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实践
2017-08-16孙燕芹
孙燕芹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实践
孙燕芹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康复治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予以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中是可行有效的。
无缝隙护理管理;康复科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活动和生存质量受到限制[1]。康复医学科采用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障碍肢体功能,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随着公众医疗卫生知识及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治疗及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无缝隙护理管理作为新兴的护理管理技术,对护理工作中的缝隙进行探索,改进护理工作的细节与流程,使患者康复护理过程更加具体、细致、完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2]。为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价值,对我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平行对照护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既往有痴呆疾病史者,患有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呼吸衰竭、肿瘤及四肢瘫痪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65例,年龄56~90岁,平均75.5岁。原发病:脑出血32例,脑梗死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康复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予以无缝隙护理管理。
1.2.1 构建无缝隙护理模式 对参与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开展康复科及神经科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康复治疗仪器应用、心理疏导等专题讲座,并积极参与医生的查房及业务学习;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明确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将护理工作细化责任到人,讨论并修订护理相关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建立标准化护理工作模型。
1.2.2 优化排班模式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实施弹性排班制度,根据病房的工作特点和患者需求排班,增加连班、帮班和小时班,改进交接班的程序,确保护理工作无缝衔接。
1.2.3 护理服务无缝隙 实行小组包干制及个人责任制护理结合的工作模式,康复治疗前后增加护理评估及宣教,并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予以个性化疏导,有效帮助康复患者对各项康复治疗的正确接受,确保患者康复护理服务的每个节点均能获得连续的护理服务[3]。
1.2.4 护理安全无缝隙 护理质控小组每周组织护理查房一次,评估患者病情,重视不安全事件管理,做好预防控制,完善细节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突发事件三级应急小组;同时,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效落实患者安全教育工作。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小便、如厕、轮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共10项内容,每个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分5级,最低为1级,最高为5级,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独立能力越高[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8分为临界值,<8分表示没有抑郁,8~20分表示可能为轻度抑郁,21~35分表示可能为中度抑郁,>35分表示可能为严重抑郁[5]。(2) 护理质量评定标准:按优质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包括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健康教育4个项目,每个项目按总分100分进行评定[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ADL及HAMD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DL及HAMD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3 讨论
3.1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从患者需求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医学及心理学知识,促使护士积极参与护理管理,主动发现护理缝隙,提高护理工作细节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同时,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中全员共同制定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护理质量标准,按各级护士的能级、患者病情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员组织结构安排和护理分工方式,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相应职责以及工作时间,有效防止在交接班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时护理的缝隙生成;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评估和专业的护理以及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指导,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流程及预后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康复效果,使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达到最佳舒适状态[7,8]。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
无缝隙护理管理彰显了现代护理管理理念,其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及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系统,能较好地促进护理管理不断改进、提高[9]。康复科护理重康复轻护理,自2016年我科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后,对各级护士的职责及护理工作要求按实践反馈不断改进优化内容及流程,护士主动寻找康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衔接点,使两者之间连接更紧密,使患者享受到质量更高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及健康宣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有效提高了康复医学科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郝小波,王旭,郑兰娥,等.居家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4):469~470.
2 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 :134~136.
3 曾友燕,王志红,季晓鹏.基于无缝隙服务理念的城市家庭护理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6):1493~1495.
4 吴玉霞,范亚蓓,蔡可书,等.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 31(2):8~10.
5 崔燕,元小冬,王淑娟,等.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1167~1170.
6 占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2):84~85.
7 曹晖,任红.无缝隙式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7):2848~2850.
8 徐寅,杨如美,顾美珍,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0):10~11.
9 杨洪彬,杨越,刘婷婷,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76~77.
敬告读者
近期发现,有单位或个人假借《临床护理杂志》的名义征集稿件,骗取审稿费和版面费,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杂志》的声誉,并扰乱我刊正常的工作秩序。为此,《临床护理杂志》编辑部郑重声明:本刊编辑部未设任何分部,本刊唯一的投稿方式:发送电子稿至以下电子邮箱(lchlzz@126.com);本刊唯一的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临床护理杂志编辑部,邮编230022;本刊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的唯一方式:从邮政储蓄银行按上述地址汇款,无任何银行账号收取相关费用。敬告广大作者和读者,并请相互转告。
临床护理杂志编辑部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4.028
214035 江苏省无锡市荣军医院 无锡
孙燕芹,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R473;R493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