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美术课堂从提高学生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开始
2017-08-30
智慧课堂是基于学生生命发展,唤醒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课堂。智慧美术课堂离不开探索智慧学习环境,研究智慧教学模式,运用智慧教学策略、方法,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
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技能掌握的具体体现。美术教学注重实践和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与展评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的欣赏环节听得轻松,赏得愉悦,而在作业环节却因为原有基础、能力的差异和对课堂知识理解的参差不齐,呈现令人欢喜令人忧的局面。
下面笔者就“高中美术如何提高学生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美术作业
1.与时俱进,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美术作业
学校的“云课堂”为学生进行“数字绘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我们在每一台平板上安装了三种不同的绘画软件:Doodledroid、ink、Paperless。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创作。另外,学校属于欧式风格,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资源,结合“云课堂”特色开展“数字绘画”写生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用平板进行写生创作。在学生写生过程中,教师不指定作画的内容,不加束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体验数字美术所产生的愉悦情趣。
“数字绘画”作业不需要学生带画笔、画纸等工具,每个学生“轻松上阵”,大大缩短了学生创作一幅画的时间。课堂上,不管学生绘画水平如何,只要手指轻轻一点,总能画出些什么,而且艺术效果非常独特。学生对这种富有创意的作业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创作不再有畏惧感,也不再有失落感。
2.不断创新,设计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作业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创意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执教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时,笔者尝试在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教学中都能根据本节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动手实践的创意作业。
每个单元设计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随便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完成即可。在设计活动时,笔者更关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上《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古代青花瓷艺术》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创意作业:对青花图案进行再创造,设计一件生活用品。这个实践活动重点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青花画法一笔点划、双线勾勒、浓淡分水等技法,而是侧重学生对青花图案的再创造,并且能用再创造的青花图案去装饰自己设计的一件生活用品。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三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地方:①再创造青花图案;②设计理想的生活用品;③用设计的青花图案来装饰生活用品。在确定了整个活动的创意侧重点之后,笔者建议学生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最便捷的工具—蓝色水笔或蓝色圆珠笔来模拟原始青料设计青花图案,学生最后完成的作业让笔者惊叹于他们的设计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自己再创造的青花图案设计了软硬两种不同的青花用品,作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学生再创造的青花图案融入了民间的剪纸、年画元素,富有传统特色;有的同学再创造的图案加入了卡通画的元素,很萌;有的同学设计的青花图案带有浓浓的装饰味道……
下面将学生的部分作品呈现如下:
二、积极探索多种学生作业评价方式
1.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作业
笔者的点评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把这堂课取名为“妙笔生画”(尽管学生的作品良莠不齐,而且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存在问题)。接着,用60%的时间点评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点评过程中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撷取学生作品所表现出的各种风格特点,从5个不同角度分析学生的这些风格,如有轻松的、有空灵的、有大胆的、有创意的、有水韵的。然后从同样的5个角度去分析具有相同风格的大师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大师是如何来观察表现的。最后,用40%的时间分析学生作品的不足,把修改过的学生作品和原作品比较,让学生知道如何取长补短。
学生在这堂课上更多地看到的是自己的成就,感受到老师用欣赏大师的眼光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对老师的点评很感兴趣,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在以后的作业中,学生将敢于下笔,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2.充分利用展示功能评价学生的作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学校主要采用下列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①将学生的作品(标注好姓名、班级、作品名称)装裱在镜框中,悬挂于学校教学楼、图书楼、行政楼大厅,进行展示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老师的重视,对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鼓励(如图一所示);②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校园网或其他教育网站接受“社会评价”(如图二所示);③制作展板及时展出学生的作品(如图三所示);④向校报或其他报刊推荐刊登学生作品(如图四所示);⑤把学生的作品用在学校对外宣传资料上(如图五所示)。
在生活哲理漫画课上,笔者尝试对学生前一次的作业进行“美图”,并把“美图”后的作品和美圖前的作品相比较,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很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作品通过修改可以变得更完美,从而很乐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种新的审视。他们带着赞赏的目光,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积极思考使自己作品变得更加完美的方法,不断尝试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期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笔者认为,学生对待作业的这种不断求新、积极进取的态度源自“美图”这一独特的评价方式,这也正好符合新课程背景下正面教育的初衷。
当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美图,并不是否定学生第一次的创作成果,也不是“改头换面”地任意处理,而是在肯定原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美化、加工,从而产生更符合审美需求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