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教学理念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载体

2017-08-28戴开春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戴开春

摘 要: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课堂也出现新气象,老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不再垄断着整个数学课堂的话语权,也不再信奉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拥有不可挑战的权威,不再把学生当成是看客,是接收“机器”,而是把自己的定位实行了华丽的转身,实现“教师变导师、讲堂变学堂、灌输变探究”的转变;实施主体教育,积极倡导学生实施“我自主、我参与、我思考、我快乐”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数学问题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议、展、评,让学生主动参与演示、观察、思考、验算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打造优质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 转变理念 主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07-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看来原来关起门来死教书已经落后了时代潮流,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除了老师在自娱自乐外,有灵性的学生早已深恶痛绝了,即使培养了一些人才,那也至多是“八股”下的一些书呆子。实践证明,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个毫无活力、毫无潜力、毫无效率的课堂。随着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数学老师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唱戏的主角,而老师只是幕后的导演角色,起到调拨、释疑的作用。俗话说:课堂因学生参与而精彩,教学因学生展示而高效。只有我们数学老师大胆地把舞台放给学生,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空间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让每一位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轻松、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往往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

1 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证明:老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无奈,其教学效果与预期却大相径庭。分析其原因,是广大的中学生都是处在被动地位,不愿也不想更不敢去质疑老师,挑战老师的权威;加之老师的冷漠的面孔,毫无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之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缺少情境化,艺术性、趣味性、技巧性,渐渐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功课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耐心、自信心,因而导致数学课气氛沉闷,毫无活力,波澜不惊。说白了,这样教师无论教了多少年,也只能算作“教书匠”。为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老师首先思想上要发生转变,正确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参与设置有启发性、趣味性问题研讨中,产生创新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搭建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要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使之成为课堂的载体,其重要的途径就要求老师搭建平台,让师生探究,合作研讨,鼓励学生積极参与。一般可根据班情、学情、各人的兴趣、个性、性别、基础把全体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组长,每次合作研讨指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在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平等的,在分组讨论中让每位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见解,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互助合作,加速认知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在讲初中二次函数时,我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2a-3b)(5b-10)=0,请判断二次函数ax2+3bx+8=0,(1)开口怎么样?(2)有几个根?(3)在图上画出简易图形。我不讲,先让学生来分组讨论,然后提问每组的中心发言人分析解题的思路,然后我随机抽问一个学生说出解题的过程,我只是在黑板上板示,接着不断地问道为什么这样解。我发现效果奇佳,问题得到解决,不仅老师感到轻松,而且不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积极参与思考,自然而然的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而且还收获快乐,真的是事半功倍啊!

3 尊重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树立信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问得少,练得少,即使偶尔提问一下,也是通过机械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来完成。学生不敢、也不愿发表自己对问题解决的看法和见解,偶尔对一些“不守规矩”的学生插嘴提问,老师也是不理不睬,甚至横眉冷对,讽刺挖苦,使学生对插嘴质疑望而却步,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感情,伤害了学生的尊重,还抑制了学生聪明智慧和灵感,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失去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自然也失去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尊重“多嘴”“插嘴”的学生,相反要鼓励敢向老师挑战的学生有一颗勇敢的心。不论在何时何地,对孩子提出的疑难问题,都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然后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对一题多解的同学给予及时适当鼓舞表扬,鼓励其解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鼓励其开拓创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胜利喜悦,激发其内心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4 建立丰富多彩的实践基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除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还鼓励学生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参加社会实践课,查阅网络相关数学练习,依个性的需要继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动手能力,以拓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美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J].云南教育,2012,12:47—47.

[2] 张恒.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J].中学数学月刊,2001(3):7-8.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