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分析
2017-08-09杨英粉
杨英粉
【摘要】目的:本文将阐述并浅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阑尾炎患者共9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则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术后出现肠粘连、切口感染的发尘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上两者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取得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仅切口小、恢复快,还容易将腹腔内的渗液清洗干净,防止术后感染,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引言: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出现右下腹疼痛,常伴有腹泻、呕吐、恶心、发热等症状,导致这一病症发作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在临床上主要应用手术进行治疗。对此,笔者在本文中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具体如下。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
1.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阑尾炎患者共90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有2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在15-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0.2±6.1)岁;而对照组则有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在16-5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9.8±6.0)岁。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并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给予对照组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然后在其麦氏点做出3~5cm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切除阑尾,阑尾切除后冲洗腹腔渗液,如有感染需要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最后进行缝合等常规操作。
2.2 给予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需采用全身麻醉,然后利用三孔法进行手术,需在患者腹部打三个孔,第一个孔在肚脐上缘(1.0cm,镜子),第二个孔在肚脐与耻骨联合中点(0.5cm,辅助操作孔),第三个孔在反麦氏点附近(1.0cm,主操作孔)。在这个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完成以上操作之后探查患者的腹腔,提起盲肠将阑尾的位置找出,明确之后进行阑尾周围组织分离。采用分段离断法进行分离,将阑尾系膜及阑尾血管离断,并电凝残端系膜,并使用细丝结扎好血管。再用钛夹双重夹住阑尾根部,不易夹闭者应用线结扎,进行阑尾切除,将切除的阑尾置于标本袋中拉出,以防污染切口,最后就是冲洗腹腔,然后缝合切口。
3.评价指标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则为有效;症状并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情况则为无效。
4.统计学意义
通过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用t检验,百分比
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二、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三、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而且具有非常快的发病速度,患者在刚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如果处理和治疗的不够及时,这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傳统的治疗中,开腹阑尾切除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不过由于创伤较大,恢复慢,较容易引发出血、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等缺点,所以急需一种打破这种劣势的新技术新手术方式来应用于临床。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也产生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具有非常广泛的优势,不仅改变了开腹阑尾切除术的缺点,还具有病程短,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的优点。通过本次临床对比研究分析可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明显低于开腹阑尾切除术,通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因此,对于临床治疗来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孙桂富.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4,(32):141-143.
[2]韩克凯.用开腹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