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向自媒体“借力”传播
2017-08-14张景聪
张景聪
【摘要】自媒体作为新媒体传播方式,不仅在信息大众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构建全媒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更新傳播内容及语言表达,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媒体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自媒体的交互传播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覆盖面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传播学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指利用一定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大众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自媒体时代,充分发挥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自媒体的交互传播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覆盖面。自媒体的出现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互传播。利用自媒体平台,个人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也可以及时地发布信息,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形成一定的互动。自媒体的交互性能够有效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使更多的受众了解马克思主义。
自媒体的社交性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率。自媒体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对于受众而言,自媒体具有明显的社交性,受众既可以利用QQ、微信等添加好友,也可以利用微博认识拥有共同话题的朋友。通过自媒体平台,受众可以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并与朋友进行实时、双向的交流。自媒体的社交性有利于打破不同种族和国家间的隔阂,使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人形成一个有机的话题朋友圈,通过圈内的交流与讨论,在加深参与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同时,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率。
自媒体的丰富性有助于塑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象。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都可以有效地承载并传播信息,同时,自媒体传播形式也更加生动形象、丰富有趣。利用自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以往严肃的形象,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多“大众化”“平民化”的元素,使马克思主义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构建全媒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更新传播内容和表达语言
在构建全媒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方面,一是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形态的多样化。可以在传统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中融入自媒体元素,以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同时,在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使授课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二是要实现三网融合,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通过三网融合可以实现用手机看电视、用电视打电话等跨域交流。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的信息传播优势,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传播模式的构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可以通过网络,将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直接推送至用户手机,使马克思主义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是要实现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互动。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拥有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在利用自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全媒体”传播,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是要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应坚持围绕党的执政理念与政策丰富马克思主义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时代解读,创新马克思主义内容,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二是要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语言表达,构建平民化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语言影响着传播效果,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拥有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通民众较难理解。因此,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着力更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语言,改变话语风格,贴近百姓生活。应根据大众的实际理解水平,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话语,使“高高在上”的政治文本平民化,以便民众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激发其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营造良好传播环境
在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方面,第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平民化传播,进一步扩大传播主体与受众范围。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走向多样化和平民化,需充分调动普通民众参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积极性,并不断拓展其参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渠道。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分众化传播,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马克思主义的受众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对受众进行多层次划分,能够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针对性。首先,应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包括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其次,应遵循“知沟理论”原理,完善受众分类。根据“知沟理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通常比地位较低者更快地获取信息,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量越多,两者间的“知沟”就越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传播者应着重发挥自媒体优势,解决信息获取不平衡的问题,不断缩小“知沟”。再次,应充分利用不同渠道,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受众范围。当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渠道,面对不同受众,传播者可采用差异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传播效果。
自媒体时代,要营造适应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环境。第一,要采用“培养分析”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培养分析”理论认为,为保证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应使民众对社会事物达成共识。因此,营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识环境,对我国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渠道来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引导人们积极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为民众共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第二,要强化正面引导,营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展示的环境。自媒体时代,在社会信息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信息质量也呈现良莠不齐的态势。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拟态环境”,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正面传播。首先,对于国家而言,应加强对社会信息的监管,正确引导自媒体发展,充分发挥作为自媒体“把关人”的作用,通过构建专门的信息核实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其次,对于自媒体工作者而言,应着重于对正面信息的报道,并在充分考虑民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再次,对于自媒体的使用者而言,民众应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和信息鉴别能力,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
(作者为华侨大学工学院讲师,团委书记)
【参考文献】
①周娟娟:《自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四维传播路径探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②郭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责编/刘芋艺 孙渴(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