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发病特征在中国与德国不同研究中心的差异比较研究

2017-08-27李慧灵张建德nfstckSchmechelWernerBachHanefeld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腰围肌酐病程

李慧灵, 张建德, Fünfstück R, Schmechel H, Werner T, Bach O, Hanefeld M

·卫生服务评价·

2型糖尿病发病特征在中国与德国不同研究中心的差异比较研究

李慧灵1, 张建德1, Fünfstück R2, Schmechel H2, Werner T2, Bach O3, Hanefeld M4

目的 比较分析中、德两国不同研究中心所在区域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的差异,为两国糖尿病发病率及病程进展的进一步深入对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德两个研究中心所在医院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针对患者病程、人体测量学数据、实验室检测数据及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德国组平均病程长于中国组(P<0.01)。德国组患者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均明显高于中国组(P<0,01)。中国组患者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德国组,尤其甘油三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德国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中国组(P<0.05)。两组间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德国组患者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国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德双方差异主要体现在糖尿病患者的人口特征和典型糖尿病终末器官损伤的表现上。

2型糖尿病; 中国; 德国; 分析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各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呈流行态势,这包括了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的增加更为显著[1]。糖尿病给患者个人以及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基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及其疾病过程中往往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势在必行。开展有效的医疗结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对于深入研究该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进一步指导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相关数据有利于指导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研究针对两个不同国家、不同医院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比较,尽管这两个国家的卫生保健体系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就两国糖尿病病程、人口特征、并发症发病情况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意义匪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两个不同国家、不同医院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比较,一个来自德国中部医院(魏玛市索菲亚-胡费兰医院),一个位于中国南部医院(桂林市中医医院)。均为同期住院根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为2012年1—3月分别在中国和德国研究中心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将病历资料完整的157例纳入本研究。德国组入选84例,女性41例,男性43例,平均年龄72±13岁;中国组入选73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39例,平均年龄63±2岁。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调查内容 本研究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病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实验室检测数据、其他疾病史以及行为、生活方式等。

1.2.2 人体测量学指标 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

1.2.3 实验室检测项目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

1.2.4 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异常结果。肾病诊断依据肾功能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和尿液分析(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比值),如果可以进行肾活检,这将作为诊断的金指标。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基于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如条件允许可行冠状动脉CT或MRI。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分别由眼科和神经科专科检查评估。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血管超声以及测量肱踝指数。

1.3 质量控制

两国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填写。人体测量学及实验室分析均采取类似的检测、检验方法及使用相同的标准。

1.3.1 体格检查 使用袖带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每位病人测量上臂血压3次,取平均值。按常规测量体质量、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kg/m2)。

1.3.2 实验室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压液相法),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Cr)均采用酶法,尿白蛋白(第1次晨尿标本)及尿肌酐采用免疫比浊法,肾小球滤过率(GFR)在中国采取血清胱胰素C检测法,在德国根据Mayo公式计算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程比较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存在显著差异,德国组平均病程长于中国组(P<0.01)。见表1。

2.2 人体测量学数据比较

德国组患者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均明显高于中国组(P<0,01),两组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国病程与人体测量学数据的比较

注:定义发病时间为患者首次被告知诊断糖尿病的时间,以此计算病程

2.3 临床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

中国组患者血甘油三脂高于德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德国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中国组(P<0.05);两组间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终末器官损害的比较

德国组患者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国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 两国临床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

表3 两国终末器官损害的评估分析 n(%)

3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3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中国和德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均在逐年增加,建立完善有效的医疗体系来干预和控制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比较后发现,病人的数据差异主要体现在糖尿病患者的人口特征和典型糖尿病终末器官损伤的表现上。

3.1 德国同期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比中国患者相对肥胖

本研究群体分别来自两个地理和文化截然不同的地区,尽管中国和德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都在增长,但两国在糖尿病表型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德国组糖尿病患者无论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以及腰围均明显超出中国组。体质量指数的增加主要源于营养和生活方式。遗传易感性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健康的营养结构是影响疾病进展的主导因素,很多不同的研究已经支持了这一结论[3-4]。另外,复杂的胃肠道系统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重大影响,肠道细菌被认为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5]。某些食物营养对代谢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6],如食用水果像苹果、桃子、葡萄、葡萄干和蓝色浆果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3.2 饮食习惯不同可能是中国糖尿病相对低体质量指数的原因

在中国南部的广西,人们的基础饮食摄入较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解释上述两组间人口特征上的差异。然而,现在也有很多中国人喜欢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和进食快餐,其是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德国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亦较中国组高,这与德国组患者普遍存在高体质量指数和腰围有关,经研究证实,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升高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7-8]。相对于德国组,中国组患者呈现出较低的体质量指数,约为25 kg/m2。“上海研究”也已经证实了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所表现的低体质量指数[9-10]。

3.3 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的迁延与代谢紊乱进展呈正相关[9]。但本研究数据未能阐明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代谢指标的影响。尽管德国组的病程几乎是中国组的两倍,但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病人间几乎在同等水平。在血脂代谢方面,中国组甘油三酯水平反而较德国组更高,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亚洲人群较白种人有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与中国组相比,德国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更低,可能与组间年龄差异有关。

3.4 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终末器官损害的评估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生化结果,本研究数据显示了中德两国的显著差异。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德国组患者中更常见。其中德国组心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是中国组的5倍。研究数据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较其他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中国病程短的高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发病率要明显偏低[11-12]。德国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中国组大10岁,平均糖尿病病程长6年,这可能是导致以上结果的重要原因。2010年ADA糖尿病医学治疗指南中指出,糖尿病病程和年龄是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13]。

本研究提供的相关数据收集时间比较短,且研究患者人数较少,仅仅来自德国和中国的各一家医院,因此,由这些数据得出的相关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国预防糖尿病要从比欧美国家体质量指数更低人群中开始,糖尿病并发症相对低与我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较低有关,因此还是要提高糖尿病综合达标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 Ma RC,Chan JC.Type 2 diabetes in East Asian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population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J].Ann N Y Acad Sci,2013,4(1281):64-91.

[2] 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3] Uretsky S,Messerli FH,Bangalore S,et al.Obesity paradox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Med,2007,120(10):863-870.

[4] Florez H,Castillo-Florez S.Beyond the obesity paradox in diabetes:fitness,fatness,and mortality[J].JAMA,2012,308(6):619-620.

[5] Owens B.Gut microbe may fight obesity and diabetes[J].Nature,2013(117):12975.

[6] Muraki I,Imamura F,Manson JE,et al.Frui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result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ies[J].BMJ,2013,28(347):501-508.

[7] 覃羽乔,徐永芳,梁桂民,等.南方地区城市居民高血压与不同体重指数腰围水平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2004(32):95-98.

[8] 王国栋,党少农,颜虹,等.陕西省汉中农村成年居民高血压与体重指数及腰围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8):873-875.

[9] Jia WP,Pang C,Chen L,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 a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the Shanghai Diabetes Studies,a cross-sectional3-year follow-up study in Shanghai urban communities[J].Diabetologia,2007(50):286-292.

[10] 佚名.关注亚洲2型糖尿病流行特征[J].糖尿病临床,2014,8(9):420.

[11] Levey AS,de Jong PE,Coresh J,et al.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KDIGO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 report[J].Kidney Int,2011,80(1):17-28.

[12] Chi ZS,Lee ET,Lu M,et al.Vascular disease prevalence in diabetic in China:standardised comparison with the 14 centres in the WHO multinational study of 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J].Diabetologia,2001(44):82-86.

[13] 范宾科,谢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09,37(7):600-60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Different Research Centers in China and Germany

LI Huiling,ZHANG Jiande,Fünfstück R,et 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Guilin Traditional Hospital,Guangxi,Guilin ,541002,China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e 2 diabetes in different research centers in China and Germany.Methods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in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two research centers.For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anthropometric data,laboratory analysis data and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the average duration of the Germa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group(P<0.01).The weight,waist circumference,body mass index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erman group than in the Chinese group(P<0.01).Chines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ere higher than the German group,especially the level of triglyceride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German group’s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hinese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comparis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serum creatinine,urine protein,urine protein / creatinine ratio(P>0.05).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cardiovascular disease,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 the Germa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hinese group,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Conclus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ypical diabetic end-stage organ damag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hina; Germany; Analysis

德国图林根州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协会资助项目

1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桂林,5410022德国魏玛市索菲亚-胡费兰医院内一科,德国魏玛,994253德国魏玛市索菲亚-胡费兰医院骨伤科,德国魏玛,994254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内分泌和代谢研究中心,德国德累斯顿,01255

张建德

R587.1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1.028

2016-03-15)(本文编辑 甘勇)

猜你喜欢

腰围肌酐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腰围佩戴有讲究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