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2017-08-27莫姣姣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区域人才

莫姣姣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 710125)

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莫姣姣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 71012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区域市场而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时代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而民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不同于公办高校的特色,主要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有适应区域市场需求,构建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才能适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市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国家发展的不仅是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是创新发展的速度。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而民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不同于公办高校的特色,主要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有适应区域市场需求,构建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才能适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市场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区域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1.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学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面向区域市场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满足当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地方民办高校应结合区域市场需求,构建面向区域市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中更好适应区域市场的发展,为区域市场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2.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优化区域市场的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市场的经济效益。地方民办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应当有效结合区域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区域市场和创新创业人才之间的关系,将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科学的调整,合理安排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在区域市场中发挥有效作用。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促进了区域市场的发展

1.为区域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Thodore W.Schults曾指出,个人通过一定的教育投资而获得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专业能力,并且形成了一套能够顺应当时生产方式的工作态度,从而有效提高了个人在企业当中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创新创业型人才掌握了一定的创新知识,能够为区域市场注入具有创新性的动力,从而促进了区域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了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家对于创新知识的高度重视,使得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企业中最具有价值的资源。地方民办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自身发展,还能够满足区域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加快区域市场发展的速度,保障区域市场的建设,提高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二、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理论知识

一个人能否创业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理论知识是最重要的基础。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应学好理论知识,了解区域市场的政策法规和经济发展特点,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从而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技能,才能结合区域市场进行创业选择。

(二)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企业会通过学生为企业所带来的业绩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比理论知识的评价要高得多。因此,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

(三)创新思维

创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创业活动中,学生常常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陷入困境,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打开思路。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结合区域市场的特点产生更多创业点子。

(四)创业能动性

创业能动性主要指的是创业者对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创业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坚持到创业成功。在创业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够有效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所以,激发学生的创业能动性至关重要。

三、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本文立足于区域市场,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价值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三个层面构建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只有在具有了一定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进而有效发挥自身潜能。所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创业的原动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创业活动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应充分了解区域经济特点,促进产教融合,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区域市场的特点有更深刻的洞察力,进而针对区域市场产生创新的创业构想。

(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1.价值体系层面

王晶晶曾将Jeffry A.Timmos提出的设定创业遗传代码认为是非功利性模式,主要指的是,学校利用特有的教育方式传授给受教育者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受教育者能够通过自身的这种创业优势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非功利性模式相比,功利性模式着眼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就地方民办高校而言,应当根据各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价值体系的区分,将非功利性模式和功利性模式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能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

2.理论体系层面

地方民办高校应当结合非功利性模式和功利性模式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本文主要结合区域市场的特点以及全球比较有名的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出一套面向区域市场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了培养方案、管理机构、平台服务以及培养质量四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体系内部关系

在该体系当中,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培养方案,实施平台服务以及监管培养质量管理。而培养方案、平台服务和培养质量之间也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该体系能够更好针对区域市场的特点构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3.方法体系层面

第一,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包含了机构设置、机构职能以及配套政策。其中,机构设置包含了辐射模式、磁石模式以及聚焦模式。机构职能又包含了管理职能和研究职能。配套政策是指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政策、配套资金等内容。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研究和完善相关的管理职能和配套政策,促进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平等待遇,消除政策歧视,为地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第二,平台服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建立沟通联动机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构建跟产业对接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第三,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含各个地方民办高校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等内容。地方民办高校应根据区域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自身人才培养特点,制订出一套符合本校特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引进行业导师、校企深度融合等方式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第四,培养质量。培养质量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从主观上来看,培养质量主要包含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所学到的创业知识、创业兴趣、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容。从客观上来看,创业教育为区域市场带来创业绩效、企业的就业职位数、创业成功率等内容。地方民办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科学的创新创业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按照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区域市场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够为区域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提高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而区域市场能够改变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面向区域市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在创业过程中具有着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地方民办高校从价值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三个层面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培养出符合区域市场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张改莲.民办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34-135.

[2]师晓莉,王睿.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3,(32):112-113.

[3]马晓春.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101-103.

[责任编辑 杜 娟]

G961

A

1673-291X(2017)20-0075-02

2017-04-16

2017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2017Z015)

莫姣姣(1982-),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区域人才
人才云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分割区域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区域发展篇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