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心任务之我见

2017-08-05林国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改变突破新课程

林国强

摘 要: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发生相应改变。通过搞清楚课堂学习的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落实最终的中心任务。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突破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心任务;新课程;改变;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6-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75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积极适应新型教育形势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转变观念,用新理念武装自己,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应对。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师生的课堂行为,大胆抛弃不符合新型教育理念的做法,使得师生的课堂行为能够步入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的正常轨道上来。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加轻松、高效,新课程改革也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而要做到这些,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数学课堂的中心任务,通过课堂活动对这些任务进行集中、有效的突破。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呢?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课堂学习的目标;其次是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从总的教育原则来说,小学数学课堂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教学的组织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牢记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目标,进行相应的思维拓展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通过生动、有趣、有益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促进自我转变。这样的话,小学生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做到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比如说在教学“分类”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很好地认识到分类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要教给学生对物体进行正确划分和组织的方法。但是因为物体的划分标准毕竟有许多,分类的办法也有不少,要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东西进行很好的理解并完成正确的分类是不现实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去动手、动口、动脑。这样,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在形象、可感的氛围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认知,获得了深刻的印象,也就容易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長进。”同样的道理,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上,小学生如果没有产生疑问,那么就不可能获得知识的进步。而学生产生疑问之后该怎么办?学生产生疑问之后,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苦思冥想,自己解决问题;而有的教师马上对学生进行答疑释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那么,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因为前一种做法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并由此对数学产生畏难甚至是厌烦的情绪;而第二种做法则会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其数学学习的深入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所以说,最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在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前,首先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然后再组织他们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学习也因此变成可控、受欢迎的行为。

比如说在教学某个数学概念或是公式、定理之后,教师往往会选择某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在黑板上演示解题的过程并分析解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办法。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有了教师的演示之后,学生再对同类型题进行自主练习,这其实就是一种模仿行为,符合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的规律。而到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部分,当题型灵活变化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以期达到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三、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正是出于形成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思考,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训练相应数学思维的认识。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尽可能地生活化,教学过程应更具开放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环境中完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训练,也才能获得多元的认知,形成个性化的数学能力。

比如说在教学“认识正方形”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自己制作的正方形,自然就会形成对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周长、面积等等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组织引导学生把他们的观察发现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碰撞,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获得启发、印证,也因此会获得思维的拓展,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自然也就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郭树强.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J].软件:教学,2015(6):54-56.

[2] 关巧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1(1):41-43.

[3] 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 权悦侠.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思考[J].陕西教育,2000(7):34-35.

猜你喜欢

改变突破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