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汉族村落阴阳师角色解读
2017-08-11米克房
摘 要: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学术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不断增多,对民间信仰的思考越来越全面,对民间信仰的认知也是多角度的。本文通过对城阳乡所辖乡村社会的一些民间信仰仪式中重要角色阴阳师解读,探讨阴阳师的角色功能。
关键词:民间信仰;阴阳师;汉族村落
作者简介:米克房(1990-),女,汉,宁夏人,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民间信仰从研究之初到现在,经历了多个阶段,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理论和观点。大多学者运用宗教学的知识、理论,从信仰层面进
行解读, 随着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开始关注民间信仰与现实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民间信仰的探讨主要在于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是宗教、迷信还是一种民俗、礼俗。学者们也是观点众多,有学者认为民间信仰是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是一种自愿的信仰形成的习惯。另有学者认为民间信仰就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有学者认为对民间信仰的界定不能太过于局限其是什么,应该立足于其现实社会意义,模糊的界定有利于研究民间信仰这一社会现象。
从古至今,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作物丰收,于是信仰各方神灵。乡村社会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看似与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相悖的一些民间信仰,其实对乡村社会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应该认真、客观的看待民间信仰。汉族村落民间信仰大多有鬼神、祖先等,这些信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也许从现代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乡村中的阴阳师是带有传统神秘色彩角色,事实上,阴阳师对乡村中的一些带有神灵色彩的仪式活动的举行、一些人生礼仪仪式的举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婚礼、祭祀活动、葬礼等。这些现象在当代乡村社会是存在的,为什么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阴阳师这种职业依然存在于乡村社会,值得探讨。
一、田野点人文地理环境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边缘,彭阳县汉族人口大约占全县人口70%,其中农业人口约23万。辖3镇9乡,即白阳镇、古城镇、王洼镇、新集乡、红河乡、城阳乡、孟塬乡、草庙乡、冯庄乡、小岔乡、罗洼乡、交岔乡。本次研究田野点城阳乡是纯汉族聚居区,城阳乡包括长城、北源、沟圈、杨坪、韩寨、陈沟、杨源、城阳、刘河、涝池10个村。城阳乡主要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新发展优质经济林,嫁接改良低产山杏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豆类等。
本文选取阴阳师参与的众多仪式中几个典型事例。在这些汉族村落中举行婚礼前都有一种习俗,就是到阴阳师那里“看日子”,也就是确定结婚日期,只有经过阴阳师确定的日期才是良辰吉日,有的婚礼举行过程中要“打红薯”,就是结婚的时候在枕头中放入一个阴阳指定的红薯,意味着一生和和美美。小孩去项圈仪式是当地比较普遍的,出生不久的小孩会带上红色绳子做的项圈,到了一定年龄后,阴阳师帮助其去掉项圈,去项圈前孩子要通过用凳子一个接一个顺序搭建的桥,象征着会克服遇到的重重困难;一些庙会祭祀上,阴阳师会去念经,向神灵传达百姓意愿,在此期间人们不能胡作非为,都必须兢兢业业、安分守己,整个庙会场都是自发有序进行的。阴阳师在乡村民间信仰仪式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关系着乡村社会民众的生活。
由此可见,在这些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落中,由于这里大多数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从最初的一种民间信仰流传至今,经过不断演变,生活的改善,已变成了一种习俗,虽说一些仪式都牵扯到了信仰鬼神,但事实上对现在接受现代化教育以及与现代化逐渐接轨的人来说,这只是一种形式,只是一种心理的安慰与寄托。很多从小离开家乡在外的人,现在看到这些信仰仪式都是抱以一种看待新鲜事的态度,因为从小离开没有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不了解这些民间信仰仪式,无法融入到这种信仰中,但也不会刻意去违和当地习俗。
二、阴阳师角色功能浅谈
世代生活在特定地方的人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形成了本地文化习俗,当地群体形成一个社会结构,其中各个社会成员间的日常行为也是受到一定制约的,有的是显性的,比如法律,有的是隐性的,比如乡规民约,道德制约。阴阳师背后有一种隐形的权利,这种权利对乡村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阴阳师的规范作用在于通过自身职责所肩负的意义,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让一些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创造良好生活氛围,这种神圣的职责是得到村民的认可的。村民的信仰在某些方面是通过阴阳师来实现的,阴阳师通过经文、理念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一些行为以及在一些仪式活动中的做法。村民无论是祭祀还是一些节日活动都是在阴阳的指示下进行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由此看来乡村社会的一些民间信仰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成为一种民俗,到了一定时间节点做某件事情已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约定俗成的事,并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认同。阴阳师虽然是被赋予了神性的职业,但在处事行为上充当了社会道德标杆的执行者,通过自己无可置疑的身份,传达“济世利他”、“众善奉行、诸恶莫做”等思想,整合村民的行为、观念,使其不做有违常理的事,这种向善的精神也是得到村民的认可。每个村落社会都有其共有的文化认同体系,阴阳师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仪式引导人们的行为来凝聚人心、维护村落稳定。当然阴阳师角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对其角色意义进行深层认知,为構建和谐村落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民间信仰与传统乡村社会[J].史学理论研究,2009(03).
[2]林国平. 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 2007, (1).
[3]王健. 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社会史角度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5, (1) .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5]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笔谈[J].文史哲, 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