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对高职护生内心感受影响的质性研究
2017-08-16安莹,张蕴,陈蕾,孙涛,丁宁*
安 莹,张 蕴,陈 蕾,孙 涛,丁 宁*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7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73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730)
·医学教育研究·
急诊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对高职护生内心感受影响的质性研究
安 莹1,张 蕴1,陈 蕾2,孙 涛3,丁 宁1*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7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73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730)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与高职护生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为急诊临床带教教师和临床护理教育管理者实施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严格遵循自愿、保密等原则,收集115名高职学生书写的237篇反思日志,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主题,全程采用合众法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提取出2个主题,即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护生的真实内心感受。每个主题又进一步提炼出5个概念: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良好的个性特征、善于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具有团队意识、较高的教学能力;护生的真实内心感受包括敬佩、受到激励、踏实、感激、不舍。结论急诊临床带教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可以引发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这些感受是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源动力,作为急诊科的临床教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对于高职护生掌握急诊相关理论和技能的价值,提高临床带教教学效果。
教学形式,临床实习;护理教育研究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而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1],亦是护生向护士过渡的重要阶段。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核心课程[2],急诊科是护生实习计划中必须轮转的重要科室[3],具有急、危、重症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新技术操作多等的特点。同时,随着近年各种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急剧增加,急救护理在急救医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已被世界各国的专业人士所重视,急救护理教育研究也受到关注[4]。急救护理教育离不开急诊临床带教老师这一重要角色,其临床教学行为能够影响护生临床学习效果以及临床教学质量[5]。目前对于高职护生急诊临床实习与教学的研究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所见文献报道较多集中在如何改进教学手段[6-8]上,从护生角度讨论急诊教学问题的文献亦多关注教学方法[9]。笔者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行为特征为主题,对高职护生的反思日志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实习高职护生对于急诊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行为的真实感受,以期为广大急诊临床带教老师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开展急诊临床教学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进入我科接受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生。纳入标准:①已经完成高职在校所有课程,进入临床生产实习阶段;②在急诊科完成为期4周或5周的临床实习,并接受一对一临床带教;③自愿书写反思日志。排除标准:①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急诊科实习者;②所写反思日志不同意被进行研究所用者。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115例,男性5例,女性110例,年龄20~22岁。
1.2 方法
1.2.1 伦理道德问题 在研究开始前,向研究对象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并告知其严格遵循自愿原则(即其有权不书写反思日志)、保密原则(即在分析过程中隐去其真实姓名),并承诺所写内容与出科成绩无关。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先接受入科教育,其中进行约30 min反思日志书写讲座,向其详细讲解书写方法、基本要求,要遵循以下书写原则[10]:①问题性原则,从自己感受到的问题或困惑来写;②具体性原则,从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来写;③探索性原则,不仅记录事件的发生发展,更重要的是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每篇日志均应由本人独立撰写,应描述1~2件与带教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并围绕该事件书写出内心真实感受。要求护生每2周至少完成1篇反思日志,每篇反思日志不得少于500字。共收回反思日志242篇,剔除不合规定的,共237篇反思日志进入分析阶段。
1.2.3 资料分析方法 资料的分析与收集是同步进行的。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所获取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主题,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①阅读原始资料,反复阅读237篇反思日志,逐字逐句分析含义;②登录,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目的性抽样”,即抽取那些能够最有力地回答研究问题的资料,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③寻找“本土概念”,为了保留资料的“原汁原味”,登录时应该尽量使用被研究者自己的语言;④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给予提炼、总结,按照日志内容进行归类分析;⑤返回调查对象处求证。
1.2.4 质量控制 全程采用合众法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2]:包括研究人员合众法(课题组内2名研究人员分析同一份资料)、分析资料的合众法(连续的、反复的资料分析,并将结果与原资料不断比较对照),以此保证资料的效度和分析解释的合理性、逻辑性,从而提高资料的可信程度。同时在研究的全程中研究者本人定期检查、阅读学生反思日志,对于书写不规范的应及时告知其正确的书写方法。
2 结 果
2.1 主题1: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特征
2.1.1 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 急诊临床带教教师在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是非常出色的临床护士,熟练掌握急诊专业理论和技能,并能将两者紧密结合、灵活应用。
2.1.2 良好的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临床教师态度、情感和性格特征的综合,临床教师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有效教学行为[13]。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工作要面临很多突发事件、处理各种患者,临床教师面对各种场合和事件应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从容的处理态度,理智地处理各种关系。②乐观开朗的性格:教师情绪稳定性高,性格开朗、热情,学生受到老师影响也会积极向上、充满信心。③良好的自身气质:教师的自身气质培养与其人生的阅历及工作经验密切相关。④对待工作不怕脏累:因急诊工作性质特点,急诊临床教师首先应能做到主动承担脏、累的工作。
2.1.3 善于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 急诊是一个开放的窗口科室,患者流动性强,病情危重紧急,因此很容易产生护患矛盾,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有效化解矛盾,促进护患和谐,是临床带教老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
2.1.4 具有团队意识 急诊大多抢救、护理工作需团队配合完成,临床教师的团队意识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意识培养。
2.1.5 较高的教学能力 ①带教意识强:急诊工作紧张忙碌,临床教师不应只顾低头做自己的工作,还应认识到自己同时还扮演着教师的角色。②理论结合实践:临床带教老师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护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意义。③因材施教:每一个护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临床教师应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大可能性地激其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尽快掌握急诊相关理论及技能。④尊重、关爱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已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较强的自尊心,此时护生更加需要得到尊重与理解,带教教师应积极引导,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14]。尊重与关爱是师德的核心,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时,就能感受到温暖、欢乐和幸福,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主题2:护生的真实内心感受
2.2.1 敬佩 护生会对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表现出敬佩的情绪。
2.2.2 受到激励 临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起榜样,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力量面对急诊辛苦、繁重的日常工作。
2.2.3 踏实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需要与老师建立一种信赖关系[15]。
2.2.4 感激 教师的行为可以引起学生感激之情。
2.2.5 不舍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舍。
2.3 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对护生感受的影响 见图1。
图1 急诊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对护生内心感受的影响
3 讨 论
3.1 急诊临床教师应进一步规范有效教学行为 临床实习是高职护生由学生到护士身份转变的重要阶段,而急诊科是每个护生都要轮转的科室,具有患者量大、工作任务繁重、抢救频率高、病种丰富、仪器设备齐全等特点[16]。护生在这短短的4~5周时间里,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故教师的行为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着护生抢救操作技能与临危决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生的反思日志中可以看到,其描写最多的就是带教老师精湛的急诊专业技能水平及其团队合作的场面,以及老师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处理复杂的护患关系的事件,在护生心目中,急诊科老师应该是可以处理所有一切难题的。这提醒临床一线的带教老师,应苦练基本功,扎实掌握急诊急救理论及技能,这不仅是临床工作的需求,也是更好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也是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研究显示高职生认为教学能力行为的重要性高于护理能力行为[13]。在本研究收集到的反思日志中,学生也反复提到了他们喜欢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理论联系实际地有意识地开展教学,而不是仅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让学生有“站哪儿都觉得碍事”的感觉;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一味地批评,而是因材施教地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指导;把尊重关爱带给学生,不把他们当成累赘。
3.2 护生在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下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 本研究对象年龄在20~22岁,正是人生发展中最活跃、情感最敏感的时期,他们对人生、情感的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这样认为,护生是一群充满理想、品格端正、个性鲜明的成年人[17]。每篇反思日志中都有描述内心感受的片段,这表明高职护生在与临床教师接触过程中,内心敏感而细腻。护生对教师不同的有效教学行为有较为集中的情绪表达,如对急诊教师的急救护理行为他们表示很“敬佩”、“受到激励要以老师为榜样”,教师的良好教学态度和水平让他们觉得很“踏实”、“感激”,并觉得“不舍”。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理解并尊重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内心感受,在日常带教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3 有效教学行为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 在急诊临床教学工作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其有效的教学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护生学习和成长,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态度、水平的指引下,感到非常“踏实和感激”,在这个内因的驱动下,学生会对教师的各种急诊急救专业技能、团队配合、沟通能力产生“敬佩”的情绪,进而“受到激励”,积极主动地求学,以早日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所有的内心感受可以构成一个最为稳定的三角形,从而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对115例高职护生237篇反思日志的质性研究发现,临床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可以引发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这些感受是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源动力,作为急诊科的临床教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对于高职护生掌握急诊相关理论和技能的价值,从而提高临床带教教学效果。
[1] 陈玉婷,汤淑敏,祁智,等.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带教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68-970.
[2] 金松洋,李露,张小琴,等.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内容重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9):657-659.
[3] 刘颖青,孙卫楠,霍然.应用SimMan综合系统模型进行急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08-611.
[4] 邓辉,佘致莲,谢桂英,等.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人才校内实践教学研究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0):2802-2803.
[5] 芦鸿雁,马荣.护理本科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行为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2):4001-4003.
[6] 刘颖青,霍然,孙卫楠,等.高职学生急诊分诊评估教学实践与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192-193.
[7] 杜岳,郭伟.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对急诊带教质量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3):223-225.
[8] 李楠.将萨勃机用于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3):283-284.
[9] 万慎娴,李惠玲,孟红燕,等.护生在医护合作急救仿真实训中现场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70-72.
[10] 徐志芳,孙玉梅.反思日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79-82.
[11] 陆悦,李明子,孙玉梅,等.反思日志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9):704-707.
[12] 胡艳.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0.
[13] 呼洪平.临床实习护生带教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33-1235.
[14] 张莉莉,任珍,包志英,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职业素质的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459-461.
[15] 潘靖菁,王惠珍,高钰琳.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7,24(6):23-26.
[16] 徐敏,赵正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0):1225-1226.
[17] 汪娟,罗春梅,陈宇,等.临床实习护生人际关系特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355-359.
(本文编辑:赵丽洁)
2016-11-03;
2017-05-11
安莹(1983-),女,北京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管护师,讲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护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E-mail:dingningab@163.com
R192
B
1007-3205(2017)08-0976-04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