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7-08-28薛爱存

关键词:肌瘤开腹出血量

苏 欣,薛爱存,金 琦,王 琦

(贵州省骨科医院妇产科,贵州 贵阳 55000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苏 欣,薛爱存,金 琦,王 琦

(贵州省骨科医院妇产科,贵州 贵阳 550001)

目的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剔除术和开腹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开腹组实施开腹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术是一项优质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可实现小创伤、少并发症、快速康复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腹腔镜剔除术;开腹切除术;子宫肌瘤;疗效比较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其中30~50岁是高危人群,可诱发不孕不育或其他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根据路径不同可分为传统开腹切除术和腹腔镜剔除术,为了探讨两种不同路径手术的差异性,笔者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为(43.5±2.4)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肌壁间肌瘤30例,膜下肌瘤38例;排除合并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4例,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为(42.9±2.3)岁,肌壁间肌瘤15例,膜下肌瘤19;开腹组34例,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为(43.8±2.2)岁,肌壁间肌瘤15例,膜下肌瘤19;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和护理,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监测、术前常规护理等,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剔除术,开腹组采用开腹切除术。具体方法如下:(1)开腹组:取患者仰卧位,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根据患者子宫肌瘤大小定量手术切口尺寸,经开腹后仔细观察子宫病变组织,将肌瘤或囊块完全切除后逐层缝合,完成开腹切除手术[2]。(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四孔法。取患者仰卧位,经膀胱截石位置入举宫器,在脐部周边穿刺气腹针,并植入腹腔镜,完成第一孔穿刺和定位器械,以同样方法完成剩余三个腹腔孔的穿刺。利用腹腔镜多角度观察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以及病变范围,并利用电凝器剔除病变组织和肌瘤体[3]。完成切除后,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并将残液吸尽,观察创面有无出血现象,排除腹腔空气后缝合切口。术后实施肌瘤样本送检,分析诊断肌瘤的良恶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菌消炎治疗,预防医院感染。

1.3 观察指标

本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各项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腹腔镜组1例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开腹组有5例患者术后并发感染、伤口渗血、化脓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情况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并发症(n)腹腔镜组(n=34)63.2±16.256.5±13.64.9±2.51开腹组(n=34)79.6±15.575.3±2.88.3±3.6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可并发各种妇科疾病,严重威胁到广大妇女同胞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和压力的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率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较为直接快速的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其手术时间为(63.2±16.2)min,出血量为(56.5±13.6)mL,术后住院时间为(4.9±2.5)d,仅有1例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开腹组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其手术时间为(79.6±15.5)min,出血量为(75.3±2.8)mL,术后住院时间为(8.3±3.6)d,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可见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开腹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虽然操作简单,但创伤大,出血量多,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等并发症,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加大患者经济压力,十分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1] 高 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疗装备,2015,9:1.

[2] 张秋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27: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713.4

B

ISSN.2095-8803.2017.07.36.02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