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
2017-08-05徐雅雯
徐雅雯
摘 要:在网络信息时代中,社会热点问题较多,社会各界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将该类问题引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来,这不仅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还会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6-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05
现如今,社会各行业对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用人标准,要求大学生既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要具有社会问题分析能力,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适当引用社会热点问题,发挥这类问题在实际教育中的价值。
一、社会热点问题基本介绍
(一)基本定义
它指社会多种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多样性问题,这些问题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农业、娱乐、经济、军事等。
(二)基本特征
首先,时代性。这类问题能够对当代特定时间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带来的作用进行全面反映。其次,动态性。社会变化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会随之增加、变化,同时,社会需求也不尽相同,进而社会热点问题也相应变化。再次,广泛性。一旦热点问题产生,那么该事件在短时间内会被广泛传播,还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最后,多样性。由于热点问题的传播主体存在差异性,传播方向具有不固定性,再加上受广泛传播范围影响,导致热点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育方式较单一、教学方法较落后,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用存在形式化倾向,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弱化思政教育效果,教育现状表现如下。
一是屏蔽式教育。当高校接收到社会热点事件信息时,高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常对这类事件进行消息封锁,并禁止知情学生进行传播。但由于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高校越是隐瞒事件,学生越想知道事件真相,学生最终还是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热点事件,并对高校屏蔽热点事件的做法愈加反感。
二是被迫式教育。一般来说,社会热点事件中涉及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部分高校进行这方面教育时,经常会以命令式口吻强迫学生总结经验,导致学生对热点问题探究的抵触心理增强,同时,学生分析热点问题的积极性也会相应降低,这对热点事件正向教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自由式教育。大多数高校并不注重思政教育过程中对热点问题的渗透,而是将教育重点转移到科研、教学质量和学校形象等方面,思政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时,经常照本宣科,虽然在这种教育方法下,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剖析思路会受到限制,剖析该问题的能力会下降,进而不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价值分析
社会热点问题走进高校,渗透到思政教育内容之中,不仅能够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升思政教学效率,彰显思政教育价值。
(一)引导思想动态
高校要想实现思政教育工作进步,打造高效思政课堂,应对被教育对象——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基础知识,强化思政能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高校学生由于存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进行热点问题教学时,应坚持因材施教的策略,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识,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率,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校园热点事件讨论公众号,及时发布热点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我看法,通过学生對热点事件持有的观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二)深化教学改革
新课改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进热点问题,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联系社会实际,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全面了解。教师在设计热点事件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注意事件问题的层次性和广泛性,让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热点问题蕴含的深层含义,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巩固学生的思政知识,还能让思政教学目标及时实现、思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分析热点问题,能强化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判断力,这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开展思政热点问题教育活动时,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能够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这对思政教育改革深化具有促进作用。
(三)指引教育方向
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关系政策法规和群众诉求。高校思政教师开展热点问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增加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度。当学生在分析热点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不解时,教师应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思路支持。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热点事件背后的问题和正向意义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解决了基础性问题,才能专心学习思政知识,才会客观认识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中能够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意义,进而会主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积极贡献个人价值。此外,高校学生掌握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后,学生对这类事件的敏感度也会相应增加,无论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遇到此类案例,还是在社会现实中遇到类似事件,学生能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分析经历,从多角度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不会片面评价事件,对热点问题采取漠视态度,反之,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政课堂传播此方面知识内容的重要性,学生会对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在课堂学习中集中精力,主动配合思政教师在社会热点问题方面的交流和探讨。
(四)提高综合能力
大多数高校学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同伴的迁就下成长的,心理素质较弱,对事物的认知较片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学习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剖析热点事件,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学生应变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日后真正走向社会后,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事件,会以创新的眼光发现社会问题,这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学生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学生在了解社会最新动态的同时,还能提高对事件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还能促进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激发学习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社会热点问题,这不仅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实现热点问题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从而促进思政教学意义全面彰显。此外,还有利于思政教育深化改革、全面创新,这对高校师生共同发展、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玮. 浅谈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完美融合[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9):98.
[2] 于健. 浅谈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完美融合[J]. 现代经济信息,2015(23):409.
[3] 陈银成,罗擎. 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6(23):381.
[4] 方芳.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147.
[5] 王艳丽. 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探析[J]. 赤子(上中旬),2015(14):39.
[6] 余锋刚.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应用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32):394.
[7] 何丹.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施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4):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