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的分类研究

2017-08-07郭春芳邓云华

关键词:补充性说明性关联词

郭春芳, 邓云华

(1.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8; 2.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3.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



英汉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的分类研究

(1.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8; 2.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3.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

论文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分别对英语和汉语的因果复句进行逻辑语义的分类,即把英汉因果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统一分为说明性因果句、推断性因果句、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性果因句四类,为人们深入了解英汉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特征提供一些启示,也为因果复句语义类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英汉因果复句; 逻辑语义; 分类

因果关系句是复合句的一种,是说明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里揭示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关系,原因是引起现象的内因,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引出的外在表现。对于英语因果复句,Quirk et al.(1985)把英语因果关系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类。Sweetser(2002)则把因果复句分为内容域、认知域和言语行为域,即沈家煊在2003年提出的“行、知、言”三域。牛保义(2006)认为根据因果复句的语义特征将英语因果复句分为客观因果复句和主观因果复句两类。对于汉语因果复句,黎锦熙(1924)先生是汉语因果复句传统研究的开创者,他在《新著国语文法》(1924)主要分析了因果复句的概念,并对因果复句的连词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对因果复句进行下位分类。吕叔湘先生(1982)将因果关系分为了“释因”和“纪效”,从逻辑学角度对因果关系进行了基本的分类。邢福义(2001)先生把因果复句关系的涵义扩大,他把广义因果复句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目的句。而沈家煊(2003) 在Sweetser (2002)的基础上提出应用“行、知、言”三域划分来说明因果复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从而把因果句的研究提高到了语义的应用上,而不仅仅只是分析因果句的外在结构。上述的研究都分别根据英语和汉语因果复句的语言特征进行了有意义的分类,但就跨语言研究而言,以往的研究对于英汉因果复句还没有统一的语义分类标准。本文拟基于以往的研究,运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分别对英语和汉语的因果复句进行逻辑语义的分类,为英汉因果复句类型的比较研究和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英汉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的分类

本节将分析英语因果复句逻辑语义关系的类型。一般学术界把英语因果复句按逻辑分类时主要会提到牛保义(2006)的客观因果复句和主观因果复句两种,但是本文认为英语因果复句按逻辑分类同样可以像汉语一样,分成说明性因果句、推断性因果句、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性果因句四类。下面将分别阐述英语因果复句按逻辑分类的两种提法。

(一)英语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的类型

我们首先具体介绍以往学者对英语因果复句的语义分类,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对汉语因果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分类。

1.客观因果复句和主观因果复句

Quirk et al.(1985)把英语因果关系复句分为原因分句和结果分句,其中原因分句又分为直接原因因果复句和间接原因因果复句。再进一步往下细分时,Quirk et al.(1985)按语义关系又分为:原因与效果、前因与后果、动机与效果、状况与后果四类。Sweetser(2002)则把因果复句分为内容域、认知域和言语行为域,且发现同一个因果复句既可以理解为认识域因果关系,又可以理解为内容域因果关系。牛保义(2006)根据以上的分类,结合英语复句的语义特征,把英语复句分成两类:(1)客观因果复句;(2)主观因果复句。

客观因果复句是指因句和果句所表达的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

[1]Two children had to be excluded because they did not meet this criterion. (COCA)

[2]That obviously isn’t good news for Dale Earnhardt Jr. because the National Guard is one of his primary sponsors. (COCA)

主观因果复句是指主观认识之间或主观上要实施的言语行为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如:

[3]Many people reject methods because they don’t understand them. (COCA)

[4]The newcomers tell the seniors that their practices are outdated because they think they need new methods; in other words, the ones that they themselves bring. (COCA)

牛保义(2005)认为一个英语复句的语义表现为言者以客观实在为基础对相关事件命题信息的识解和感知的维度。当言者仅作为感知者时,句子表达客观因果关系;当言者既作为感知者又作为被感知对象时,句子表达主观因果关系。

在上述例句中,例[1]、例[2]都为客观因果复句,其中的言者都站在表达客体之外,例[1]的言者把表达客体“Two children had to be excluded ”和“they did not meet this criterion”看作是有内在客观联系的两件事,即“孩子们不得不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标准”。同样,例[2]的言者认为,那之所以对Dale Earnhardt Jr.不是一个好新闻,就是因为the National Guard是他的主要赞助者之一。在这个句子里,表达客体“That obviously isn’t good news for Dale Earnhardt Jr.”和“the National Guard is one of his primary sponsors”之间是有客观联系的因果关系。在这两个句子中,言者都只仅作为一个感知者,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感知句子中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例[3]、例[4]两个例句都是主观因果复句,两句的言者不仅是表达事件的感知者,同时还是被感知者,他们不再单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更是直接参与到了两件事中。如在例[3]里,言者把自己对“they don’t understand them”的认识理解为“Many people reject methods”的原因。在例[4]里,言者用“they think”来表明他在参与这两件事并推断出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

牛保义(2006)的分类法是基于由because或since等连接的主句表结果,从句表原因的复合句,即本文里提到的果因句之上的。这虽有局限性,但它符合英语语言特点,即习惯把强调的原因从句放在句末,作为对已知信息的解释。他通过对此的分析,解决了为什么同一个因果复句既可以理解为认识域因果关系又可以理解为内容域因果关系这个问题,这是时序原则和接近原则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时序原则和接近原则的概念化。客观因果复句表现为时序原则,即事情发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先发生的为“因”,后发生的为“果”;主观因果复句则表现为言者的主观认识或推断的发生有先后,某一事件可能会导致某一言语的发生。

2. 说明性因果句、推断性因果句、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性果因句

基于以往的研究,在逻辑语义方面,我们运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即主要根据英语中表达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在句中呈现的语义,对英汉因果复句进行分类。根据此标准,英语因果复句可以分成说明性因果句、推断性因果句、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性果因句四类。按关联词语义,我们把英语因果复句分类如下:

(1)说明性因果句

英语里表达说明性因果句的关联词有:because1,as,for,in that, for fear that,by reason that, for the reason that, on the ground that等;

(2)推断性因果句

英语里表达推断性因果句的关联词有:since,since that,seeing that,now that,inasmuch as1等;

(3)断定性果因句

英语里表达断定性果因句的关联词有:that, so...that, so that, such...that, with the result that等;

(4)补充性果因句

英语里表达补充性果因句的关联词有:because2,inasmuch as2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按这种分类方法,牛保义(2006)中提到的客观因果句和主观因果句都应该属于补充性果因句;because1和because2,inasmuch as1和inasmuch as2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小句的位置不同,because1和inasmuch as1一般都会位于句首表示说明原因,而because2和inasmuch as2一般都位于句中,表示补充原因。如:

[5]Because1now we’ve got a binary network we can do different things. (BNC)

[6]I decided to cancel the show because2it was pouring with rain and I knew I could be electrocuted. (BNC)

(二)汉语因果复句的分类

本节将分析汉语因果复句逻辑语义关系的类型。

刘惠平(2000)根据因句的缘由、条件和目的把因果复句分为申述句、条件句和目的句。而邢福义(1996)、刘月华(2004)、肖任飞(2009)等根据其性质把因果句按性质又分成说明性因果句和推断性因果句(见表1);把果因句则分为断定结果产生的原因的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结果产生的原因的补充性果因句(见表2)。本研究主要基于邢福义等的分类方法,根据其性质给汉语因果复句分类。

表1 因果句分类

表2 果因句分类

1.说明性因果句

说明性因果句用来说明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因句说明原因,果句说明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说明性因果句常用的连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由于”等。用来标明原因的关联词叫因标,如“因为”“因”“由于”等词;用来说明结果的关联词叫果标,如“因此”“因而”“所以”“以致”等词。说明性因果句可以在两个分句中都用关联词,也可以只在一个分句中用关联词,甚至可以完全没有关联词。例如:

[7]花生因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所以称作“落花生”。(CCL语料库)

[8]由于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因此“自然的人化”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国家语委语料库)

[9]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他们的流毒和影响还没有彻底肃清,目前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怀疑社会主义道路,怀疑无产阶级专政,怀疑党的领导,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语委语料库)

[10]这是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也是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后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坐在一起,因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国家语委语料库)

[11]至少船公司没当他是人,没要他父母为他补买船票。(钱钟书《围城》)

在上述例句中,例[7]和例[8]的两个分句中都用到了关联词,因标和果标同时出现;例[9]、例[10]分别只在其中一个分句中用到关联词,其中例[9]出现的是因标“由于”,例[10]出现的是果标“因而”;例[11]完全没有用到关联词。

2.推断性因果句

推断性因果句用来推断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因句表示原因,果句表示由这个原因推断出的结果。推断性因果句常用的连词有“既然……,就……”“既然……那么”“既然……一定”“既然……,只能……”等。例如:

[12]既然我是这个小组的领导,你就遵守我的决定吧。(姜伟《剧本潜伏》)

[13]既然胜券在握,那就稳扎稳打,低调处理,以免节外生枝。(中国传媒大学语料库)

[14]既然你这么想看电影,那今晚我请你去看好了。(CCL语料库)

[15]我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多为乡亲们做点事。(中国传媒大学语料库)

[16]既然我不能蹦极,我就照了一些照片,然后乘坐了快艇。(CCL语料库)

从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到:推断性因果句的主要标志是“既然”,“就”“那么”“一定”“只能”等词是辅助标记。在推断性因果句中,关联词“既然”一定要用,而与之搭配的辅助标记词则可以灵活运用。

说明性因果句和推断性因果句同属于因果关系,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

a.说明性因果句的果句说明的是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而推断性因果句的果句表明的是说话人主观的一种推断事实,即不一定是已然的事实。因此说明性因果句重在事实,客观性强,而推断性因果句重在推断,主观性强。

b.在说明性因果句中,由“因为”引导的因句是说话人已知的信息,听话人不一定知道,而推断性因果句中由“既然”引导的因句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已知的信息。

3.断定性果因句

断定性果因句的形式是前分句表示结果,后分句表示原因。这种“由果溯因”的句子重在分析判定结果产生的原因,形式上常用“(之)所以……(是)因为……”之类的格式,或者只在后分句使用“是因为”“就因为”之类的词语。如:

[17]我之所以会吃惊,是因为没想到会在北京遇见他,更没想到他来北京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我。(CCL)

[18]里海所以叫做“海”,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比普通的湖要大得多。(CCL)

[19]……我一天之内流落到现在这样,就是因为在路边叫了陈家大丫头一声,……(姜伟《剧本潜伏》)

“(之)所以……(是)因为……”是断定性果因句最典型的形式,因此例[18]和例[19]都可以转化为这种形式。通过例[21]我们知道还可以在“是因为”“因为”等词前面加上“就”“主要”“那”等副词、形容词或代词。断定性果因句中果句为已知信息,而因句为新信息,所以它的主要作用为强调和突出原因。

4.补充性果因句

补充性果因句的形式是在结果分句后紧接着补充一个原因,因此它的形式为在原因分句前加上“因为”。补充性果因句重在补充说明原因,如:

[20]鸿渐、斜川一致反对,说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到谁……(钱钟书《围城》)

[21]他们的身份都是领主,因为他们都占有领地。(国家语委语料库)

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性果因句同属于果因关系,但它们之间仍然有区别:

a.断定性果因句的因句主要是分析果句所产生的原因,而补充性果因句的因句是在补充、追加说明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才导致前面分句所说的结果。

b.断定性果因句的因句可以在“因为”前加上“就”“是”这样的词,但是补充性果因句的因句只能加上“因为”。

c.断定性果因句的因句不可以省略,否则整个句意无法完整,但是补充性果因句的因句只是在补充、追加说明原因,因此可以省略,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

二、结语

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本研究运用统一的标准,对英汉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特征进行了分类。英语因果复句的具体分类主要是结合Quirk et al.(1985)的方法,汉语的分类主要结合了邢福义等学者的方法。本文把英汉因果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统一分为说明性因果句、推断性因果句、断定性果因句和补充性果因句四类。当然不同语言的因果复句语义类型特征各有一些差异,这是我们以后需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本研究可以为人们深入了解英汉因果复句逻辑语义特征提供一定的启示,也为因果复句语义类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Quirk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2]Sweetser,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3]牛保义.英语因果复句的认知语法研究[J].现代外语,2006,(11):338-343.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

[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196-197.

[7]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0]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1]姜伟.剧本潜伏[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12]郭春芳,邓云华.汉英原因关系词“因为”和“because”句法的历时演变[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9-93.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Logical Seman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ause-effect Complex Sentences

GUO Chunfang1, DENG Yunhua2,3

(1. Changsha Nanfang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3.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By means of a unifie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his research classifies the logical seman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ause-effect complex sentences, i.e. into declarative cause-effect, inferential cause-effect, assertive effect-cause and complementary effect-cause sentence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a further study of the logical seman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ause-effect complex sentences.

English and Chinese cause-effect complex sentences; logical semantics; classification

2017-05-16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5C009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6BYY017);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ZDB013)

郭春芳(1980—),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航空服务系讲师。邓云华(1964—),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语言学博士。

H314

A

1672—1012(2017)04—0107—05

猜你喜欢

补充性说明性关联词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论刑法上的谦抑主义
机制与风险:补充性货币如何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
关联词的秘密
关联词的秘密
国际刑事法院案件可受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