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性价值探析

2017-08-21孔令十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主体性创新创业教育价值

孔令十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强化教学互动和实践体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需要。在增强教育者主体意识、培养社会责任、促进价值实现及服务人力资本建设等方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性价值得以彰显。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主体性 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全面发展

自2002年至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历经整整15年。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校进行“创业教育”改革试点,自此拉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2007年,教育部等部门发文提出“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明确了教育目的和内容等[1]。2009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就业指导课程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2],首次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2010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发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系统部署[3]。2012年,教育部发文指出,开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做出规定,并出台“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4]。考察这一时期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丁俊苗认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創业教育接连走过了“创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5],钟汝能则认为经历了“高校自主探索”、“试点”、“全面实施”三阶段[6]。尽管划分的依据和角度各异,但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这一阶段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特征,都能反映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导向。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等基本原则。在任务和措施方面,《意见》更加突出以生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理念。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改革和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深化学生参与、扩大教学互动、注重学生体验的工作要求。这意味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学”的主体性,培育和发展这种主体性,坚持“做中学”、树立作品导向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近乎实战的情境中能动地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从最初的自行探索到试点先行,再到全面铺开、深化改革,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今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十多年前的状态相比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无论如何,其最根本的使命一直被不断强化,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体现都在不断深化和提升。

二、发展学生主体性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实践中,某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未看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无法准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造成某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和路径的迷惘,既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后继无力。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贯彻《意见》精神,积极对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路径等进行变革和重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其自身特征,它面向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品质、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属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范畴,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具有开拓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根本上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客观上,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会促成某些学生成为创业者、企业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达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但这些只能是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局部彰显而不是全部,更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价值目标。与此同时,从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来说,为了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须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多做文章,真正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来撬动学校的综合改革,激发活力、开发潜力,其核心目的是着眼人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所有这些,都秉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与彰显为核心。

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重在“应用”,其教学体系应充分体现“应用”特征。从学生发展角度说,“应用”意味着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高自主性、较强胜任力,即主体性获得实现和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应用”,核心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实现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的一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体、联动。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探索和要素建设都要体现“应用”特征,关键是在课程设置、师资能力、教学方法、实践平台、教育氛围等建设上突出实践导向,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通过问题解决、创意(或产品)的实现等检验教育效果。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性价值表征

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现代高等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间互动的过程。“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7]。创新创业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必然要求教育过程中调动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受教育者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调配,要求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体意识、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提高与发展。这种主体性的张扬,使受教育者不仅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受益,而且必然会影响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锻炼意志品质,促进其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对其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作为高等教育的职责已被写入《高等教育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法定职责。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和锻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方面至少有以下作为:首先是增强守法护法自觉性。全社会自觉依法办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对创新创业主体而言,其创新或创业活动都须依法进行,这既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其依法办事的行为又会对全社会产生积极意义。其次是崇尚诚实守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包含诚信教育,这是高校育人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所做的基础性贡献。再次是担当和奉献精神。创新创业活动是难度、风险都较大的活动,创新创业主体必然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实践、精力和智慧,同时也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一定程度上说,正是这更多的、主动的付出和勇于担当才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最后是感恩和回馈情怀。任何创新创业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行为,需要各类资源,需要获得支持。任何实现了的创新、创业行为都不是凭一己之力实现的,必然获得了社会和他人的肯定和助力,对社会和他人因之要有感恩之心。一旦“反哺”条件具备,就要通过适当方式回馈社会而不能是一人独占所有利益。

3.促进实现人生价值。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过程中,师生借助各种平台和媒介,通过交流合作和实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构建以运用、研究和创新知识为核心的能力素质体系。这样,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可能“使所有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期待一部分学生将来成为自主创业者,为社会其他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8]。对受教育者自身价值实现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其自身素质结构和发展潜力来说,个人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这是走向马克思主義“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这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9]。其次,就实践过程来说,在协调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就能整合运用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不仅体现在能更好地满足自身物质、精神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能为社会进步和他人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社会价值)。

4.服务人力资本建设。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更迫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振兴国家的经济战略,更是一项长期的人才战略”[10]。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优势仍然主要表现在数量方面,尚没有实现从人力资源数量开发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的战略性转变”[11]。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造就适应“双创”需求的大批生力军,为人力资本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又是高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教学〔2007〕24号,2007.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教学〔2009〕15号,200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2010.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Z].教高厅〔2012〕4号,2012.

[5]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创业教育,2016(2):1-2.

[6]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学术探索,2015(2):152-153.

[7][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8]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si.com.cn/jyzd/zazhi/ch/201007/20100705/108021875.html,2017-05-30.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10]严乙铭.以色列如何成为创新创业强国[N].中国青年报,2015-07-13(10).

[11]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正在跨越门槛[N].中国教育报,2016-01-28(3).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创视域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发展研究”(2015zdjy157);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自组织视角下农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运行机制”(SK2016A0753)。

猜你喜欢

主体性创新创业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