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两山”理论的本质: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

2017-08-09卢国琪

观察与思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新理念

卢国琪

“ 两山”理论的本质: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

卢国琪

“两山”理论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到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两山”理论的本质是回答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民富裕与生态美好相统一的最佳境界的科学理论。

“两山”理论 绿色发展 人民富裕 生态美好

2005年8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界习惯于把这一重要思想简称为“两山”理论。其中“绿水青山”这一山指代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这一山指代的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两山理论”坚持从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出发,一方面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鲜活地概括了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话语特色的绿色发展的战略内涵。“两山”理论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到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两山”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两山”理论是指导中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

一、“两山”理论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到全党全国普遍认同的理论

“两山”理论首先是在浙江省进行的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浙江省既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又坚持不懈地抓生态文明建设,相继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和“美丽浙江”等战略目标,形成了符合区域实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而为保证浙江区域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全国持续名列前茅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树立了现实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实践依据。

“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和“美丽浙江”这三大战略从不同层面集中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的富有创新的“两山”理论,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层层递进的、互为一体的,它是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和发展方向的体现,是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的重要结晶。具体而言,绿色浙江建设、生态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建设等是“两山”理论在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不同时期的有效载体和集中体现。其中,绿色发展的初步想法和努力方向蕴含在“绿色浙江”之中,生态立省的路径选择和目标归宿蕴含在“生态浙江”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思路和整体思考则蕴含在“美丽浙江”之中。从逻辑递进的关系来考察,绿色浙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的萌芽,“生态浙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的发展,“美丽浙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的升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和“美丽浙江”都取得了建设新成就,这对浙江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富有浙江特色的响亮口号和生动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的提出提供了鲜活的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两山”理论在浙江省的区域性实践和探索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所以,在此基础上,“两山”理论最终逐步成为普遍认同的绿色发展新理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而且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41页。并强调“我们一定要更加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41页。。这其实是作为区域性实践和探索的“两山”理论在中国的普同性发展,“两山”理论已经得到全党的普遍认同。全党已经认识到,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就必须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切实守住“绿水青山”。

2013年,习近平同志对“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深化,“‘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页。。由此可见,“两山”理论已经从一种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发展到全党的普遍认同,已经从在中国的普同性发展到开始在世界发挥影响。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④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对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诸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为了破解中国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人民日报》在2015年11月4日理论版就五大发展理念刊发文章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理念在理论、纲领、规划等中居于灵魂地位,具有统摄作用。‘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尤其是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也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新理念,成为这份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的灵魂,使这份十分重要、内容丰富的文件有魂有体、魂体相符、魂强体健,使文件各部分成为有机统一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①任理轩:《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其实就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的“两山”理论发展而来的,“两山”理论是对绿色发展的形象概括,绿色发展是对“两山”理论的理论升华,“两山理论”升华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党认同、全民认同的普同性发展的理论。

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②[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8页。“两山”理论之所以能够从一种区域性实践和探索的理论发展为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是因为它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消极的,而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进行了深刻地辩证地统一地认识,“两山”理论刷新了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毫无疑问,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还是后工业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这个角度讲,“两山”理论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的理论发展为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充分体现了我党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统一的深刻认识,充分体现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辩证统一的深刻认识。

二、“两山”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发展

“两山”理论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两山”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发展。

“两山”理论关于什么是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思想是丰富的,是成体系的,主要包括绿色发展新理念、绿色财富新理念与绿色幸福新理念。

“两山”理论所蕴含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动双赢,人类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好经济而且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努力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好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丰富深邃的思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于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早在2006年3月23日的《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一文中就说得十分清楚:“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理论最完整的表述是在2013年9月7日。“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页。这正是对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最准确、最完整的阐述。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阐述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两山”理论所蕴含的绿色发展新理念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内涵:

第一,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也就是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好经济,二者缺一不可。这实际上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反思,传统发展观的做法是为获得金山银山而牺牲绿水青山,也就是说人们在发展之初,主张一切为发展让路,简单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只要金山银山,只要经济发展,为了发展经济而不要绿水青山,不去过多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问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质上也是对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的一种挑战。

第二,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基本原则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也就是说在处理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发展好经济这对矛盾的关系时,如果暂时出现不可兼得的特定条件下的困难,必须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这实质上是对传统发展观出现的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现象和导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的有力批判。

第三,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最高境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说,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好适于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在发展生态产业中谋求经济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已经启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人们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带来财富,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两山”理论所蕴含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也包含着绿色财富新理念。这种绿色财富新理念超越了那种只有金钱才是财富、只有人造资产才是财富的狭隘的财富理念,绿色财富新理念认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而且是更具基础性和本源性的财富,所以,特别强调确保“生态安全”是人们追求金钱、创造财富全过程的前提条件。这种绿色财富新理念,包含了如下基本内涵:

第一,人类的财富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学原理的视角来考察,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必须是具有“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它对人类有着良好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是多方面的,有形的服务和无形的服务是并存的;直接的产品和间接的产品是并存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是并存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并存的;现实的功能和潜在的功能是并存的;可以量化的价值与不可量化的价值也是并存的……这些不胜枚举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这本身就有价值。所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

第二,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谁也不敢否定,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比金钱和人造资产更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属性,如果没有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枯竭。人类追求的财富绝对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财富,人们在追求金钱、创造财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牢牢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当出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物质财富创造二者发生矛盾、冲突的特定情况时,一定要坚信“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的道理,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切实做到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因为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决不要再走“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再不要做竭泽而渔的蠢事:用牺牲绿水青山的方式去换取金山银山。这种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的绿色财富新理念,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绿水青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也就是“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所谓“条件”,就是指人类的财富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这一绿色财富新理念必须得到大众认同,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一绿色财富新理念必须得到大众认同。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决策者要转变观念,要牢固树立自然资本和自然价值理念,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然资本和自然价值理念。要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要选择好适合于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性地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从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起来。

“两山”理论所蕴含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也包含着绿色幸福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121页。由此可见,人民的福祉不仅仅限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也是人民的福祉。“两山”理论所包含着的绿色幸福新理念就是要努力使人民群众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又能享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产品,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这种绿色幸福新理念包含如下基本内涵:

第一,增进人民福祉必然要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金山银山”,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又要绿水青山”,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静等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就是人民的福祉。事实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就是增进人民的福祉。

第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3、123-124、123-124页。也就是说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党和国家要追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而且这种幸福又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也就是说“两山”理论蕴含的绿色幸福新理念充分体现了“代际公平”原则的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理念。“两山”理论要求不仅要为当代全体中国人谋福祉,还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决不能为了当代中国人的所谓“富足”而牺牲后代中国人的幸福,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

三、“两山”理论回答了怎样实现绿色发展

“两山”理论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发展,而且也回答了怎样实现绿色发展。“两山”理论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到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它从如下几个方面回答了怎样实现绿色发展。

第一,要确立绿色生产力新理念。确立绿色生产力新理念就是要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属性。“二〇一三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3、123-124、123-124页。“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3、123-124、123-124页。生产力和生产力要素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本范畴。大家知道,经典经济学一般是把自然资源作为生产力要素,而并不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要素,这就导致一个观念偏向的错误,那就是一味地为了GDP(“金山银山”)增长,而不考虑甚至破坏“绿水青山”这一生态环境生产力要素。“两山”理论把生态环境作为与自然资源一样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来认识,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来认识,从而确立生态环境生产力理念,确立绿色生产力新理念,这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确立绿色生产力新理念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要确立绿色财富生产新理念。确立绿色财富生产新理念,就是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使用价值多重性和财富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是持强力反对态度的。他还在浙江主政时就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④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⑤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有关重要论述摘编》,《浙江日报》2015年4月17日。这些言简意赅的论断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使用价值多重性和财富属性,在此基础上,清晰地阐明了“财富绿色生产”和“生产绿色财富”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产和生产绿色“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性。正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使用价值多重性,所以自然生态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享受和人文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财富生产需要。无论是哪一种需要的满足,它都是社会财富存量形态,都具有开发的机会成本。传统的财富生产是把GDP作为财富形态来生产“金山银山”,这样就破坏或减损了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多样性和绿色财富存量,结果是这种单向度的、一元型的财富生产方式可能使财富总量减损,因为它不能促进生态环境财富+GDP财富的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清醒认识到这种财富生产方式是低效的、不全面的、不可持续的。但“两山”理论充分认识到了“绿水青山”使用价值多重性以及绿色财富属性,在这种绿色发展新理念指导下,在发展经济增长GDP财富形态开发、生产的时候,就会自觉地保护“绿水青山”。只有实施生态环境财富的投资与生产,才能增长生态环境财富+GDP财富总量,也才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境界。确立财富绿色生产和生产绿色财富的新理念,就是确立绿色生产方式新理念,这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取得的成果,对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要确立绿色财富再生产新理念。确立绿色财富再生产新理念,就是要深刻认识财富绿色再生产与绿色财富再生产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时就曾指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①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有关重要论述摘编》,《浙江日报》2015年4月17日。怎样才能实现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涉及再生产理论的重大问题,也就是财富绿色生产和绿色财富生产相互平衡和代际平衡的重大命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区别,扩大再生产又有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区分,前者是集约式增长方式,后者是粗放式增长方式。社会再生产规律决定无论是财富生产的相互平衡还是代际平衡,都必须选择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施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型的绿色扩大再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再生产“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又源源不断地再生产“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和谐。

第四,要确立绿色生产效率新理念。确立绿色生产效率新理念,就是要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两山”理论视域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如:“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②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页。“要进一步树立生态意识,深刻认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创造生活的舞台。自觉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明。要有和衷共济的情志,共同创造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③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有关重要论述摘编》,《浙江日报》2015年4月17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④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1、125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述有两个重要内容必须牢记:一是人与自然之间是平等关系,即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生态阈限规律,尊重共存共生规律,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二是环境生产力要素新理念,“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1、125页。从环境生产力视角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这就要求在进行物质财富生产时必须尊重生态环境阈限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需要更高效率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从而体现人类需求增长规律,达到“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最佳境界,即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就是绿色生产效率的标志,实质是在环境生产力效率的基础上建立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及建立经济与社会和谐关系。

第五,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6、127、127、127、127-128、129页。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主要应抓好几个方面: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6、127、127、127、127-128、129页。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对于生态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6、127、127、127、127-128、129页。二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④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6、127、127、127、127-128、129页。三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⑤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6、127、127、127、127-128、129页。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四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第六,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⑥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6、127、127、127、127-128、129页。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的要求,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作者卢国琪,男,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南京2118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逻辑谱系、方法论特点及当代意义研究”(14BZX010)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黄建安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新理念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北京冬奥会创新践行新理念:新发展、新融合、新典范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回答时代新课题,践行时代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