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村镇银行科学经营的路径探索

2017-08-27慧,王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村镇农户银行

王 慧,王 旋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金融学院,山东日照627682)

陕西省村镇银行科学经营的路径探索

王 慧,王 旋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金融学院,山东日照627682)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对农户的扶持优势是明显的,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更加注重民生幸福感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促使村镇银行在此基础上寻找发展的新视角、新思路,政府也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改善村镇银行治理,促进村镇银行业发展。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形式,村镇银行的建立尝试开放农村市场,增加村镇银行的危机意识及其抗风险能力,完善金融风险分散、分担与补偿机制;同时,将村镇银行业务作为研究分析的主体,更好开展村镇银行业务,加大对村镇银行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进行相应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更高效和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村镇银行;经营形式;区域分布;路径措施

一、陕西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密切,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高度重视,对于支持农村金融发挥着置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农村金融良好发展,增加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提高农村金融供给和农村金融的竞争力度,为村镇银行的准入资金范围、注册资本限额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改善,加快陕西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升村镇银行支持农户经济的力度。

(一)陕西省村镇银行的地区分布

据调查,村镇银行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贷款申请,从调查、审批到发放一般为5个工作日,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贷审批具有管理链条短、决策高效的优势。村镇银行贷款快捷的主要原因是其重在审查农户的现金流、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而不仅仅在于抵押担保。如对湖北省8家村镇银行发放的120份农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的农户认为村镇银行比其他银行服务更方便快捷,61%的农户认为村镇银行的服务效率高,村镇银行在西部地区也有较快的发展。

洛南县阳光村镇银行是由西安市商业银行与镇安县信用联社共同投资、联合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300万元。该行按照“立足洛南、支持三农、服务城乡、实现双赢”定位,开设小额农户贷款、专业农户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农房改建联保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贷款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产业的发展,以农户贷款、农村小企业贷款为主,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贷款成本,对于农户申请的5万元以内的小额信贷,在递交完所有申请材料后,从受理到贷款发放到农户手里只需要1—3个工作日。如果农户没有担保人或抵押资产,可以五户相互担保,申请小额信贷。同时,还可与村委会签订贷款协议,专门用于支持“一村一品”发展。该县部分乡镇陆续建立起多家分支机构,不断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层面,努力将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农户银行”。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户,相对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放贷审批时间短,而且手续简便。西安市高陵阳光村镇银行贷款主体将主要是农户,定位于服务三农的村镇银行,将开设小额农户贷款、专业农户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农房改建联保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贷款等信贷产品。

目前,陕西省各市均已设立村镇银行,其中,西安市最多为6家,占25%;渭南市次之为4家,占16%;宝鸡、延安、咸阳三市各为3家,各占12.5%;榆林、商洛、安康、铜川四市最少,均为1家,各占4.16%。陕西省24家村镇银行中关中有17家,占70.8%;陕北4家,占16%;陕南3家,占12.5%。这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经济情况相一致。由于关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快,村镇银行对农户的受益面比较大,也形成了关中经济发展呈向上趋势的态势(图1)。

图1 各市村镇银行数量

从2008—2010年为陕西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第一阶段,2008年陕西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宝鸡岐山硕丰村镇银行”设立以来拉开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序幕,2008—2012年由一家发展至7家,保持程度发展。2012—2014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处于摸索阶段,发展缓慢,仅新增4家。2015—2016年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发展迅猛,新增13家,至此陕西省村镇银行已经发展至22家。但与省外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等省,这些地方均在80家以上。

图2 各年度设立村镇银行数量(家)

(二)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

陕西省在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方面大部分在3 000万元以上,其中,3 000万元以上为19家,占79%;1000万—3 000万元为4家,占16%;1 000万元以下为1家,占4.2%。由于陕西省村镇银行发展较晚,所以在注册资本方面还是处于中等水平(我国村镇银行58%注册资本在1 000万—5 000万元之间)。在各区域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规模方面,关中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规模最大为4 118万元,其次是陕北2 875万元,陕南最少2 775万元,后两者差距不大,但与关中的注册资本规模相比差距很明显,这是因为关中作为陕西经济的引擎作用,而陕北、陕南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关中地区。

图3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分布(家)

(三)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规模

在股权结构方面,由图4可以看出,在全省24家村镇银行中,有13家在50%—70%之间,占总数的54%;6家在90%以上,占总数的25%;3家在70%—90%,占总数的12.5%;两家在50%以下。

图4 发起行持股比例分布(家)

陕西省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主要为股份制银行,其中最多的为中国银行与淡马锡合作的7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中国银行,由图5可以看出。其次为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各为7家,6家。最少为外资和城商行各为1家。

由图5可以看出,关中地区的村镇银行在经营规模明显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无论是存款、贷款还是资产规模,都要远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虽然陕南与陕北相比在平均资产,平均贷款,平均存款方面有落后,但不是很大,只要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陕南依然发展潜力巨大。

图5 各区域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比较(亿元)

在陕西省村镇银行在贷款占资产比例方面,各地区相同均为54%;而在存款占负债方面陕北最高为93%,其次是关中84%,最低的为陕南78%。陕西省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为75.94%,最低为6.55%,最高为136%。村镇银行存贷比超过75%的有4家,占比17%。陕西省村镇银行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0.33%,最低为21.13%,最高为96.05%。由此可以看出,与商业银行平均超过90%的资产负债率水平相比,目前的负债水平仍然偏低。从盈利角度来看,陕北的资产利润率最高为0.34%,陕南次之为0.03%,最低的为关中为0.02%。这可能与关中的商业银行较多且竞争力较强,而陕北多煤矿资源近几年的经济实力提升较快有关。

(四)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

陕西省不良贷款总额600万元,均值为25万元,不良贷款率均值比重为0.14%,陕西省村镇银行目前情况较好。因为村镇银行经营时间较短,很多贷款尚未到期,所以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不良贷款。由图6看出,存在不良贷款银行比例最多的是陕南,最少的为关中,陕北居中。不良贷款比例均值方面,关中由于金融体制完善、风险控制能力强等因素而最低,陕南因经济落后、信用评级较差而最高,陕北居中。

图6 各区域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比较

在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方面,农商行最高为0.11%,其次为城商行0.04%,股份制行和国有行均为0。在其他企业法人机构参股情况下不良贷款比率均值为16.24%,存在不良贷款银行的比例为0.14%;在没有其他企业法人机构参股情况下不良贷款比率均值为24.32%,存在不良贷款银行的比例为0.11%。而存在自然人股东情况下不良贷款比率均值为19.98%,存在不良贷款银行的比例为0.17%;在没有自然人股东情况下不良贷款比率均值为17.35%,存在不良贷款银行的比例为0.13%。

二、陕西省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目前,村镇银行科技系统普遍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复制发起行或委托其他银行代理,难以与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业务的发展,影响了服务效率。受科技实力限制,单独开发符合自身业务发展实际的整套科技系统成本昂贵,村镇银行一般很难承受。

(一)系统落后,业务单一,人才缺乏

村镇银行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对利息收入依赖高度依赖,业务模式单一。陕西省村镇银行净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平均超过80%,部分村镇银行这一比例更高达100%,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交通不够顺畅,物质条件、生活环境不如城市优越,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缺乏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直接导致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以安塞农银村镇银行为例,定编22人,而目前实有16人,相差6人;关键岗位和专业岗人才缺乏,很多岗位员工身兼数职,且没有银行从业经历。信贷、财务、科技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用工形式均为劳务派遣,除经营风险外,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同样制约其发展。

(二)社会公信力有待加强,公共服务体系落后

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农民的贷款需求很旺盛,这就导致存款无法满足贷款的现象。2015年12月,韩城浦发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0.797亿元,但贷款余额1.53亿元,贷存比为191.89%;个人储蓄开户数仅561户,存款余额1 865万元,小企业开户39户,存款余额535万元。2012—2015年累计发放贷款551笔,金额高达3.7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91笔,金额2.94亿元。因为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没有村镇银行,开展票据业务也有诸多限制,比如,当资金汇入时显示客户姓名、汇出时不显示客户姓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代理行,但在村镇银行当地又很少有主发起行的支行,银联系统亦没有村镇银行,这就导致人们在异地存取款的麻烦,无法进入同业拆借市场。

(三)村镇银行规模小,支持力度明显不够

村镇银行规模小,设立村镇银行反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村镇银行面向农村低端客户,经营风险相对较高,此时,大银行发起村镇银行时面临很高的声誉成本。部分大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也仅仅是出于完成政治任务角度考虑,为了设立而设立,而不是为了将村镇银行做好,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不出风险即可,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主发起行将村镇银行作为一个分支机构来看待,宁愿不发展也不希望出风险而影响其声誉。一些大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在向发起行争取资源(如增设营业网点、员工招聘等)时很难得到及时回应,发起行的支持非常有限。

一方面,部分发起行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一些发起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布局却非常分散,加之不同的股权架构,经营模式等诸多差异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缺少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很多发起行目前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基本上是无偿的或者低价格的,比如,在信息系统、员工培训、资金周转等方面对村镇银行提供无偿或者价格非常低廉的支持。这种方式明显不能适应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趋势。

(四)经营风险相对较高,支农支小急需提升

尽管目前村镇银行不良贷款处于较低水平,但这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经营时间较短、风险没有完全暴露所引起。随着经营时间的增加和贷款的到期,各种风险也将逐渐暴露,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水平出现增加的趋势。农村金融业务总体上具有较高风险,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很不成熟,村镇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村镇银行发放的纯农户贷款违约率较高,一些村镇银行已经出现了一些贷款违约的苗头。从其他渠道很难获取资金,村镇银行的资金可能被用于一些高风险的用途,如偿还高利贷等。村镇银行目前在支农支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离政策要求仍有一段差距。部分村镇银行盲目地追求规模相对较大的非农客户,对真正具有需要的三农户、中小企业等的金融需求支持力度有限,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五)村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户收入的不稳定特点直接提高了村镇银行的借贷风险。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了当前农业经济仍严重受限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农户生产一旦遭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丧失偿还村镇银行贷款的能力,大大增加了村镇银行的借贷危险。村镇银行主要业务仍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服务内容与农村信用社、储蓄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大差异性。可见,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存贷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多大差异性,缺乏自身特色。一些地方对村镇银行发起人承诺提供的一次性开办费和风险补助金、免收注册登记费等不够完善。在服务“三农”方面,财税扶持政策并不配套,村镇银行也存在可贷资金缺乏、税收压力较大、贷款脱农化等问题。农户自身可提供的抵押物不多,土地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又不能作为抵押,这无疑阻碍了信贷的发放。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六)农村信用环境制约村镇银行业生存与发展

当前,我国智能电网技术持续突破。在电源侧和电网侧,新能源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实现达到先进水平,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等实践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但是,在用户侧还存在诸多问题:自动需求响应尚未真正实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尚未规模化使用,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没有深入开展,电价机制尚未完善,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性——互操作性没有得到满足,等等。用户侧智能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户,他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由于一些农户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都被认为是对农户的“救助”。部分农户认为,在村镇银行借钱可以先不用考虑归还,从而引发资金的道德风险。同时,农村担保机制缺失,农户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由于村镇银行网点少,经营业务单一形成了村镇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村镇银行尚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对公业务无法正常开展,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

三、陕西省村镇银行科学经营的应对措施

要在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鼓励主流媒体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正面宣传村镇银行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大力宣传部分村镇银行在产品服务创新、支持三农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公信力,引导资金资源、人才资源流向村镇银行。

(一)降低公共服务体系准入门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畅通村镇银行结算网络,提高村镇银行服务效率和对客户的吸引力。加快运作村镇银行加入银联、发行银行卡事宜,改变村镇银行完全依赖于存折的现状,增强村镇银行竞争力。主管部门应推进村镇银行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为其拆借资金提供便利。通过将村镇银行纳入各种公共服务体系,使得村镇银行与其他类型银行机构处于同等竞争地位。相关政策应考虑到不同地区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的差异,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标准而不是“一刀切”。协助村镇银行组织资金,对村镇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逐步消除现有的对村镇银行的歧视政策。地方政府应将支农、涉农资金优先考虑由村镇银行代理,支持部分财政存款的基本账户或结算账户优先在村镇银行开户,县以下单位的各类涉农资金、财政资金等可存入村镇银行,而不是限制财政性存款和村级集体经济存款存入。随着村镇银行网点的增加,优先考虑由村镇银行代理各行政及事业单位的代发工资业务等等。

(二)村镇银行逐步实施差异化经营

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起步晚、资本规模小、业务发展尚不成熟。首先,监管部门应适当降低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要求。譬如,对村镇银行的部分监管指标降低要求,适当放开对村镇银行新增贷款规模限制;降低村镇银行分支网点审批门槛,帮助村镇银行形成服务网络,对待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实施差别化监管。其次,对不同村镇银行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各地村镇银行在业务模式、资产规模、盈利状况和经营风险等方面已经出现很大差别。建立村镇银行分类评价体系,对村镇银行进行分类。在严控风险的情况下,区别监管,鼓励先进村镇银行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支持设立村镇银行专委会,以规范和指导村镇银行的发展、推广和业务创新。最后,对不同区域村镇银行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由于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根据村镇银行只能在县域内经营,不能跨区经营,单个县域内金融需求非常有限的实际情况,建议对在一定范围内放开跨区县经营限制。

(三)积极吸引社会各方资源,加强机构间交流合作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起村镇银行,充分发挥村镇银行这种微小金融机构在落后地区的相对优势。应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中的作用,积极利用此类机构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方面的专业优势,但要特别注意对这类机构发起村镇银行的风险管控。积极引入其他法人机构投资者参股村镇银行,鼓励本地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入股,充分发挥其对于村镇银行绩效的积极作用。在陕北陕南引导资源向此区域转移,成立村镇银行专业委员会,搭建村镇银行之间的交流平台,在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实现共享,及时反映村镇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要求。组织人员对村镇银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帮助村镇银行员工提高业务水平。建议先设立村镇银行的样本认证,为后设立村镇银行提供模板,促进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优化农村金融法律环境,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

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金融风险散、分担与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和农业担保公司,实现风险分担,减少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探索符合农村金融特点的新型增信手段。农村企业和农户普遍缺乏抵押品,村镇银行虽已尝试利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进行贷款,但这种做法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真正的抵押,一旦出现纠纷,会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在法律层面上探索消除这一障碍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对于农村其他集体资产和权利,也应积极探索抵押质押模式,充分发挥这些资产和权利的价值功能。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信用村镇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信用档案,加大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的曝光和惩戒力度,提升地方整体信用水平,改善地方信用环境。从法律意义上讲,保持和尊重村镇银行独立法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加大在管理、业务、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村镇银行之间要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业务关系,使得双方成为真正平等的交易主体。

(五)逐步完善村镇银行的管控模式

随着设立村镇银行数量的增加,发起行应不断建立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村镇银行管控模式。发起行发起设立多家村镇银行的,应逐步实施对村镇银行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授权、统一标识,通过流程银行建设实施标准化管理,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发起行应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加强资源整合,通过集合的方式形成规模,识别有主导产业的小城市、县域及农村地区,合理安排村镇银行投资布局,避免盲目机构扩张导致机构设立过于分散,以此来降低管理成本。一家发起行在同一地区可以设立多家村镇银行,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设立区域的相对集中,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发起行发起设立多家村镇银行的,应根据相关要求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总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控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村镇银行治理,促进村镇银行业发展。

(六)深化村镇银行改革,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实力

针对村镇银行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产权、组织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把村镇银行真正办成为“三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机构,解决村镇银行覆盖率低、供给量不足、竞争不充分、延伸服务缺位等问题。村镇银行需要对农户资金支持,才能获得国家支持发展的信贷支持。通过改革和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资金供给能力,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构建规范化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满足长期性、高风险农村经济活动对金融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增加对农户的小额信贷投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实行贷款利率补贴和免缴存款利息税的优惠政策,减轻农户的负担,扶持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1]王新富.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及补偿———以黑龙江省为例[J].银行家,2015,(10).

[2]秦绍娟.多元金融视角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探析[J].商,2014,(4).

[3]陆红军,王兰凤.中国村镇银行定位与运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101-111.

[4]杨志强.区域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与发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137-144.

[5]郑毓盛.小额贷款的理论、实践和危机[J].中国农村经济,2013,(3).

[6]张林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3,(5).

[7]郭婧.推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6).

[8]武文超.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市场,2015,(52).

[9]潘庭庭.村镇银行发展综述[J].财政金融,2015,(7).

[责任编辑 柯 黎]

F832.2

A

1673-291X(2017)20-0113-04

2017-04-20

王慧(1955-),男,研究生,教授,从事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王旋(1986-),女,硕士,讲师,从事金融学研究。

猜你喜欢

村镇农户银行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江西银行
村镇污水治理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记忆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