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下盐业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研究

2017-08-27薛德枢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食用盐盐业食盐

薛德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下盐业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研究

薛德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食盐专营体制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垄断格局,盐业市场受消费者及供需情况影响加大,盐业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结合食用盐供需比例及消费者心理波动情况,从品牌竞争力、成本竞争力等方面以及宣传竞争力等方面提出盐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以利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食用盐;专营制度;消费心理;竞争力

引言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税收的重要来源。历史上的食盐专营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齐国宰相管仲首创盐政大法——《正盐 》,这是中国首部盐业法典。管仲对盐实行“官山海”的国家专卖政策,之后又陆续出现了盐铁会议”、《“榷盐法》、开中法以及专商引岸制等[1]。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政府专营体制暴露出的问题越加明显,主要体现在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产销脱离、产品种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价格调动缺乏灵活性等方面。2017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由国务院颁布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提出了对食盐的价格放开以及松绑流通销售等措施,是对食盐专营制度的重大改革。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表示,此次改革是在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供给逐步向市场回归。当市场由卖方为主转向买方市场的时候,盐业企业若要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必须提升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关于食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卖制度的改革、发展史的介绍以及盐业企业的战略转型,结合消费者需求的研究较少。消费是价值的最终回归,只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 2006—2015年盐供需走势及食用盐消费情况

一、专营体制改革后盐业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供需影响加大,市场竞争激烈

2015年我国盐行业的资产总额1 677.5亿元,总销售收入1 1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3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的50%、利润的90%来自食盐,表明食盐的改革对盐行业的影响波动之大。新的食盐政策打破政府垄断,使得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食盐价格随行就市,受产量供给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影响加大,结合胡红江[2]的数据,测算2006—2015年近十年盐行业的供需比例和食用盐占总消费的比例,具体见图1。

通过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食用盐的消费比例呈下滑趋势,从2006年的18.84%下滑到2015年的10.94%,下滑幅度为41.9%;而盐供需比例的波动由2006年的1.27:1下滑到2015年的0.95:1,下滑幅度25%。食用盐整体的消费比例下滑幅度远远大于供需下滑幅度,表明盐业企业对盐的供给远远超过消费者的需求。随着食盐专营体制的改革,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维护老顾客并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成为盐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消费者心理波动明显,个性化需求加大

消费者对食盐的消费心理波动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当食盐供需平衡的时候,消费者会按实际需求购买,一般不做储备;二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对食盐的感知不同,年龄大者担心食盐价格疯涨,存有抢购心理,年轻者则受影响较少;三是特殊事件引发的心理波动,如非典时期以及日本核爆炸引发的污染恐慌引发的抢购食盐风波,因消费者不明原因造成的不理智抢购[3]。随着消费者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盐的需求呈现两种现象,一是部分普通消费者将食盐单纯作为生活必需品,只注重普通食盐的价格,一般对低价格食盐需求较大;二是部分享受型以及对生活水准要求较高的消费者注重细分市场中的高端食盐以及特色品种盐的消费,个性化需求加大。因此食盐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市场,结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完善产品的销售策略。

二、食盐企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一)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

目前食盐企业面临供大于求的现状,首先要确立最基本的产品竞争力。按照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和心理产品四个层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盐的消费不再局限于食盐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对品牌以及服务、包装等要求加大。目前盐业从种类可分为小包装食盐和食品加工用盐两大类。其中,小包装食盐销量逐步上升,2015年小包装食盐131万吨,占食用盐销量12.8%。以往低价盐占食盐的主要市场,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藻碘盐以及低钠盐等产品涌现市场,品牌塑造日显重要。如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食盐行业的唯一一个老字号,积极探寻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亮相2017年的糖酒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力求重新塑造芦花牌食盐。品牌塑造主要是构建CIS系统,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上塑造并传递自身的品牌形象。理念识别如经营理念和企业使命,确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和为顾客生产健康食盐的价值观;行为识别从内和外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食盐的性价比,提升品牌内涵;视觉识别主要从包装和品牌设计上,如美国的莫顿盐业品牌独树一帜,“打雨伞小女孩”的“盐如雨下”的形象深入人心。

(二)优化产业链,提高成本竞争力

在政府专营体制下,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市场波动较小,但国有的工业企业的平均成本明显高于其他企业[4]。成本居高不下,新的专营体制改革下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竞争力不强,利润下滑。成本的降低需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全程优化。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目前盐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制盐业主要负责盐的生产与加碘,盐业公司负责食盐的运输与分装、销售[5],进入规制与价格规制导致两者的关联不强。以销定产,打破地方割据,减少产、供、销多层加码的现象,通过建立全产业链机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融合新媒体于传统媒体,提高宣传竞争力

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盐业企业要注重宣传策略的制定,进行消费者的消费引导。传统的宣传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四大媒体,其中报纸的可信度最强,电视声形具备,广播和杂志的费用较低;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网络对传统媒体的革新,具有交互性强、及时性等特点。为了激发消费者对特色健康食盐的消费,离不开宣传。食盐企业可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目标顾客进行宣传,将产品特色与消费者需求结合,如结合推销学中的FABE模式(即Feature特征、Advantage优势、Benefit利益、Evidence作证),将食盐的产品特色、具备的优势以及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点告知对方,可以通过展示研发技术或者食盐采集的源头等证明其独特处。

结语

食盐专营体制的改革打破了政府的垄断定价,使产销相对平稳的温和局面不复存在。在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中,消费者的需要差异化日益明显,市场竞争加剧,通过市场引导盐业企业的创新发展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从品牌竞争力、成本竞争力以及宣传竞争力等方面提出食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力求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杨永峰.中国盐业专营体制改革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1.

[2]胡红江.我国食用盐产品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J].中国盐业,2016,(11):30-35.

[3]张正伯.食盐消费心理及对策谈[J].中国井矿盐,1990,(5):47-48.

[4]周小梅,史腾腾.我国食盐业专营制度与放松管制政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27-30.

[5]樊玉然,吕福玉,潘春跃.我国食盐产业链利益分配问题及制度求解[J].改革与战略,2012,(6):139-142.

[责任编辑 兴 华]

F27

A

1673-291X(2017)20-0015-02

2017-05-15

薛德枢(1966-),男,山东安丘人,副教授,从事法律史、法律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食用盐盐业食盐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愚人食盐
山东: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
食用盐选购有窍门
巧称食盐
水的温度对盐的溶解度有影响吗?
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愚人食盐
土豆可辨真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