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2017-08-16杨杰
摘 要:建构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命题。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存在建设理念模糊、教学管理缺位,学生学习目标缺失、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纪律意识淡薄、自律性偏低、学习氛围不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通过建构制度文化管学风、全员参与育学风、科学管理促学风、就业导向强学风、产教融合助学风、特色活动浓学风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得高职院校的学风从根本上改观,优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杨杰(1983-),男,湖南安乡人,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风险困境与对策研究”(编号:2017GXSZ068),主持人:杨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基于有效学习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编号:GD15XJY19),主持人:张登山。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55-05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学校的办学精神、文化蕴涵和育人风气。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從广义上讲,学风包括教风,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本文主要从狭义上论述学风。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学风建设既是学校的日常工作,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每所院校都有它的做法和特色。高职院校主要针对职业或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通过产学研途径,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1],学生们的专业实操技能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的学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探索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高育人质量,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建构优良学风: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命题
(一)建构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涵
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是建构优良学风。学风体现于教学、科研、管理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学风建设的内容体系较为复杂,它既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动机等学习精神风貌,也包括学习质量和学习诚信等方面,甚至还包括学习文化和学习氛围的建构[2]。建构优良学风一直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举措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着学院精神风貌和全体学生求学态度,也是社会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3],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事业的兴衰成败,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育人之魂。优良的学风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明确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践技能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育人氛围。
(二)建构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旨归
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具有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的独具职业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目的,具有导向与凝聚、示范与激励、约束与调适的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传统和精神文化氛围,而且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规范作用,保持学校各项工作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校园文化经过持续改进和有意识地整体规划,经过长期坚持培育最终成为优良学风。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文化繁荣和生命力的象征,体现一种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烙印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中,进而转化为工作热情和学习激情,并深入推动校园文化的渗透、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因此,建构优良学风可以视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三)建构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应有之义
学生毕业后能否立即实现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评估一所高职院校的招生、办学质量评价以及社会影响力力的主要指标。面对当前就职岗位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日益调整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育优良学风容易形成“人人思学、人人思进”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生养成“乐学、勤学、会学”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初步的科研能力、综合素质较高、有道德、负责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以专业素养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训练为导向和特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的优良学风早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
二、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学风的实然境况
(一)学风建设理念模糊,教学管理存在缺位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技能型人才需求迅猛的态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变化差异较大,传统的学风建设理念、体制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却普遍存在学风建设理念模糊,对学风建设的价值目标、建构模式、特色等缺乏清晰的定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缺位,体现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强,教学管理方法老旧等问题。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学风建设价值目标与企业需求相比相对滞后,有些高职院校教师甚至还存在普通高校的教学思维,对自身角色没有清晰的时代认识,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学什么、如何学一知半解。在学生日常管理上,又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松散、学习纪律和生活规范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等,这些都直接对培育优良学风造成不利影响。
(二)学习目标缺失,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职业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强调与产业或行业的结合,重视专业建设,服务对象侧重有关的产业或行业,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但什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却概念模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基础较差,高考考分相对低,特别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大学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职生还存在看不起自己的思想。还有一些学生由于高考发挥失利,不满意所进的高校,失落感较强,或者对录取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尤其在入校的第一学期往往情绪不稳定,甚至厌恶所学专业,或直接在外找兼职,对毕业后前途感到渺茫,造成学习目标缺失、学习缺乏兴趣。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或不能有效将职业发展教育渗透到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导致学生缺乏职业发展和规划意识,造成可持续学习动力不足。
(三)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自律性偏低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中学读书时都比较好玩,较少是踏踏实实、循规蹈矩、自我约束力强的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很多同学更加放松自己的学习,热衷于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漠视学校教学和管理。据笔者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一项调查,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班级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极少,有近一半的調查访谈对象认为班级到课情况一般。对于同学旷课原因,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如果有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旷课也是情有可原的”,有不少学生坚持“自己认为不重要或不敢兴趣的课程就可能旷课”,甚至有近四成的学生认为为了社会兼职或实践而旷课理所当然。在回答“老师在上课时点名能约束学生旷课”的问题时,有一多半的学生认为“效果明显”,学生的自律性由此可见一斑。由于缺乏学习主体的自觉,仅靠外部压力而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随着新媒体运用的广泛普及,学生对传统的课堂灌输方式已经显得不适应。通过对高职生课外时间安排的调查,有七成多学生大部分选择玩手机和用电脑上网,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在课余时间会经常去图书馆和教室自修。
(四)实践教学偏少,教师有效指导少,导致学习氛围不浓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实践实训课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操能力,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因此,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课偏多,实践教学偏少。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往往造成实践课程安排较少,或者存在走过场的形式,况且有些实践课老师自身缺乏现场操作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授课相对缺乏趣味性,更造成了学生思想的懒散,课堂吸引力不够。安排校外实践时,又不与合作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造成学生实践课程收获少。此外,由于职称评定和工作业绩考评机制的缺位,高职院校教师很少参与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浓。
三、对策路径:建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制度文化管学风: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学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之中、为大学全体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4]。制度是工作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把学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规范,按规章制度考核、评比、奖惩,约束师生的行为,评价学风的优劣,变人为管理为制度管理。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安排要渗透符合时代趋势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学风建设方案要紧扣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针对传统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偏多而实操课程偏少的弊端,努力创建“理论+技能+实践”的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学风建设方案要特别体现实操性,在强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基础学风的培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导向,狠抓实践环节,突出“厚基础、强技能、重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全员参与育学风: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共建共享
全员参与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学风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创造形成的,其中学校决策层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自觉作为起着核心作用。制度实施要靠组织领导来保证。高职院校要成立大学生学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学校教务处,专门负责大学生学风建设管理,成员应主要包括各职能部门和系部。为将学风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起到实效,防止缺乏沟通和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政出多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专项工作队伍,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相关部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与,形成“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机制。同时,各院系应成立以党政领导为组长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贯彻实施力度,建立起信息畅通、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加强学风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注意加强思想教育,以导学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纪律性,并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鼓励全校师生积极为学风建设出谋献策,积极构建“全员参与”模式。
(三)科学管理促学风: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相比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纪律性相对较差,要注重抓“三纪”(课堂纪律、组织纪律和考试纪律)和“三管”(政治稳定、行为规范、人身和财产安全)工作,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规范管理的法治环境。加强对课堂的考勤及教学秩序的督查,推行“每周一报”制度,对各班学生每周的出勤情况进行全院通报,及时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处理。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纪律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专项规范和专项推进活动,形成良好向上的育人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坚持学风建设进公寓制度。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宿舍,全面掌握住宿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动态,帮助解决学生困难,加强宿舍思想、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寝室”,并通过实施学生党员挂钩宿舍责任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宿舍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营造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优良舍风。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倡导建立“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重点做好“思想困惑、经济困窘、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就业困境”等“五困”学生的工作,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人文环境。
(四)就业导向强学风:职业发展与学风建设有机整合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教育不仅为了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更重要的是引导高职生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发展理念和合理的就业观,明确自我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增强自我学习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学风建设与职业发展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职院校是以技能教育为主体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核心地位。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工作中终身受益。反之,则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强化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极其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既关系到学生就业竞争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计。为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注重以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为抓手,不断强化和优化学风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系列新举措,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让学生对就业自入校起就有明确的认识,着力解决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问题,达到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逐步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自主、自觉的行为,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加快推动学风建设的步伐。
(五)产教融合助学风:注重实训,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熟练的专业基本功在招聘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单纯的理论授课已不能满足现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需求。为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育人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门办学,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在原有校企合作办定向人才培养班等协同育人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强大学生实践技能教育,激励大学生想学习、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见习和企业实习工作,从制度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专业见习要贯穿在校学习的各个学期,并安排专业教师予以指导,从而强化专业实践的效果。此外,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见习)实践教学基地,多安排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为规范管理,提高技能训练成效,可通过制定并实施《加强技能训练实施方案》,以此为特色强力推动学风建设,真抓落实。除学校正常安排的教学外,还可采用“导生制”的形式,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为低年级的学生班级进行技能辅导,并定期组织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予以毕业,从而以此促使高职生不断加强技能水平训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特色活动浓学风:打造专业品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风蕴涵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优质的校园品牌活动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学风建设离不开各类内涵丰富、趣味性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院系两级应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活动,逐步形成独具专业技能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融思想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文化氛围,进一步浓郁学风。并结合专业实际多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融理论教学于活动中,激发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转变高职生只喜欢实践操作,不注重理论学习的现状。通过深度改革课外品牌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且使第二课堂活动达到“三性”:广泛性、实用性、针对性,活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起到促进学生专业成才与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双赢的效果,进而为学风建设营造繁荣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以下几个环节:领导的重视、健全的制度、全员参与的机制、围绕学生成才的务实作风、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精神。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牢固确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和就业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办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以技能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根本的学风建设体系,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設工作模式,从而优化学习环境,浓郁学习风气,不断提高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孔繁敏,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
[2]钟凯雄.动力系统的建构:学风建设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有效整合[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108-112.
[3]皇甫贤昌.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育人[J].职教论坛,2009(20):46-47.
[4]钟凯雄.优良学风的建构:大学文化管理的旨归与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9-33.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