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夏养阳 当重养心

2017-08-14张毅

科学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夏养阳辛味肝阳

文/张毅

编辑/小丁

春夏养阳 当重养心

文/张毅

编辑/小丁

张毅

医学博士,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师承浙江名中医林真寿、上海著名中医董耀荣。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下午

门诊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渐暖,万物复苏,随着春夏的到来人体的阳气开始复苏,心脏病患者朋友们在春夏时节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心”在中医的理念里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地位,中医称之为“君主之官”“主神志”,心在五行之中属于火,其气通于夏。所以在春夏时节调养心脏也是十分重要的,故而《黄帝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里的阳包括“心阳”。那么调养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应当调畅情志。对于“情绪剧烈波动后突然用手捂胸口呈痛苦状”这样的电视剧桥段大家并不陌生,无论是自身经历还是周边看到,大家都知道情绪的波动会加重心脏病的病情。这时我们要说说人体内的另一个重要器官“肝”。春夏时节自然界万物复苏、生长,我们人体内的阳气也会复苏,这时“肝阳”容易亢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医称“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肝的特点是肝阳易亢。肝阳最容易被外界的阳气所引动,也容易被剧烈的情绪波动所引动从而导致人体气血流动紊乱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就是这种情况。同时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心亦属火,心气通于夏。嵇康《养生论》指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炎热,容易烦躁,心脏病患者在夏季要保持心境平和,注重养护心阳,不可过度亢奋使心气涣散、神明受扰,从而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其次应当节饮食。心脏病患者本身饮食应当清淡,避免油腻、高胆固醇类饮食。同时应当做到“五味调和”。所谓的“和五味”就是说心脏病患者在夏季的时候应当注意食物的搭配,中医认为“辛苦酸甘咸”这五味是和五行、五脏相对应的。心脏病患者在夏季应注意“省苦增辛”。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于火,与心气向通,心火味苦,过多摄入苦味之物易使心火亢盛。“火克金”,心火克肺金,肺金容易受病,辛为可以入肺,多食辛味食物能补养肺气,所以心脏病患者饮食应当注意省苦增辛。《食疗本草》记载,苦瓜、百合、菊花等属苦味之物;香菜、芥菜、胡椒、洋葱、淡竹叶、生姜、油胡桃、茴香等属辛味之物。所以心脏患者在夏季的时候不能为了避暑而过多地食用苦性的食物,同时应当适当地服用一些辛味的食物以抑心火补肺气。

最后应当慎起居。到了夏季心脏病患者应当注意起居有常以避外邪。调整自己的生活休息规律,要做到夜卧早起,以应夏“长”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所谓夏“长”之气是个中医概念,中医认为四季各有特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各季的养生原则要顺应所在的节气,老百姓所熟悉的冬令进补就是顺应冬季收藏之气。那么,夏天万物经过了春天的生发后开始进入了生长的阶段,我们人体的正气也进入了增长的阶段,特别是“心”中阳气。心脏病患者的起居应当与夏季的昼长夜短相适应,借助夏季万物繁茂秀丽的特性使身体的阳气得到滋养,达到强身健体抵御外邪的目的。同时还应当“慎避暑邪”。暑邪可以耗气伤津,易伤人体阳气,同时汗出过多,气随津脱,更易疲劳、伤气。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疏松,机体易受风寒外邪侵袭,有悖于“春夏养阳”理论。心脏患者在夏季因避免高温下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同时要注意时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猜你喜欢

夏养阳辛味肝阳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春夏养阳勿上火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近30年《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研究进展*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
浅谈辛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