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析*

2017-08-09孙寅生

观察与思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总书记

孙寅生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析*

孙寅生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于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 治国理政 为人民服务 唯物史观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理论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目标指向上坚持和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现路径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当今中国兴党治国强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制定与实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坚持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基础: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彰显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原则立场,贯彻着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体系,构成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和服务人民的内在统一,彰显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观点,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与要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民当作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共创发展成果;把人民当作目的,为了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

(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还原历史真相,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劳动实践为核心范畴,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为最终目标。在谈到人民群众是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进步推动力量时,恩格斯指出:“把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看作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东西的这种观念,像历史学本身一样已经很古老了,并且主要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保留下来的关于人民发展的材料竟如此之少,而人民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喧嚣的舞台背后悄悄地进行的,并且起着真正的推动作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2页。该论述表明,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正推动力量和主体力量。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3页。,在改革中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在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

(二)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和服务人民的内在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使人民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空前焕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奉献精神蔚然成风,人民主体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更加凸显。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致力于服务人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服务人民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统一,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与要求,是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今天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且只有始终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和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和保持勃勃生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追求。正是由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所以列宁提出为千千万万人谋利益,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努力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在祖国的日益发展强大中、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让亿万民众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地践行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

二、目标指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的理论呈现,反映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指向和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指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发展观中的内在必然逻辑。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指向和原则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为了人民的幸福,追求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5日。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记者时就深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的崇高追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党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53页。。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的人民情怀的理论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起始于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与黄土高原人民群众摸爬滚打、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岁月,自此以后,他对人民的深情和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担当就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宁德,帮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造福人民,始终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在主政浙江期间,显示的依然是习近平同志殷切的为民情怀。他强调:“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④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4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的理论呈现。 “四个全面”治国方略,全面贯穿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在谈到政绩观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4页。如果丢弃了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缺乏勤政为民、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就会产生浮夸的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所谓“政绩”。现实中,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其共同点都是脱离人民群众。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思想,明确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充分展现了其真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涵,是党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发展观中的内在必然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了党的宗旨,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切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其出发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映射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与增强人民获得感的发展要求统一起来,使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把共享富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三、实现路径:贯穿于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回应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所提出的时代性课题,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取向,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确立了新发展理念贯彻始终的灵魂和圭臬,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向与依归,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体现在理论、思想层面,而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和环节,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中国人民美好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之中。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当今中国的改革、发展、政策制定与实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兴党治国强军等各项措施之中,当今中国的发展理念、改革措施、各项政策都是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来设计、制定的。可以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36-237页。从近年来党中央开展的系列活动看,其核心工作就是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说到底就是要为民真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真心为人民服务。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对群众疾苦不够关心以及存在的不作为等问题,教育广大干部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等重大原则问题,切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02页。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针对当时的一些思想困惑,邓小平曾提出判断改革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导我们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判断、衡量一切改革举措的标准,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用其审视我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从而去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同步的改善,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在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与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励精图治、敢于担当,呕心沥血、夙夜在公,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付诸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研究导向,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实现中国梦增强正能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坚定不移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中国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各个方面。诸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思想中,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提出促进繁荣与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从全面从严治党、八规六禁反四风,到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从统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到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创业就业,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从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到公平正义,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脱贫工程、精准扶贫,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为了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者孙寅生,男,河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郑州 450007)。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多维视角研究”(17BKS028)、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建设项目(50870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黄建安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总书记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신시대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