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培育与突破
2017-11-30朱勇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编辑丙甲
文/朱勇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编辑/丙甲
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培育与突破
文/朱勇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编辑/丙甲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小企业作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中的地位正迅速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之一。与大企业相比,科技中小企业在创新的热情、活力,以及创新的转化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小企业也往往由于企业规模小,存在科技人才缺乏,创新的投入不足等问题。从国内的发展经验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实施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重要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从上海自身的创新实践来看,科技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更是关系到上海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四个中心”建设的实践。
一、科技小巨人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飞速成长的产物
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科技成果已经得到转化,形成了一定的专有技术优势,进入迅速扩张时期,此时的企业处于从科技成果产业化到成为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之间的一段空隙期。处于在空隙期的科技中小企业,又可以说正处于充满活力的“扩张”时期。产品市场推广、后续研发开展、生产基地建立,以及必须及时跟进的管理,不仅让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值迅速提升,还使得企业对资金变得越来越渴求。在国内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段空隙期成了不少科技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由于管理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它们要么自生自灭,昙花一现;要么发展缓慢,产品和技术逐渐落后,被市场自然淘汰;更多的只能维持“温饱”,离原来上市目标越来越远。如何由政府推一把,才能促成科技企业的蜕变呢?为此,上海市科委、经委经过反复调研,针对销售收入处于2000万元到10亿元之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了“科技小巨人工程”,旨在把营业额为数千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数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再把科技小巨人企业塑造成为数十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与以往的科技扶持政策相比,科技小巨人工程拥有不少创新的设计亮点。科技小巨人企业的遴选标准参考了上市公司的规定,再加上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研发投入、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科技创新的条件,这都为小巨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政策是对企业进行支持,这样一来,百万元的支持资金有了多种用武之地:技术改造、引入人才、上市辅导、改进管理、建立研发中心……因为经过调研发现,一个科技企业的成功,很少仅因为一项技术,而是由技术、管理、市场多方面的因素综合造就的,因而只有综合扶持才能真正做到科技产业化。
上海科技小巨人工程自2006年实施以来,共支持企业1427家,支持经费12.86亿元,扶持培育了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和价值品牌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另外68家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成功上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中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为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输送生生不息的活力,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中形成示范性、引导性、推广性和响应性等品牌效应。企业在科技小巨人工程的两年实施期内,各项经济指标每年都呈增长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0%,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2.3亿元,平均净利润达289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另外科技小巨人企业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年平均科研投入达1746万元,有101家企业从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成长为科技巨人企业。
2010年,在相关政策和经济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与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携手沟通,共同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市科技创业中心积极尝试将科技与金融结合,与沪上众多商业银行就业务合作开展对话,于2011年成功运行面向全市科技小巨人及培育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小巨人信用贷。申请企业贷款范围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申报企业,对于小巨人企业,单笔贷款金额最高达1000万元;对于小巨人培育企业,单笔贷款金额最高达500万元;截止至2015年11月已有346家企业申请了小巨人信用贷,累计授信金额23.9亿元。同时,紧紧围绕“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开拓了面向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本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1)科技金融服务(小巨人信用贷、投融资项目对接会等);(2)培训服务(兼并重组、上市培训及小巨人总裁班等);(3)成果转化与转移(知识产权服务、技术成果对接服务等);(4)技术咨询与交流(院士专家咨询、企业家沙龙等);(5)“科技创新券”,可用于使用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和上海市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研发服务,包括测试检测、合作研发、委托开发、研发设计、技术解决方案等;(6)政策服务(千人计划、科技攻关、国内外合作等项目推荐)。
二、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剖析
通过对部分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走访和座谈发现,在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发展空间限制
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小巨人企业经过快速发展后,企业销售规模已达到数亿元,有的企业已接近20亿元,而这些企业通过在上海、深圳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香港或海外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募集到大量资金,急需扩大产能,或上马新项目,企业需要土地指标,但由于上海目前土地指标控制很紧,这些企业一般很难在原厂周围获得所需土地,如果进入上海市指定的所谓105块地块,由于相关园区土地价格当高,而且还要求投资额度下限,喜欢大项目,不重视单位面积产出和项目质量,因此部分企业选择了上海周边的江苏苏州(太仓、昆山)、无锡、扬州、南通等地区,浙江的嘉兴、湖州、金华、宁波,还有甚至迁到内地其他省市,这实际上对上海产业发展十分不利。虽然上海土地的确很吃紧,但不至于连支持本土培育的小巨人企业继续发展的土地指标也不能保证。
2.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重国企、轻民企(包括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传统思维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民营科技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仍存在较大差别待遇。正泰、第一钢市等科技小巨人企业提出由于是民营企业,虽然企业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但目前在享受政策、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均不能与国企享受同等待遇,故希望在国企的竞争中能得到平等的待遇。
3.资金瓶颈
上海目前科技小巨人企业上市融资企业数只占1.3%,而这些企业资产状况和发展潜力相对也有一定优势,如何推动更多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鼓励企业到上海、深圳、香港、甚至国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或直接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企业发展成为龙头企业的困惑
随着小巨人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部分企业希望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希望成为同行业龙头老大,并希望整合行业内小企业,打造上下游产业链,由于企业创立时间不长,人才、资金、企业文化与现实社会不完全协调,其龙头地位不容易得到认可,而且还会受到同行企业的挑战。特别在国有企业占很大部分的上海,民营科技企业要迅速脱颖而出,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是十分困难的。
5.人才引进和培训存在困难
科技小巨人企业人才的发展也受高端技术开发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引进指标的困扰,人才引进和培训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则是影响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名度、品牌、待遇方面相比于大型企业以及国外知名企业有较大差距,对中高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并缺乏人才引进的有效渠道。另外现行政策对中小企业人才的户籍、人事管理、职称评定等都有许多限制,阻碍了企业及时引进人才。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员工培训成本偏高。企业普遍希望由政府牵头组织整合中小企业的培训需求,开展专业经营管理以及先进技术推广的培训,并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培训成本。加上上海城市总体生活成本高,用工成本也高,对吸引人才也起到负面作用。如:闻泰、海隆软件、药明康德等企业在人才培育上舍得下血本,但很多业务骨干由于上海的户籍制度、生活成本等问题,不得不离开上海到成都、西安等城市发展。
6.高新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的瓶颈
科技小巨人企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新产品不断开发,但企业发展是否能紧跟时代潮流,走在行业的最前面,事关企业前途和命运,毕竟还是中小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企业自己建立研究开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相关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建立产学研产业联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企业不但要重视眼前吃饭产品的开发,还要重视前瞻性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研发,特别要关注国家中长期战略与科技规划,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企业还要研究国内外专利和知识产权,布局企业自己的专利战略,塑造企业自主品牌,从容应对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和品牌竞争。
三、建议对策
按照上海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是上海科技和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唯有大力增加投入,跨部门整合资源,修订并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解决好企业多渠道融通资金瓶颈,构筑优秀人才高地,倡导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成熟的科技中介体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涌现出来,从而为上海地区经济的腾飞作出卓越贡献。为此,特建议如下。
1.十三五期间,继续大力贯彻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认真总结经验,围绕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修订和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狠抓落实。获得“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得税收、采购、贷款融资等相关政策扶持,小巨人企业验收合格后,对其新开发的科技成果和项目可继续给予相应的支持。
2.积极鼓励科技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科研院所、大学、专利服务机构等积极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攻克技术难关,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制订专利战略,增强科技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积极拓展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融资渠道,畅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根据科技小巨人企业所处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科技型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区域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市场。
4.根据产业和行业的特点,鼓励行业中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游或横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逐步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做大做强。
5.建议人保部门对现有的人才引进、户籍政策、人才流动政策及相关福利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并有所突破。研究与制订科技小巨人企业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当放宽一些急需引进人才的条件,缩短人才引进相关手续的办理周期,针对急需引进的高级海外人才其居留许可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地方政府补贴、退税办理和审核时间缩短至3~6个月,让符合条件的人才尽快享受到政策。
6.以需求为导向,尝试以部分技术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重点服务试点,结合专家、协同银行、投融资公司、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对科技小巨人在技术、融资、科技政策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培训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