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路径分析

2017-08-21温杰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培养路径

温杰

摘 要: 高校作为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生态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生态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工作,改革思想政治教学的课程设置,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内容的传播,重视生态实践教育,培养生态责任意识。

关键词: 生态意识 生态责任意识 培养路径

近年来,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渴望,生态责任教育已经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问题。高校作为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进行生态责任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大学生群体的生态素质整体较低,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技能有待强化。高校生态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生态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目前我国某些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仅仅局限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少数专业学科内部,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大学教育没有将生态教育纳入全面的培养体系中,缺少針对大学生群体的普及性生态教育内容。

生态教育从内容来讲主要包括生态基础知识的普及、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技能教育和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的树立。生态教育的出发源主要从中国古代朴素是传统生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人类与自然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唯物论思想。推广和普及生态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教育作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对推进社会生态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生态思想教育,生态教育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变化必须做出的新增加,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生态教育是与科技快速发展相匹配的伦理教育,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众多生态伦理问题需要通过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生态伦理水平解决,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培育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路径

1.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是大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高校课堂教学融入生态责任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学途径传授生态理念和生态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将生态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考核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完成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如果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相结合,将生态理念融入日常实践过程中,就能让大学生在开展生态实践中固化生态意识。因此,在现阶段需要有计划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生态教育通识课程。

2.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增设生态环境教育通识课程,加强大学生生态理论学习。目前,传统教学缺少对生态环境的单独教育,缺少生态理论教学的专门模块。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接受生态理论的渠道主要来自网络及新媒体,这部分内容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各种评论都有一定的个人色彩,某些大学生虽然注意到了事情的结果,缺少对生态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议论的影响,对生态意识理解片面。要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就要从大学生培育体系入手,开设《普通生态学》、《环境学》、《生态伦理学》、《环境生态工程》等类似的必修课程,并进行全校性的统一考试,采用一定强度的灌输性教学,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理论的基础认识和全面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全校大学生的生态理论水平和生态道德水平。

3.加强生态与专业的融合教育。传统的生态教学,往往注重生态理论的灌输,尤其在一些理论教学方面,学生往往需要背诵记忆,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生态学习效果削弱。因此,在生态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所学专业知识,尤其是通过与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学科的结合,寻找一些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生态案例,例如从化学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环境污染的产生和维护;从物种保护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对于种群发展的重要性;从物理层次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核能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等等,从而提升生态教学的实效性,加强生态与专业的融合教育。通过专业学科的渗透,学生从各个维度上理解和掌握生态相关理论和生态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态理论知识的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

4.突出高校思想政治课在生态责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是一个持续性教育的过程,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课刚好能够担负起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重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事件时发,各类舆论在大学生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引入生态理论,帮助大学生掌握生态理论知识,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价值观,并将生态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局面。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理论内容的传播

1.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专题介绍的方式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学。通过分析目前的生态热点的形式,把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例如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环境危机事件、国家关于环境问题的工作会议、典型环境污染的处理方案、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信息、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等。通过解读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激发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对生态问题的分析、解决及评价能力。

2.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生态责任教育和生态法制教育教育内容。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过程中,除了生态理论的教学外,传授相关的生态法制条例也是强化生态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近百余部,内容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较为系统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外,高校某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更无从谈起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解决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目前高校较为普遍的传授法律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法律内容较少,很少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高校思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调整教学重点,结合当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生态问题,例如湿地面积减少、物种的消失、湖泊河流的污染等问题结合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大学生对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初步了解,同时也能掌握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注重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文化资源,例如儒家思想从仁德出发,把自然纳入道德共同体,最终实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道家则以自然无为为中心,以自然主义作为价值导向,实现“天人和乐”的境界,中国佛教通过对众生的慈悲和对万物的爱护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念。儒道佛均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如今大学生生态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核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统生态思想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将生态保护与科学技术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生态意识融入科学技术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中。

三、重视生态实践教育,培养生态责任意识

1.注重建设校园绿色环保大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在高校具有极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通过打造绿色环保的学生社团,能够将志趣、特长相似的同学团结在一起,展现他们在参与绿色环保行动中所具有的优势,在“植树节”、“国际湿地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倡导人类保护环境的节日,积极开发和开展相应的环保宣传活动;各个环保类社团可以组织社团成员在居民社区、旅游景点等地方开展诸如公共垃圾清理和生态保护宣传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参与到生态保护活动中,锻炼和提高环保技能,提高环保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影响和带动整个高校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因此,高校要对环保社团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该类社团的壮大,同时在活动组织、场地租用、经费等方面也要给予政策性的倾斜,调动其在培育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积极性。

2.完善校内外互动机制,建立和扩展校外生态实践基地。高校可以与自然保护区、生态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环境监测站等建立实践基地,将学生的生态实践活动建立在校外的生态实践基地之上,同时利用实践基地的教职人员担任校外生态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的生态问题。通过学生实践团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生态问题,将课堂学习的生态知识与具体的生态问题联系,使得大学生对目前社会存在的生态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3.發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生态教育。如今是信息爆发的时代,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焦点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获得生态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创造性地开展网络生态教育,扩大网络生态文化的积极影响,引导大学生强化生态意识。可以通过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博宣传等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途径,宣传生态思想,传播生态理念,营造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高校生态意识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完成的系统工程体系,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丰富生态教育的教学内容,将生态责任意识教育融合到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强化生态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发挥生态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新媒体对创新大学生生态教育方法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利用各类生态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生态实践,使大学生生态理论与生态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沈中玉.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李娜.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朱江.生态教育与高校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248-250.

[4]黄平芳.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1):69-70.

[5]赵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环境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6]刘玲.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核心价值视域下大学生绿色教育研究》(15FYHLX24)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培养路径
人对自然的暴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论壮族山歌的生态意蕴与民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