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绽放科学课堂魅力的有效途径

2017-08-05翁青芬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做合一器材

翁青芬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实施整合与创新的载体,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引领、巧妙的器材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更好地发展了科学课堂。通过教学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解决科学课堂中的客观条件,优化机械的操作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終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做合一;器材;信息技术

应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巧用生活中的各种器材,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何将其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引领了课堂教学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继承和创新了“做中学”的理论,贯穿了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做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生学。

在《垃圾的处理》教学中,堆肥是单元课题中的示范,也是学校教学实践基地的采用,而怎么堆是成功的关键,老师只是一味地重复讲解“先再然后”的步骤,学生可能在课堂中已经记住,但是一旦动手操作,肯定是手忙脚乱。那何不把这一重难点放到“做”中去“教”,让学生“做”中去“学”呢?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才是失败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分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分清步骤是最关键的一步,遇到如何掌握细土的量、厨余的量是最难掌握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指导,及时的纠正才是真正的“教”,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配合的力量,学到质疑的精神,学到理论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学”。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知道正确的通电线路是基础的,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设想,落实到操作中是最理想的。通过分组练习,连一连、拆一拆、看一看,是否小灯泡发亮了,便是最有效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学生实践自己的想法,并得到结论,才是对他们自己思考最好的验证。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放手去“做”,尝到失败,才会有改进,意外的惊喜“我成功了!”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你怎么连接的?”“我们也试试,亮了亮了!”由此得到了正确的电路,获取了真正的知识。而老师只需指导好每一位学生的原创设计,此时老师对设计的原理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讲解了。

二、器材的巧用提升了课堂实效

在科学课上,一些实验器材的选用不当使得实验效果不佳,这就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器材不一定是先进、精细的,相反,却是简单、普通的,这样更能让学生容易操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全和效果明显。如果是日常生活中随时能取用的,学生也能课后再次自己研究,提高他们实践动手的机会。因此,我试图在“安全性、趣味性、广泛性”等多方位合一的基础上选用实验器材。

在《光和影》的教学中,光源的不同位置对影子产生的大小是有直接影响的,如果让学生按照书本上的问题直接动手操作来解决,开始学生是无从下手的,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光源的距离无法统一,也很难要求每一小组从一样的距离入手。此时,量角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组发放一个木制的量角器,高年级的学生熟悉且会使用,距离也好,角度也好,都是能统一调控好的,折射点依靠量角器很容易就可以解决。课堂上意犹未尽的学生在课后也能用自己小型的量角器再次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课堂的四十分钟无形、巧妙地延伸了。

同单元的《光的行进》,观察光的行进,难道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让学生观察到吗?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困难。教学中我借助一两样道具就能完美的呈现了。在课堂上,我利用红外线笔一照射,当然没有任何明显的路径,此时按照照射的方向在空中撒爽身粉,光的行进路线马上清晰的显露出来了,像变魔术一般,或者用喷水壶轻轻一喷,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梦幻般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足够吸引学生的视觉,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教学《热的传递》时,观察热是如何传递的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如果依照教材中的器材进行实验,加热的铁片或是铁条变红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细致地观察到颜色的变化,甚至会有学生用手去触碰铁的物质,感觉是否变热了,安全上又是一个问题。很多老师都头疼于此,其实一瓶“可逆温变油墨”就能轻松的化解。在铁棒的一端涂上此油墨(颜色均有),另一端固定在铁架上,酒精灯加热,不过一分钟,油墨就会慢慢地由原来的红色变成白色,而且是逐渐变色,热量“一路”传下去,也能正确发现传递的方向。神奇的事情更在后面,熄灭酒精灯,铁条慢慢冷却,油墨的颜色也随之由末端变回原色。一瓶油墨,胜似千言万语。

科学课堂关键在于实验,器材又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发现身边的事物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也都能为我们所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演示的、难度较大的、受现实条件局限较强的科学课程教学,都能利用模拟、图片、动画、视频清楚地展示出来,融合到科学教学中,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教学《动物的卵》时,我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喜闻乐见,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白板演示小鸡破壳而出,一个小生命就在学生眼前神奇的诞生了,清晰可见其全过程。一个原本需要21天才完成的生命历程,顷刻间就“孵化”成功了。顿时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特,更深刻地理解了鸡蛋的生命特征。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述,不管如何绘声绘色的描述,也不能直观地演示其动态的效果,但是现代技术轻而易举的做到了。包括本单元《种子的萌发》《各种各样的花》等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植物生命的开始和结束,而且各种客观的因素也会影响计划的进度,气温的变化都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在模拟实验中就可解决教材内容的限制。

在《天气》这单元的教学中,除了学生已了解到的雨和风的大小,就是借助媒体让学生间接感受风雨,播放风的大小引起不同的现象,学生似乎身临其境,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理解书中描绘的情境了。单元中更多与天气有关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解决了在室内依托文本完成不了的目标。

提高小学科学的有效性是作为教师永恒的追求,还需不断地探索。任何一种方法的更新都只是辅助教学,只有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丰富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绽放小学科学课堂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文斌.谈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4.

[2]付喜.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教学做合一器材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