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念之人,向死而生

2017-08-08张咏梅

今日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杨丽萍共舞神灵

张咏梅

2016年平安夜,我和友人一起欣赏了杨丽萍的舞剧《孔雀》,很震撼,很陶醉,震撼之处在于舞剧居然表现出宗教主题,陶醉则在于舞蹈家出神入化的艺术感染力。观剧归来,写了一篇长长的感言,用了个很煽情的名字叫“人生好值得投入去爱”,一场演出居然激发出这样的生命热情,在我,是第一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冬”这一幕——

第四幕来到了冬天,这是全剧最安静最简单却最有力量的一幕。纷纷扬扬的雪花一直飘,孔雀没有了多少肢体动作,她在思考,在寻找救赎。这个时候,神灵出现了,这是整幕剧最先出现的一个角色,穿插在整场演出中,注视着世间发生的一切,但正是因为有她,孔雀才得以在痛苦而安静的思考中羽化升天,完成生命的涅槃。

舞剧最令人难忘的设计在于舞台两侧的神与时间这两个角色,如果没有他们,这就是一个世俗的故事。当神灵淡出视线,孔雀翩翩西去,时间停止旋转,舞剧结束了。有一个词清晰地冒了出来——宗教。把一支舞蹈变成一出舞剧,把多种艺术形式揉捏成一个有机整体,把对自然、生命、人性、爱情的理解与思考归一到哲学和宗教,这些年,杨丽萍绝不仅仅是挎着篮子拥着花园在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爱艺术爱到极致的人,一个崇尚原始、本色、自然,致力于回归民族艺术又再创艺术新高的人。在我看来,她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不会再有第二只孔雀了。

每个人都会在神与时间构成的维度中走一遭,体验一把,你我都是这样的芸芸众生。孔雀之美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可能,艺术的可能,回到这世间,真的应该好好地去爱这人生。

时隔一年,杨丽萍再次来到重庆,带来的居然是《孔雀之冬》,仿佛是心有灵犀,我很渴望看到这样的升级版。

准确地说,没完全看懂,《孔雀之冬》更多在意识层面展开,如果说《孔雀》表现的是“青春、爱情、生命”,《孔雀之冬》似乎在表现“死亡、孤独、信仰”。

与第一部剧不同的是,神灵从舞台一侧走到了中央,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在生命即将结束的阶段,人其实更多的是在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神灵对话,向死而生才能更深刻地体悟生。有一个场景带给我很深的感动,那是孔雀与神灵的共舞,当神灵拥抱住孔雀的那一刻,我突然鼻子一酸,也突然有所顿悟,任何一个生命真的都是孤独的,所谓神灵其实也只是自己心中那个“天”,那个信仰,看似虚无的信仰其实是关键时刻拿来获得安宁的。我是相信“有念之人不怕死”这个说法的。我曾经在三个时候感受到死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怕,一是多年前读《西藏生死之书》的时候,二是读周国平一篇关于死亡哲学思考的文章,三是这个孔雀与神灵共舞的瞬间,被神灵拥抱的死亡给我的感觉竟然是美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涅槃”,杨丽萍表现出来了,我收到了。

还没有结束观剧我就在想这个劇其实是需要一看再看的,“没怎么懂”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这的确是一个更抽象的思考与表达。据说,已经58岁的杨丽萍要把《孔雀》一分为四,来表现生老病死,《孔雀之冬》只是走出的第一步,选择从冬开始,从向死而生开始,可以看到她看重的是借舞剧这样一种形式来做生命的思考。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能发这个愿就已经看到了杨丽萍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她对艺术生命的至爱,这样的生命姿态是能给世界以力量的。这份力量我也收到了。

这样的杨丽萍是值得致敬的,她真正在“向死而生”!

猜你喜欢

杨丽萍共舞神灵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杨丽萍的“舞”侠世界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神灵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