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能卡”对机械专业实训教学考核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7-08-16郑江林
摘 要:技能卡突出对学生的岗位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涉及职业素养和岗位综合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总体不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不强,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通过技能卡的实施,将技能的考核真正落到实处,有力提升了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实训教学;技能卡;考核机制;现代学徒制
作者简介:郑江林(1970-),男,浙江江山人,浙江省江山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衢州市重点规划课题“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实施‘技能卡考核机制的实践研究”(编号:QZ15055),主持人:郑江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87-0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2]。2015年开始,浙江省高职单考单招机械类专业专业课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各占50%。与此同时,旨在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推进学校技能教学,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中职学校开展了“面向人人”学生职业技能比赛试点。所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尤为重要。
实习实训教学是中职教学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目前,中职学生实训质量的考核评价都只侧重对教学结果的检查,而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缺乏有效控制,致使整个实习实训教学过程及学生的成绩评定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需求技能匹配度不是很高,技能水平总体不高,职业素养不够,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不强,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缺乏工匠精神,一些用人单位不是很满意。
学生技能卡是从国家职业标准出发,基于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它将行业技能需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目标相结合,即将能力标准与职业资格联系起来,结合具体工种提炼技能考核项目,并规定了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基本考核要求。
德国“双元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实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德国“双元制”以企业为主,以实践为特色,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它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3]。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坚持从职校学生现有基础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江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科称我校)机械类专业包括機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都是我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这些专业在校生占全校的40%以上。技能卡突出对学生的岗位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涉及职业素养和岗位综合能力。通过技能卡的实施,将技能的考核真正落到实处,有力提升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一、开展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开展实训教学现状调查
笔者调查了解了我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与就业环境,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在实训教学中因材施教,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笔者于2015年5月对2013级、2014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658名在校生进行了有关实训教学中的问卷调查,收回问卷648份,其中有效问卷640份。本次调查活动对各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解决职业技能训练问题,指导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1.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图1和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认为一般,认为学校中学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现在有些学生选择自己专业比较盲目,学校可多开展专业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多了解专业,热爱所学专业。
2.学生对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的认识。从表2可以看出:五成多的学生对学校的实训设备还比较满意,34.1%的学生认为一般,就是还没达到满意的程度,说明实训设备和工位还不能满足实训需求,需要进一步添置和改善。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师资还比较基本满意,但实训教师整体的素质有待提高。
从图3、图4、图5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内容、教材和方法的认同度对训练的方法和教材认为一般,对训练的内容认为较满意,从这个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教学的的内容有一定的用途,但方法和教材最好有所改进和选择。
3.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态度。从表3可以看出,有75.2%的同学对专业训练感兴趣,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带着一份学技术的心,所以学校应该增加实践课的比例,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东西。
4.学生对技能训练的认识。从表4可以看出,有46.7%同学认为能力比学历重要,41.3%的同学认为能力和学历同等重要,这两个选项都可以看出同学认为能力还是摆在很重要的位子的,认为能力很重要。
从图6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企业对学校所获得的认可度不是很高,说明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证书“含金量”不是很高,企业不是很认可。
从图7可以看出,有37%的学生对学校的职业技能证书认同一般,有52%的学生对学校的职业技能证书不是报有很高的认同度,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提高企业的认同度,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要加强学校的能力培养紧紧跟随企业的要求来设置。
(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不高,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内容与实践脱节。现在实训课内容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性较差,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存在脱节,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实训教学时间未达标。本专业学生数偏多,实训设施相对不足,致使学生在实训时间上还是不足,难以保证实训质量。
3.实训师资缺乏企业能工巧匠。实训教师主要来自高职院校毕业,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对生产工艺了解不够,真正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4.实训技能鉴定考核不严。当前,实训考证机制不到位,考核目标不明确,资格考证把关不严,与学生实际技能水平不符。
5.实训评价机制不全。目前,还没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与企业脱钩,没有企业师傅介入考核,评价存在偏差。
6.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够。在实训教学中,不太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等教育有待加强。
二、技能卡的研究
(一)技能卡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技能卡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技能高考要求,融入企业、行业技能实际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拟定,突出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基本特征有:技能的标准化。技能考核突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标准达标。技能的目视化。将技能考核的技能点提炼成考核项目,并制成技能卡,佩戴胸前,一目了然。技能的过程化。在技能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平时的过程学习,开展过关考核,实行过程性评价。技能的人文化。在技能考核中,职业素养是重要考核项目,突出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二)技能卡的设计
1.“学生技能卡”的设计。在实训教学中,各职业工种(教学项目)的“学生技能卡”作为学生的技能考核标准。第一步,实训指导教师根据钳工、车工、数控车(铣)工、电焊工等职业工种(教学项目)确定的实训内容;第二步根据实训内容、技能高考考纲及本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出各个教学项目的技能过关点,同时将职业素养(如规范、安全、质量、7S管理)相关的内容融合进去;最后结合企业技术人员及师傅提出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各个教学项目的技能考核项目,制定成“学生技能卡”(如图8)。不同工种的“学生技能卡”采用不同颜色,学生在实训时佩戴胸前,每次完成相关项目直接打勾。这样,做到目标明确,又直观可控。
2.“员工技能卡”的设计。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加工企业真实产品,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为自己今后就业打下基础。近年来,我校与浙江科力公司采用现代学徒制,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该企业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要求员工掌握本岗位的最基本技能,专门设计了“员工技能卡”(如图9)。其内容不仅涉及专业基本技能,还包括职业素养、通用技能(如图10)。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安全、质量意识等。通用技能包括设备维护、调试、工量具使用、文明安全生产等。企业员工每天佩戴胸前,实行专人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完成相关考核项目,通过相关考核方能上岗,有力激发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三)技能卡在实训教学中的考核应用
1.以实施“技能卡”为突破口,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在实训教学中,根据各教学项目的实训考核项目,细化每一个考核过程,推行“技能卡”过关考核(如图11)。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单技能开始,一个一个小技能过关,前面不通过,不得继续后面的技能学习,当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进行阶段性考核,最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同时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同时,在学生职业资格考证过程中,由市人社局鉴定机构和企业考评员严格把关,实行教考分离,让学生所拥有的技能证书真正名副其实。
科力公司一直推行“员工技能卡”,并按企业要求对学生也实行“员工技能卡”,同时十分注重对实习学生的技能评价,并设立一系列奖励制度。我校与科力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按照三个阶段培养学徒:学徒体验期→学徒期→准员工期。根據“员工技能卡”上的要求,要求学徒做到逐项过关,并掌握熟练技能,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融入企业,做到实训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把学生培养成企业合格员工,实现“新员工(新招学生)→准员工→合格员工→技能型人才”的角色转变,为通向零距离就业铺路。
2.校企“双导师”育人,培养职业工人。2016年,我校与科力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试点从招生招工一体、人才培养一体、课程教材一体、教学管理一体、师资队伍一体、考核评价一体六个方面进行建设。目前,现代学徒制数控专业32名学徒生与企业师傅师徒结对。我们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或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开展师徒结对,采用“一对二”,让师傅手把手传授学生,给他们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将师傅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内化于心。要求学生以“员工”的要求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服从管理,按工作规范完成岗位工作,并注重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渗透。在企业中,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参与“三共”(共管理、共教学、共考核),注重职业技能和培养工匠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徒弟每日报到制、徒弟技能竞赛、师徒谈心会、师徒文体活动和师徒表彰会,融洽师徒关系,增进师徒感情,有利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四)应用“技能卡”考核评价
应用“技能卡”用来评定学生技能学习成果考核标准,采用分步分层分项进行考核,同时建立一套相适应的实训评价体系。
一是推行过关考核。根据技能卡的考核项目,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从易到难,逐个过关,分项考核,前面过关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考核,从而达到全面过关。
二是推行全程性评价。实施“一日小考核、一月大考核”全程性考核制度,当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进行阶段性考核。期末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日考核)、阶段性考核(月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综合评定。
三是实施多元化评价。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实习日志、成果展示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样化的形式,建立开放式、多元化评价制度,开展自评、他评和师评。
四是引入“双师”共评。在企业实习中,让师傅和教师(双师)共同来评价学生,按企业的要求和规范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重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强化学生以“员工”身份要求自己,尽快进入企业角色。
五是考核纳入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被认为是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4]。在考核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文明礼仪、安全观念、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的考核,实施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五)成效分析
1.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开展“技能卡”考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另外,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协调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能力、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机械学生技能等级考证中级率达95%以上,近50人次在各级钳工、普车、数车技能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2.提升了实训教师的专业水平。经过“技能卡”的实施,通过成立教师技能工作室,提高了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水平。同时,教师通过下企业实习,学到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提升操作水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能力要求。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双师型”中技师及高级技师达到82%比例,提高了12%,
3.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校与浙江科力汽配公司等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训练场所和锻炼机会,缓和了学校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第三,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帮助家庭减轻负担。
4.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由于开展“技能卡”考核,提高了学生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了学生自己环境适应能力,学生们能在真实企业中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几年,除参加高职高考外,学生的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5%,大家找到了比較满意的工作。
在实施“技能卡”考核过程中,从技能考核标准的确定、实施过程、学生的差异、过程的监控、校企合作等方面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提高技能教学实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从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素质、理论知识传授、学风教育、师生关系、实习实训内容与方法、实习实训课管理与评价、实训条件改善等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6-22.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01-19.
[3]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4.
[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4.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