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探究

2017-08-30李良

创新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新课程

李良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就对青少年做出论述,指出青少年有朝气、有梦想,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使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遭到质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并没有达到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预期目标。本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尽快的提升。

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情况

我国最近几年的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近视、肥胖比例在逐年增加。2011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体重超标者占全省学生人数的15.7%,省会南京每五名学生中就有一名体重超标。对南京市清水亭学校学生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视力调查,其中有124名学生眼睛达到近视标准,学生近视比例达到了82.7%。根据2017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2016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肥胖率和超重率略有增高;二是近视率仍然维持高位;三是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一定的波动,与“十二五”末相比,我省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并未能如愿带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好转,中小学生的肺活量、爆发力、身体柔韧性、奔跑速度等进一步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到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往往依据孩子的学业成绩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依据班级里学生的总体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授课水平,依据学校的升学率来判断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提高考试分数,学生的课余生活时间、非文化课时间被学校和教师占作他用,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学习便只剩下吃饭和睡觉,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要求的“青少年每天要保证用1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另外,学校教育以分数为衡量标准,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给青少年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学生放学后参加课后班成为普遍现象,他们不但要完成学校的课程,还需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奥数班、才艺特长班。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在孩子3周岁左右便开始让他参加各种特长班。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离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家里—学校—补习班成为大多数孩子的日常生活轨迹。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使家长和教师过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实,我国在古代就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君子必修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切实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改变一味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做法,转而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教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生没有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注重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的需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出乎教师意料的是,因尊重带来的自主性使体育课变成了自由的课堂,课堂纪律散漫、消极,学生会倾向于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的体育项目,因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代替了原有的体育达标制度,体育达标制度考核中一些硬性的数据指标被取消,改革过程中将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定得过低,在这种情况下,极大多数学生不会花费过多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取消硬性体育达标数据的结果,导致锻炼的目标性有所缺失,学生只要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就很容易过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前,学生为了能够通过体育达标考试,往往会积极主动地跑步或进行其他项目锻炼,因此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能合格。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新的标准难度降低,学生不再主动地去锻炼身体,因为他们觉得即使不锻炼也能过关,何必给自己找罪受,浪费学习时间呢。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质健康水平当然会有下降趋势。针对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这一弊端,教师不能一味地埋怨新课程的不足,而是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努力调整策略、改变措施,引导并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找到出路,才能有效化解这一冲突,进而实现双赢。

3.电子设备和网络改变了学生的游戏休闲方式,室外活动大量减少

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学生的休闲方式,学生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是在室内玩各种电子设备。经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网络游戏。70后和80后小时候在提到游戏时想到的是跳皮筋、打沙包、跳房子等户外活动,而现在00后的孩子在提到游戏时首先想到的都是网络上的各种游戏。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着迷网络游戏,会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玩网络游戏时常常待在一个地方不活动,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报告指出,经常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会造成青少年身体肥胖、视力下降、神经系统受损等。电子设备和网络改变了学生的游戏休闲方式,学生的休闲方式大都在室内进行,室外活动大量减少,主动进行户外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4.体育课强度小,达不到锻炼要求

针对改革后体育课堂上运动量变小,学生上课没运动负担,面色不改变,心跳没加速,体育课上成了文艺课的这一现象,毛振明教授指出:体育教学中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素是運动负荷。青少年体质有下降趋势、中小学生的肥胖比例在逐年增加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运动量不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的,怎会造成这一矛盾呢?又该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提高的过程,出发点与客观效果存在一些偏差并不难理解,关键是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既然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那么体育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寻求既能激发学生锻炼意识,又能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且爱好广泛,那种简单的诸如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已无法激起大多数学生的锻炼兴趣,教师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育相关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适当强化学生的身体锻炼,把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此外,学校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竞技活动,如班级间的长跑、篮球、羽毛球等比赛,加大学生运动强度,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加强学生的耐力锻炼,提高身体协调性,增加合理的力量锻炼,真正实现新课程所赋予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5.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家长不注重学生体育锻炼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运动中常常出现的口号,但现阶段社会教育理念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对学生的体质锻炼没有足够的认识,这种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纠正。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用地紧张问题严重,很多公共绿地、体育锻炼场地被挪作他用。现有的体育锻炼场地多是在20世纪初建设完成的,设施老旧,场地条件有限,好多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另外,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中小学校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物质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而且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但是,家长往往重视科学文化的教育,重视身体营养的补充,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想尽一切办法,却忽略了学生的体质锻炼,造就了一批小胖墩和“小豆芽”,学生体制健康状况堪忧。

结语: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状况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想要扭转下降趋势,家庭、学校、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切实保证学生每天的室外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房间,积极参加户外锻炼活动,感受阳光,贴近自然。要提倡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广泛的体育兴趣爱好,使中小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新课程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