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情报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7-08-27王恒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情报服务经济带情报

王恒伟,孙 雯

(河海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00)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情报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王恒伟,孙 雯

(河海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00)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情报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产业、企业各层面对情报服务的需求,提出建设聚焦于长江经济带整体区域的情报服务体系,构建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框架,阐述了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最后结合情报处理流程和带内产业及企业的情报需求,提出日常状态下和需求状态下的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流程,以期对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长江经济带;情报需求;情报服务体系;产业集群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适应新常态阶段,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城乡及东西部差距逐渐扩大等问题,构建新的助推经济增长的战略性区域成为重中之重。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显著。从20世纪80年代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到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升至战略层面,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其战略目的旨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由于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竞争力参差不齐,发达地区与一般发展地区科研教育水平、技术攻关能力、信息化程度等差距较大,导致一般发展地区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商业情报、科技情报不能服务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严重,且经济带建设中着重发展的重点制造业和重点服务业也存在创新驱动力不强、互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在保证情报时效性、准确性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促进带内情报流动互通、共享和利用是协调和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整体发展、齐头并进的必要之举。

一、研究回顾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当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过程中,信息、情报也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多领域渗透的过程。21世纪更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情报作为信息化的促进力量,对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唐超[2]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存在相关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服务,不足是各个机构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注意很好协调,各个系统只是从自身情况出发,没有考虑全面的整体目标,因而提出加强整合是唯一的出路。寿志勤等[3]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信息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地区政府数据开放门户架构思路;叶泽林[4]提出实施“智慧长江”工程,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信息化建设;龚花萍、王英[5]则结合江西省昌九区域实际,从情报服务的主体、方式和内容等方面着手,构建了“昌九一体,双核驱动”竞争情报服务体系。在实践方面,王友发等[6]以长三角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以ASP外包模式来构建长三角产业集群竞争情报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想;长江航运集团抢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契机,构建信息化体系以服务长江经济建设[7];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正式启用推进了交通运输体系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了运输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8]。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长江经济带情报资源流通共享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带内具体区域(如长三角地区)或具体省市(如湖北、江西等),情报服务实践方面,信息化平台、情报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则呈片区化(长三角地区、湖南省)、模块化(航运信息平台),缺乏一个将长江经济带看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共同体来为整个长江经济带区域提供情报服务,以实现对内为经济带内省市、区域提供产业信息资源和情报集散互动,对外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强大的情报支持。

二、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政策的情报需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国务院下发《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旨在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科技工作会议也对科技创新发展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正所谓“创新驱动,情报先行”。国家和各省市对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布局对带内情报服务产生了要求与需求,长江经济带联合区域发展策略也对区域联合情报服务催生了更多要求。

(二)区域间情报孤岛,重复情报建设

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包括11个省市多个地市的联合区域,在当前信息化大力发展的时代,各个地区上至省级下至企业、机构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部门,但是各个信息管理部门也仅是针对自身需求所建,根据自身需求对外界信息情报资源进行收集、分析,同样的情报资源可能被隶属不同信息管理部门的情报人员收集多次。在这样的状况下,一方面,导致情报信息得不到有效流转、共享和固化,形成情报孤岛;另一方面,情报重复获取,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更容易影响情报的时效性、准确性。

(三)区域间情报互通流动性有待加强

当前,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同质化严重,重点产业发展与信息化融合程度不高,带内重点产业以产业链为整体、上中下游互动协同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显然,区域间情报自由流动性不强,情报共享互通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区域间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情报,失去发展先机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

综上,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对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的需求,促进带内各区域间情报的自由流动和共享,从而掌握更加具备竞争优势的市场情报和国家政策情报来升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异常关键。

三、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构建

(一)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需求分析

1.政府层面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政府部门掌握的社会信息80%是有价值的。据统计,我国有80%的社会信息资源、3 000多个数据库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9]。可以说,政府是信息情报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同时,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规划者和引导者,政府在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从政府角度来讲,政府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各个地区情况的不同所制定的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指导原则、扶持政策以及政府所掌握的其他情报资源,需要在保证时效性的前提下传达至带内各个产业环节及企业中。可以说,政府作为情报服务主体,对情报服务的需求在于便捷、快捷的情报输出途径,即通过平台化的情报中心为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政府情报,引导区域内产业、企业获取并利用。

2.产业层面

国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的规划在于集中发挥各地区产业优势,拓展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层面来讲,主要集中在产业动态情报需求和产业技术创新情报需求。

(1)产业动态情报需求

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化、全球化、竞争激烈的环境,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求各产业不仅要充分了解国内的市场和环境,更要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产业的发展现状等动态性情报。

(2)产业技术创新情报需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经济带各产业不仅要注重自身技术创新,更要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内前沿创新科技,在所获取技术情报基础上,发展技术评价、关键技术分析与选择、技术创新研究、专利分析、非专利技术分析、技术预见[10]等。

3.企业层面

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正确的发展策略、发展目标。而对企业发展策略的决策、发展前景的判断、发展目标的重大投资决策等研究工作需要企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要了解企业自身方方面面的发展状况,更要对当前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政府政策等多方面情报了如指掌。因此,企业作为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的最后一环,是巨大的情报需求体。

(二)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构建

根据长江经济带各层面的情报需求和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构建以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中心为情报集散中心、以各产业情报平台为情报资源库的情报服务体系,国家/区域、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各产业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营利性情报服务机构协同参与,为长江经济带产业以及产业链中各企业提供动态、准确的政策、商业、科技等情报资源。

图1 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

如图1所示,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由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构成。

1.服务主体。包括国家/区域政府、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第三方营利性情报服务机构等。其中,无论是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政府,都是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的建立者、参与者、指导者;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其他情报服务机构则通过自身的优势作为情报资源提供者、服务者而存在。

2.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是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以经济带内产业集群和集群内企业为服务对象。各个产业集群及集群内企业都有特定的发展现状,有特定的日常信息情报需要和特定发展决策情报需求。

3.服务形式。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中心、多个分布式平台,为带内产业集群和企业提供情报服务。一个中心即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中心,多个平台即依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港航物流、绿色能源、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等十大可培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划分为十大产业情报平台。

4.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即服务主体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情报内容。其中,国家从国家战略高度决定长江经济带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区域政府则根据国家总体战略结合本区域优势和特色,进一步细化国家战略为区域发展战略,并提供区域发展规划,发展策略;地方政府则更进一步依据国家指导方针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本地方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情报、资金扶持。总之,政府作为情报服务主体,其主要功能在于将[11]企业的发展状态、产业发展方向及合作竞争等信息进行汇集整理,通过政府决策的协调,建立相应的技术项目扶持、产业优惠政策,与产业和企业的情报需求实现对接。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课题研究为产业和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支持,行业协会则利用其庞大的人际网络为产业提供一手的行业情报,其他情报服务机构可以利用其他的资源获取途径提供专业化的情报资源。

(三)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流程

根据情报的处理流程和产业集群和集群内企业对情报的需求与否,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流程可分为日常流程和需求状态流程。

1.日常流程

图2 日常状态下情报服务流程

如图2所示,日常状态下,长江经济带产业情报平台就是一个普通的情报采集、分析工具,保证日常情报采集筛选,将每时每刻采集的相关情报收入平台数据库,经汇总后入长江经济带情报中心,中心通过对政府层面的政策、规划类情报以及平台汇总的产业相关情报的分析,形成分析结果和结论发送至平台,然后经由平台向产业和产业相关企业发布动态情报。

2.需求状态下服务流程

图3 需求状态下情报服务流程

如图3所示,需求状态下,产业或企业将自身情报需求发送至情报平台和情报中心。若情报平台或情报中心现有情报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则由平台直接将情报汇总整理发送至目标企业;若现有情报不能满足企业情报需求,则需组织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情报服务机构等针对企业情报需求成立研究课题,进行针对性情报采集筛选、分析研究,以支持其情报需求。

结语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情报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前,情报服务多应用于中小企业;近几年,对区域、产业情报服务研究开始关注。利用情报服务体系不仅是为了满足长江经济逞建设中各区域、产业、企业的情报需求,更重要的是解决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所存在的由于情报交流共享利用不足导致的一些问题。本文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产业、企业各层面对情报服务的需求,提出建设聚焦于长江经济带整体区域的情报服务体系,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的框架,阐述了带内情报服务的主体、对象、方式和内容,最后结合情报处理流程和带内产业、企业的情报需求提出日常状态下和需求状态下的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流程,以期对长江经济带情报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1]邢晔.竞争情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2]唐超.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架的基础性理论框架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3]寿志勤,姜悦霞,周健,郭亚光.长三角地区政府数据开放门户架构与发展对策研究[C]//十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北京: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5:11.

[4]叶泽林.实施“智慧长江”工程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信息化建设[J].世纪行,2013,(1):37.

[5]龚花萍,王英.推进“昌九一体、双核驱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竞争情报服务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14.

[6]王友发,刘荷生,宋新平.基于ASP的长三角产业集群竞争情报公共服务平台研究[J].价值工程,2012,(17):144-146.

[7]陈雯.构建信息化体系服务长江经济建设[J].湖北档案,2014,(11):20.

[8]张彦.长江经济带航运信息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上海经济,2016,(5):45-51.

[9]郭少友.关于建立我国政府竞争情报体系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32-33,73.

[10]赵洁,马铮,王雪雅,张汇楠.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需求分析与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6):22-27.

[11]陈杰凤,刘德洪.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4,(12):32-36.

[责任编辑 王燕文]

G250.2

A

1673-291X(2017)20-0049-03

2017-03-16

王恒伟(199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从事竞争情报、战略管理研究(通讯作者);孙雯(1992-),女,江苏高邮人,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战略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情报服务经济带情报
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对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工作开展的思考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策略
河南省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