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7-08-23吕东敏
吕东敏
班主任老師是一个具有多种角色的人。有时要做大家长,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有时又像大哥哥大姐姐,与学生打成一片,亲密无间。不论充当哪个角色,都是在向学生传递爱。真爱可以触及学生的心灵,可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使整个班级体积极向上,铸就辉煌。但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家庭经历和生活环境,对爱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班主任该怎样做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接纳自己的真爱,积极上进,健康成长呢?
一、界定真爱与溺爱
要让学生得到真爱而不是溺爱,班主任心里首先要有杆秤。真爱是发自内心的、带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平公正的、有助于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爱。而溺爱则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厚此薄彼的一种偏爱。学习成绩好,平时听话的学生有违纪行为,教师视而不见,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好学生有了这种“优越感”,便会朝着不良方面发展。
二、传递爱的方法
1、全面了解 有的放矢
班主任的爱是要先向全体学生的,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真爱,首先要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找学生谈心等方式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学习特点等,这将为我们播撒真爱,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保护自尊 宽以待人
当学生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要凭主观臆断谁是谁非,武断地直接批评某一个学生。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事情的全过程。分辨是非后,在对有错一方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要耐心讲道理,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事后要观察他们细微的变化,与他们沟通和亲近,帮助他们走出犯错时的阴影,重新找回并树立自尊,并从中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没有自尊的学生是燃不起奋进的雄心的。
3、正视差异 挖掘潜能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它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每位教师都应当像关爱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每个学生。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差异来源于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我们不可能打造出一个模式的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对智力或思想品质有问题的学生要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最近发展区域有所收获,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要相信“行行出状元”这句千年古话的真谛。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当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回母校看望老师的往往是当年所谓的“学困生”、“问题生”居多,因为这时他们已经真正懂得了你昔日所做的一切是对他们的真爱。也正是因为我们没有遗弃他们,歧视他们,才使他们正常地步入了社会,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可见,爱的能量是无限的。
4、鼓励赞扬 催其奋进
教师的表扬与赞美,就像火箭的助推器。在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用真爱给予帮助和鼓励,会给他们增添战胜困难的巨大信心和无尽的勇气。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给予由衷的赞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关心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情感上的理解,多给学生情感上的期待,多说几句“你能行!”,那么,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朋友相处 传播真爱
我们常说教师是严父慈母。可是,做严父有时很难被学生真心接受,做慈母过头就会产生溺爱。所以,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其原因就是朋友之爱才是平等的。朋友间才可无话不谈,朋友间虽然也会产生过激语言,但并不难接受。一些小秘密只有在朋友间才会深藏,因为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信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真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最佳教育效果。
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前进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就像一块未璞的玉石,只要我们用真爱去雕琢,他们最终一定会成为无价之宝,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