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港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2017-08-11常尚伟

时代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竞争优势

常尚伟

[摘要]本文对国外产业集聚的几种主要的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对比,同时对我国学者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作了详细的分析,主要研究了产业集聚的界定、作用机制以及和经济的关系。以产业集聚作为文献的基础,最终对临港产业集群进行文献综述,并且通过系统的研究临港产业集群。阐述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产业集聚;临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21世纪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其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而作为陆地和海洋的联系纽带的港口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加入WTO后,港口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的通道。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港口经济的问题受到了各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更加的依赖于港口所带来的一系列的优势。利用临近江河的地理优势,建立大型的港口,越来越成为临河临海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港城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发展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对于缓解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

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加快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产业集聚现象开始出现,并且人们研究的产业集聚的理论逐渐的衍变和形成。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出现的问题也较多,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协作化生产的程度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低。因此,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深入详细的的研究。从而可以增强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竞争与合作、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等方面。对于产业集聚的概念,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给出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定义。综合起来看,产业聚集是一系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企业集群,这些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近,在他们的经营和运作上可以相互吸引和相互支撑,从而产生比单个企业更加大的竞争优势。

(一)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综述

目前国外学者根据论述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可以将研究分成下列四个角度:

1、外部经济理论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开创者之一的亚当·斯密(1776)创立了绝对优势理论。其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根据该理论从分工与协作的角度概述了产业集内容,对聚集经济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他认为所谓的产业聚集是一定区域内联合并组成的产业群体,这些产业群体由一群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的特点是:一、具有分工性质;二、为生产某种共同产品而存在。之后,马歇尔(1890)研究和描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产生和原因。并且通过详细的阐述得出了这两种经济现象所产生的产业集群。马歇尔还在书中对与产业集聚相关的概念也进行了研究分析,如:内部集聚和外部经济。同时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的是外部经济的取得通道。由于企业存在学习的效应,因而不同的企业通过溢出效应的学习产生外部经济。从而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产业区位理论

韦伯(1909)认为交易费用最小化的选址是企业最好的选择,而企业通过产业集群可以节约成本,同时韦伯解释说集群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刺激着企业在选址上不断的靠近。因此,韦伯认为成本的节约是聚集经济的本质,Ohlin(1933)更加详细的研究了“集中经济”和“集中不经济”。虽然其研究中涉及了产业布局和集聚经济相关问题,但并没有系统的研究集聚经济,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理论来加以论述。之后Carlino(1982)系统详细的解释和研究集聚经济来源的原因,它主要的研究的角度城市规模效应的方面。

3、交易费用理论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其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配置的成本。科斯(1937)主要研究分析了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界限。其研究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比较决定了是选择市场还是选择企业。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交易降低了交易费用。该理论说明了交易费用的降低是产业聚集所产生的经济效用之一。威廉姆森(1977)通过研究认为在研究交易成本时,可以将交易成本分为前后两种成本类型,并且对不同的交易成本分别加以研究。

4、新经济地理学地理

新经济地理学派有关学者研究分析得到了一条循环过程来作为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相互之间的作用途径:首先,产业集聚主要来源于某个经济区位由于规模经济产生外生比较优势,之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便在这个经济区域中产生,然后,区内企业感应到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第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受到外部规模经济的刺激就会进一步深化,专业化分工将会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依次循环。克鲁格曼(1991)经过大量的研究创建了“中心一外围”模型。并且用该模型用来描述产业集群的现象。Ottaviano(2001)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种相互促进的模型: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断相互促进,其主要的假设条件是:劳动力不可流动作。并且证明了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进行创新的成本,因此可以刺激企业的发展。

(二)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的综述

19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但其研究的层面较国外比较浅显,研究的内容比较单一。20世纪后,对产业集聚的集聚才逐渐的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并且研究产业集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内的研究主要依据国外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集聚实际情况对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的机理、效果、竞争力。

1、产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集聚是在某一地理空间聚集而形成的产业组织,这种产业组织的划分一般具有两种依据:一是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以及之间协作的关系,二是企业间相互之间关联的程度。这种组织形式属于一种中间结构有利于降低企业通过内部交易产生的管理费用以及市场在配置资源上产生的交易费用(仇保兴,1999)。张辉(2003)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种空间聚集体,该集聚体利用錯综复杂的的关系网络密切结合在一块,在集聚体中主要包含了在某一区域内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大量相关的企业及其相关机构、部门等组织形式,他认为所谓的产业集聚是一种的新的空间经济组织模式,主要通过市场和等级制相结合所形成的。邹伟(2007)在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对比并且对产业集聚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概括:所谓的产业集聚是指联系密切的企业由于某种优势而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2、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

对于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研究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只有了解产业集聚形成的机制才能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引导向着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我国学者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徐强(2004)研究了产业集聚形成和演变的一般作用的机理,其研究的层面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自然禀赋、市场、技术、企业和行业的关系、政府行为和当地人文因素。范剑勇(2004)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理论,研究了产业在东部沿海集聚和中国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相关关系。金煜(2006)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空间经济、政府行为等对工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劉乃全(2011)通过对市场机制和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产业集聚存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能够迅速的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并且产业集聚不受空间范围的大小的任何影响。

综合产业集聚的各种理论以及各个学者对产业集聚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可以看出,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产业集聚理论的运用到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通过产业集聚的研究可以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发展模式。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国内外学者对于临港产业的一系列研究,其研究的文献成果相对较少,研究的起步较晚。

二、临港产业集群的综述

9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研究产业集群理论。但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我国学者学者对于临港.产业的研究刚刚起步导致了研究的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一般制造业上,如:服装、玩具、汽车等产业。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临港产业的集聚研究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对临港产业集聚的单独的研究文献较少。近年来,临港产业发展飞速,其作用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我国临港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国外对临港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最先提出有关临港产业集群的概念是E Haezendonck(2001)教授。她认为临港产业是指一系列企业所组成的,这些企业在同一港口域内从事与港口相关的业务,这些企业通过运用十分相似的企业战略来获取比临港产业集群外部的企业更多的优势。之后,Peter W.de Langen(2001)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系统的研究集群的结构、集群的绩效以及集群的政府监管,通过定性定量的研究对港口产业集群做了大量的分析。之后他通过实证分析密西西比港的产业集聚,对政府的干预对港口产业集聚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Michiel H.Nijdam(2003)通过分析荷兰的航运业产业集群中的主导型企业的作用以及航运业对港口产业集群的影响的行为方式。David Dobreux(2004)研究了政府实施的政策对于临港产业集群影响。其研究的角度主要是政府行为。

(二)国内对临港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国内的一些学者根据我国临港产业的实际情况对临港产业集群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十分的丰富。根据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临港产业的概念、临港产业的演化以及临港产业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1、临港产业的内涵

对于临港产业的划分,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和界定。熊文辉、翁殊武、杨再高(2003)将临港产业的概念概括为:一系列产业的在同一临港区域的集聚,这些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港口及陆域布局,如汽车、重化工、航运、造船业等产业。晓惠、朱凌(2012)通过对比临港产业与海洋产业的的不同界定了临港产业:临港产业一系列产业的集合,其发展主要依托港口优势。主要包括三类:一、直接关联产业,如装卸。二、共生产业,如仓储、物流、运输等,这些共生产业必须与直接产业相关。三、基础工业和港口依存产业,其特点是海运量大和对外贸易比重较大,例如:石油化工业、船舶业等。

2、临港产业形成的研究

惠凯(2004)在其发表的文章《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和《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对临港产业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对临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以及临港产业的优势做了大量的定性定量研究。刘志强、宋炳良(2004)分析了在对临港产业研究中如何合理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并且以中国港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讨了发展的未来方向。董琨(2004)认为直接影响临港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外部经济性有两个因素:技术知识的外溢、产业集群规模经济。

3、临港产业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

孟祥林(2004)主要研究了河北省的临港产业的发展。并且根据内陆区域经济现实情况,描述了港口和内域之间的协调共生机制,并且根据发展的为了方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刘志强(2005)描述了临港产业的演化过程以及对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任艳明(2005)依据上海市航运发展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群与航运相关产业的的相关关系。隋鹏飞(2009)在《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及策略》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影响临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并且结合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在政策方面的意见。焉洪基(2013)在其博士论文《临港产业集聚效应研究》中详细系统的研究了临港产业的集聚昕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聚和临港产业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对产业集聚的产业的理论较为成熟。但是如何将产业集聚理论运用到临港产业的研究中去有待深入的思考。同时我国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再创新的力度上不够,其研究的层面较为浅显。我国临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意见,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的成果较少。尤其是临港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详细系统地研究。因此,之后关于临港产业集聚的研究的方向是实证分析临港产业对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一种影响。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中西快餐在中国的竞争优势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