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大学建设推进策略:基于撤销学位点的分析

2017-08-16肖海霞吴根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位点硕士学位研究生

肖海霞 吴根洲

(南昌大学教育系,江西南昌330031)

一流大学建设推进策略:基于撤销学位点的分析

肖海霞 吴根洲

(南昌大学教育系,江西南昌330031)

近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显示,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部分博士学位点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引起社会关注。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和第四次学科评估的背景下,高校迈出了重构学科体系的第一步。高校此次主动撤销的学位点主要分为三类:快速扩招而实力弱的学位点、快速扩招而㈦高校定位不契合的学位点、发展过程中早已衰落的学位点。然而,作为优化、重构学科体系的重要策略,此次学位点撤销的覆盖面及力度均㈦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根据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㈦学校学科定位进一步推进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结构优化;学位点;撤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1]教育部也决定在2016—2017年开展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对五年来全国高校的学科建设成效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检验,评估的结果将对学校的近一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一次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此次学科评估要求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高校的各个学科门类绑定参加,即相同学科门类下的学科点同时参加,评估材料只能在一个学科点使用,而不再按照自愿参评的原则。这个评估标准迫使各高校统筹考虑,重构各自的学科体系,塑造特色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打造交叉学科,然而,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调整过程。分析此次高校自主撤销学位点,可以更好地把控一流大学建设的推进策略。

一、撤销学位点分布概况

1.撤销学位点的省Ⅱ分布

2016年动态调整主动撤销的576个学位点分布在25个省份,山西、云南、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6省区没有主动撤销学位点。北京市是撤销学位点最多的省份,多达71个,包括11个博士学位点、50个硕士学位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紧随其后的是湖南省,共撤消了55个学位点,包括6个博士学位点、43个硕士学位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也是撤销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最多的省份。撤销学位点数量列第三位的则是江西省,共撤销43个学位点,包括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也是撤销硕士专业学位点最多的省份。此外,浙江、湖北、山东、辽宁也是撤销学位点较多的省份。如表1所示,各省份撤销学位点的数量多少不一且差别较大,撤销学位点的数量与各省的学位点规模也未必一致,学位点较多的省份也未必撤销的多,如上海市、陕西省;学位点较少的省份也未必撤销的少,如江西省。

表1 撤销学位点数量分省分布一览表

如表2所示,此次撤销的576个学位点分布在175所高校,169所高校撤销学位点的数量不超过10个,仅有6所高校撤销学位点的数量超过10个,尤以撤销1个、2个学位点的高校数量最多,分别为59所高校、48所高校,两者合计占175所高校的61.14%。

表2 撤销学位点不同数量对应高校数量一览表

撤销学位点数量超过10个的高校均为学位点数量较多的“985”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撤销的学位点数量最多。其中,浙江大学共计撤销了34个学位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3个;中南大学共计撤销了26个学位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8个;北京理工大学共计撤销了20个学位点: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5个。在非“211”高校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华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撤销学位点数量最多,分别撤销了10个、9个、8个学位点,这三所高校撤销的都是硕士学位点,其中,华侨大学撤销的9个学位点中有4个是硕士专业学位点。

表3 撤销学位点数量超过10个的高校一览表

3.撤销学位点的批次分布

除104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外,472个学术学位点分别属于第1—11各个批次,如图1所示,此次撤销的学术学位点绝大多数属于批准较晚的批次。有178个学位点属于第11批次,154个学位点属于第十批次,85个学位点属于第九批次,此次撤销的学术学位点中,属于研究生学位点“扩招”以来的第九、十、十一这三个批次的学位点共计417个,所占比例高达88.35%。设立二级学科学位点止于第十批次,因此,最后两个批次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为第十、十一批次,最后两个批次的二级学科学位点为第九、十批次。此次撤销的学位点中,最后两个批次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占89.96%,最后两个批次的二级学科学位点占82.72%,均在80%以上。

图1 学术型学位点撤销数量分批次示意图

二、撤销学位点的主要类别

1.衰落学位点的撤销

这次学位点动态调整过程中,某些高校撤销了一些较早设立的学位点,即历史上较强的学位点。因为师资力量的变化、学校发展定位与重心的转移,或者学科自身发展在新形势下遭遇的难题,某些学科实力曾经很强的学位点日益衰微。

表4 衰落学位点撤销一览表

以表4中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位点为例,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学科评议组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名单,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博士学位授予权也顺利获批。[2]328申请第一批自然科学史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的单位非常多,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其他申请单位基本按学科史在其原对应的一级学科申请二级学科。科学史所的化学史、造船史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北京天文台天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史,杭州大学的物理学史等硕士学位授权获得通过。[3]此次北京师范大学撤销的科学技术史学位点,目前有一名教授和四名副教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研究方向多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学则属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强势学科。在新的评估体系中,一方面按一级学科评估,另一方面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必须要有3名以上的教授,因此,历史悠久的科学技术史(数学史)学位点被撤销。

2.㈦高校定位不契合学位点的撤销

学科结构体现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学术地位、办学特色,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4]目前,虽然在20世纪末开始的扩招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进入了综合化的轨道,然而历史的学科积淀在质的维度上“顽强”地制约着各高校学科结构,有的学校以理科为主,有的是以文科为主,有的以农学为主,有的是以文理综合等等。[5]在学科建设从“量”向“质”的转变过程中,某些与学校定位不契合的学位点自然又面临淘汰的命运。如表5所示,财经类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在撤销的8个学位点中,音乐与舞蹈学等6个学位点与财经类院校的定位不契合,师范类高校赣南师范大学撤销了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农林类高校南京林业大学撤销了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等。此外,具有悠久工科传统的中南大学撤销的26个学位点,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作物学等绝大多数学位点与学校定位不契合。这样的学位点“瘦身”将使学校的学科定位更加清晰明确。

表5 ㈦高校定位不契合学位点撤销例举表

3.弱势学位点的撤销

我国高校虽然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社会需要以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局部的学科调整,但总体上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史可称得上是一部数量和规模的“加法史”。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绝大多数高校把学位点的数量作为学校实力的体现,紧随本科生扩招而来的是研究生的扩招,2003年、2006年研究生学位点大幅增加,各高校一哄而上、“全方位”地增设学位点。有些高校甚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生源质量不佳、学科师资薄弱、办学条件简陋的情势之下,带着“不报白不报”的心理尽可能扩大增量。[6]高校学位点的设置变得“能上不能下”“能加不能减”。由于学校盘子变大,重申报、轻建设,某些“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学位点难以在学科竞争中正常成长。此次撤销的472个学术型学位点中,仅有64个学位点参加了2012年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参评率仅为13.56%。一般而言,没有参评的学科点中绝大多数是实力较弱的。在这64个参评的学位点中,有9个学位点的学科排名列在末位(如表6所示),此外,尚有多个学位点学科排名的名次较后。各高校目前庞杂的学科体系,几乎不可能使各个学科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从优势学科出发优化资源配置,各高校应该集中人力、物力,建设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在外部评估的压力之下,主动撤销弱势学位点基本上是一种必然选择。

表6 2012年学科评估名列末位的撤销学位点一览表

三、反思㈦展望

总体而言,这次高校主动撤销学位点涉及面比较有限,并没有对高校管理者与相关学科的负责人、教师、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与触动。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学科建设重心的转移将使高校学位点的动态调整走向深入,同时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也使得学位点的动态调整更多地成为学校内部的学术事务,这就将对高校及相关人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及相关人员须积极应对这种持久性的变革。

首先,高校管理者应有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进行学科建设。高校管理者要用发展眼光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定位、历史积淀、师资力量进行学科建设,把发展优势学科、凝练特色学科、淘汰弱势过时学科做出学校学科建设的常态化工作。

其次,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能否建立学位点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是研究生教育系统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高校的学科建设也要主动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抛开追求大而全的惯性思维而积极参与学位点动态调整,主动撤销不适应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学位点,而不能被动地让学位点萎缩至被管理部门撤销,从而优化学科结构、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再次,高校教师主动适应常态化的学科调整。面对学位点撤销的现实与可能性,相关教师与处在职业上升阶段的教师,应该积极调整心态适应变化,与学科建设实现良性的互动。同时学校乃至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为教师的自由流动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保障相关教师的权利,对于学位点弱而个别能力强的相关教师要妥善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此外,高校也要妥善处理撤销或准备撤销学位点的在读生,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

注释:

①第一批(1981)设立的学位点均为二级学科,包括科学技术史在内,且最初设立的二级学科学位点为“各科科学史”,一级学位点的设立最早从第六批开始,且仅有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㈦技术等少数几个学科在少数机构设立。1997年版《授㈣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原各科科学史合并成为一级学科,置于理学类,分学科可受理,工,农,医学位,但不分设二级学科,因此,科学技术史真正成为一级学科是在1997年之后,即第七批。

[1]董洪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15-11-6(6).

[2]中国学位㈦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㈦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翟淑婷,我国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确立过程[J].中国科学史杂志,2010(1).

[4]赵桓平,高茜.优化高校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㈦评估),2007(9).

[5]何帅,试论我国高校学科结构的优化升级[J].民办教育研究,2009(3).

[6]张立迁.学位点“瘦身”为研究生教育提质[N].中国教育报,2015-10-25(2).

G643

A

1673-9884(2017)07-0058-04

2017-05-30

肖海霞,女,南昌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

吴根洲,男,南昌大学教育系教授。

猜你喜欢

学位点硕士学位研究生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学位点评估体系及动态调整
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 优化大学学科布局——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4年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召开
二0一一年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述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