靖婧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而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当我们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舞台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会发生很多充满激情碰撞的片段。教师迸发激情,学生流淌激情,课堂就是一个师生互动激情的舞台。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学生激情似火,教师眉开眼笑,学生眉飞色舞,教师欢声笑语,学生莺歌燕舞……只要有了真情的付出,就会有心灵的交汇;有了情感的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那么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

一、让教师自身的激情迸发出来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不是无情人。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都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演员,语文教师走进课堂,就是一个情感的化身,站立讲台,温情如父母,真挚似朋友,亲密像伙伴;伴随文本,激情似火,柔情似水,横刀立马,月下低吟。语文教师是雪山上巍然屹立的军神,是二泉边如泣如诉的阿炳,是狂风暴雨,是清风明月,是青松的挺拔,是小草的柔嫩……在激情迸发中,语文教师讲到悲痛处泪流满面,讲到激动处手舞足蹈,讲到快乐时孩子般欢笑……倘若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教师“情”从何来,当然来自于对教材的理解。教材是作者个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浸透了作者的心思、情思,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批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涛。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才会让文本成为学生认识、体验、感受世界的桥梁。

当然,有了情感,还要用精彩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夸美纽斯早已指明:“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注意”总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和巧妙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智慧和情感去牵引。教学语言如果像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艺术就失去了光亮,课堂就失去了激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只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不断进取的创造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好比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一开始就扣动学生的心弦。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在激情被点燃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学习上的正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进行了这样的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伴着《春》的气息而来,带我们去梅雨潭感受了它的《绿》,陪我们在《荷塘月色》下畅游。尔后,他离开我们《匆匆》而去,把《背影》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脑海里,他是谁?”笔者将学生所熟悉的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加以串联,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所学课文,同时笔者的思维、情感也在导入过程中被调动了起来。

二、让学生自身的激情流淌起来

“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催化剂。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其实要点燃学生课堂上的激情并不难,他们正处于热血沸腾的青春期,有时候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一点情感上的共鸣,都能让他们的激情流淌起来,让课堂沸腾起来。

例如,笔者教学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当讲到“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这句时,笔者问学生从中可以读出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是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笔者紧接着讲下去:“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编的帽子的无忧的嬉戏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此时,谁的心中满腔怒火?请站起来!侵略军蹂躏了你的家乡,让你国破家亡!请你用声音告诉我们,告诉所有人,你愤怒了!你义愤填膺了!你怒不可遏了!!”这时再指导学生朗读,就和初读时不一样了,学生的情绪已经比较激动了,读的时候深情投入,完全融入了课文之中。紧接着转入第二部分,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它“依然完整”,是没有被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把握住情感的变化,再指导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就在学生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朗读中自然地灌输进了脑海里。而且作为一篇要求背诵的文章,学生在学完以后基本已经能背下来了,把握情感后再投入感情去多读几遍课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学、读的过程中迸发出激情,主动地运用情感去体会远比他们被动地接受他们所不熟悉的情感容易得多,也有效得多。

又如,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时,让学生谈谈对男子汉的理解,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男子汉,他们觉得自己是否是男子汉时,这群半大的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孩子立刻来了精神,不仅对自身、对身边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更是对文章内容充满了兴趣和期待,整堂课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师生激情互动让课堂流光溢彩

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满堂灌”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理念。语文课堂上,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欲望,要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例如,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组织学生就“愚公这样做值得与否”进行辩论,有学生认为:“愚公这样做浪费时间,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把子孙后代都牵扯进去,搬家不就行了吗?”话音未落,立刻有同学反驳:“如果谁都这样想,都投机取巧走捷径,这山谁来移,谁来造福子孙后代?再说,有大山挡着,你往哪儿搬!”通过反复的碰撞辩论,学生明白,文章主旨就是要通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要有排除万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造福后代的精神,而不是只求眼前利益。这样一来,学生们平时害怕的古文课上得很是热闹,课堂效率很高。

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调动激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演绎人物语言,但是要求形神具备,学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堂语文课在欢声笑语中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笔者还尝试过给课文配上应景的歌曲、小组抢答、改变结尾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情感上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没有激情的生活是单调的,没有激情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从教的这几年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迸发自己的激情,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心灵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努力营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升华,在激情中魅力四射!

猜你喜欢

激情语文课堂笔者
老师,别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