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2017-08-21唐明翠
唐明翠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理论都是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必须有机地把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联系起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际;结合
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现有教学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手段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联系实际既可以培養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生活得来的物理知识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而死记的知识又不懂得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尝试把课堂放归大自然
常规的课堂场所是教室和实验室,但如果有条件,把课堂放到室外,更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笔者在《摩擦力》内容时,就把学生带到学农基地,找一较陡泥路,事先用水浇滑,让几个学生走上去,结果由于路太滑学生无法上坡(坡路不能太长以免发生事故),从而引入摩擦力的内容,教师在解释摩擦力产生条件和定义后,问人要容易上坡,应怎么办?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去解决,同时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自行车、锄头、啤酒瓶、肥皂泡、干稻草、石渣、黄豆等生活用品进行辅助教学。整节课除了教师按课本要求进行演示实验,解释定义和影响因素外,其余的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活动,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解决身边的问题来获取知识,结果一节课下来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生活物品,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
三、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
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四、展开生活实践,掌握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来掌握新知.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五、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彩,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哲学、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又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如学习苏教版八(下)第八章第3节内容“摩擦力”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解说生活中关于摩擦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买鞋子的时候,注意鞋底的波纹,了解其鞋底是否有较高的摩擦力;是否能够在下雨天、下雪天不滑倒等.又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行中的摩擦力是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总之,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素材,制作生活道具,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