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构建

2017-08-21张清吴兴富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张清+吴兴富

摘 要: 生活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从高职学生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实训实习三个维度构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關键词: 生活教育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模式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其丰富的教育理论中,生活教育理论最能体现其个人的教育风格,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核心,贯穿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始终。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与职业素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教育的本质抓住了职业素养教育的源头,生活教育的外延拓展了职业素养教育的范围,生活教育的方法契合了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生活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1]。

职业素养教育应始于生活,其实,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身就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生活教育理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从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和实训实习三方面进行。

一、校园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阐释,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关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源于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生活是学生大学期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素养教育应该抓住的主要环节。

校园生活内容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1.学业规划。一般高职院校都会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在校期间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会讲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这些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入职后的职业规划意识。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许多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科学艺术的班级管理对学生优秀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班委选举、贫困生评定、评奖评优的公平公正有助于学生办事公道职业道德的养成;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同学之间体谅关心、组织周密的集体活动等有助于提升学生入职后的人际沟通能力。学生入职若干年后,往往以班级聚会的形式再见大学同学,聚会时畅谈的内容总会提及在校时期的人和事对于自己的影响。因此,认真对待班级管理工作,艺术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具有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良好班风,利用班级的力量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应该特别关注的途径。

3.专业教学。某些人认为专业教学工作只负责专业技能的传授,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师无关,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职业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不能割裂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例如向学生传达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该门课程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时机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培养不仅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队伍,专业教师也要纳入职业素养教育队伍的行列。在专业教学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会让学生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知。

4.集体活动。以系部、班级、宿舍、社团等为单位的竞赛、聚会、郊游等集体活动是学生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组织安排好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现集体的力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对于学生入职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大有裨益。

5.主题教育。各级各类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途径。例如诚信考试、诚信还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知晓基本的职业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有助于他们入职后形成健康的职业心理。大学期间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比较有针对性的方法。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很显著。

6.竞赛评比。各级各类的竞赛和评比活动不仅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平台,还是很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各种不同主题的竞赛评比会提升学生对于主题的关注度。例如创意创业大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入职后创新精神的形成;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入职后良好交流沟通能力的形成。此外,认真安排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竞赛和评比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有助于学生入职后良性竞争意识和办事公道职业道德的形成。

7.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公共课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公选课及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直接指向学生的择业和职场生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职业素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无论是课程、班会、活动等就业指导形式都可以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贯穿其中。

二、社会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指出了生活教育的外延,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囿于学校,而是整个社会,社会既是生活的场所,又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反对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的封闭式的“小众教育”,主张创立学校与社会相通的开放式的“大众教育”。他认为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3]。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都是“95后”,他们思维灵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为他们认识校园以外的事物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学生把生活的视野不仅局限于校园,更扩展到社会。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都是他们经常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他们直接接触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参与各行业的职业活动,对职业素养有切身的体会。对于社会实践,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征。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如校园义务劳动、到养老院和福利院做义工、环保志愿服务、贫困家庭孩子功课辅导志愿服务、义诊、大型活动(如春运、奥运)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如支农、支教、支医),等等。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职业精神。

2.社会实践。每年学生有寒暑假及各种节假日的假期,某些学生会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勤工俭学、理论宣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科普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了解各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和需求,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各行业的职业素养有初步的认识,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利的机会。

三、实训实习

“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教育方法的诠释。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书本,而应该落实于行动,以行而求知,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4]。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校内外实训和实习环节较多,这是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之一。这些校内外实训、实习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相对更直接和更长时期的培育平台。

1.技能实训。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中都安排了实训课程,并建立实训基地为实训提供场所。实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培育的良好机会。在实训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细心耐心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特别是校外实训,学生在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训场所中开展训练,这更是塑造职业素养的良好时机。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注重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是特别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2.企业实习。实习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过程。无论是出于修得学分还是就业的需要,一般情况下,高年级学生都会有在企业进行实习的经历。实习是正式进入职场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最佳时期。因为学生亲历职场,对职业素养有直接的认知和体验。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例如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运用的差距、学校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差别、与领导和同事的交流沟通、学生角色与职场角色的心理转换等,我们应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95后”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不同个性的学生生活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不可能穷尽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描述,以上是大部分学生共有的生活内容,也是职业素养教育所依附的主要载体。

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选择课题主持人所在高职院校某二级学院作为试点学院对上述培养模式进行试验。

试验的对象包括该学院2014级、2015级、2016级共三个年级的学生,2015级和2016级主要通过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方面开展职业素养教育,2014级学生则侧重于通过就业指导、实习等方面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该学院专门开设了面向全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行为优化》,从教学层面为职业素养教育助力。

根据对老师和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院在2016级新生入学之初便开展了学业规划教育,并在班会、主题教育、各种活动中向学生传达规划意识,在跟踪访谈中我们发现小到一场学生活动的举行,大到三年的学习生活安排,大部分学生的规划意识都比较强烈。

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学院不仅在《大学生职业行为优化》课程中讲授关于职业礼仪的内容,而且专门邀请礼仪讲师给学生做关于职业礼仪的讲座。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展示服饰搭配、递接名片、介绍、握手等职业礼仪常识。

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也很明显,在理论授课中学生主动询问有关职业素养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也展现出更多的细心、耐心及团队合作精神。

该学院有两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周末爱心学校”、“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家境贫困的小学生功课,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随着学院对两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的精心管理,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采访中,谈及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精神,志愿者们都表示了赞同。

由于全面而细致的就业指导,2014级学生无论在就业技能上还是就业心态上都表现出了比往届学生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大部分学生会主动搜集就业信息,制作的简历完整精致,上交的就业证明材料规范,就业中嫉妒攀比、盲目从众、急功近利、自卑自负等不良心态出现的概率减少了许多。

虽然在试验中我们遇到了如何缩小大学生素养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差异、如何强化教育效果等问题,但无可否认的是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其接地氣的价值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我们期望随着试验广度和深度的推进,该模式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清.生活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新理念[J].文教资料,2015(27):132-133.

[2]陶行知,著.胡晓风,编.生活教育文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10.

[3][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711,289.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JD266)。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