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微课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
2017-08-04吴初华
吴初华
【摘要】新时期教育体制对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当前多样化、深层次教学的需要,为更好地改进当前的教学效果,很多教育研究者转为向网络教学方面寻求创新教学方案。微课因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资源集中化程度高、主题直接以及高效率等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分,能引导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更直观的把握。高中地理教学涉猎范围广、教材内容综合性高、空间延展性广且具有动态波动明显的特点,需要采取更为创新有效的教学手段,亟待引入信息化教育教学,微课即为一种全新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助益。本文以此为立足点,重点阐述了高中地理课堂上微课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 微课 教学设计 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86-02
高中地理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素出发,即学科综合、空间对象信息描述、动态预测以及时代特征,课堂授课应该准确把握这些特点来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课程学习。高中处于连接初中和大学的关键阶段,其教学质量的好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广度与学科素养提升程度。总体来说,高中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理环境区域特点、自然天气、人文特点及要素关联的学科,学科将整个自然研究系统拆分成多个部分,分别研究其内在规律和空间配置原因。然而,高中地理教学时间紧凑、教学目的性强、信息量大,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前教学需要,故亟待创新目前的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新理念引导着教研工作者寻求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育中的突破点,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丰富课程素材,加深与时代文化成果、经济发展的关联,并结合国内外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教学。
微课作为互联网教学的一种典型模式,本着“按需授课 简短直观”的教学目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特点:一是倡导“学生主体”原则,即按照学生学习特点和素材需要进行备课,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二是“拓展课外知识”原则,即微课内容应同时涵盖教材重难点和延伸知识点;三是“内容保存和修正”原则,即微课视频资源应该能系统存储,并根据实际授课进度进行调整;四是“管理和应用”原则,即微课作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应保证能进行多维度建设、观摩、专家点评、重复播放以及细节修改等多项工作。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教学案例设计中加入微课的元素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章内容时,我设计了约10分钟的微课内容。本节课以“要素构造分析和探究物质迁移交换原理”为主要教学目标,明确了对应的教学内容,即主要讲解水循环方式、各个圈层构造、物质能量交换关系以及动植物资源关系等内容。微课主要分成四个板块:首先是新课导入阶段,展示了大西洋海岸图片,颜色鲜明的图片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观察探究能力;接着展示了大西洋的群落水平和资源情况,涵盖动植物类型、水圈垂直和水平构造、天气要素和气候类型,教师在此版块可作更为细致的关于本领域地理环境的文字说明,如为季风性气候,降水较多,物种丰富,多为叶宽、根浅植物,流水沉积和冲刷刻蚀效果较为明显,河流分支众多等,同时教师可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分析地域环境对动植物类型及其分布的影响;其次是要素联系探究阶段,此版块应充分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素材,并融合当地人文资料探究天气要素和洋流走势对物种的影响并进行讲解;最后是深入探究阶段,以此版块内容为例,教师可延伸到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中,涵盖物理和生化规律、物质的基础性能、演变条件、变化规律模型等,之后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探索。
在微课授课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第一,专业术语标准化与延展化,避免使用过多无效的语气词或不相关素材,减少对课程主题的干扰。教师在为微课配置讲解文稿时,应做到语言言简意赅、直达重点,用地理学语言对相关现象进行描述;第二,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器具,发掘课程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交叉点,创新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先进性和时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融合时代特点并向学生灌输地理学最新理念和教学成果;第三,合理控制时長,设置多维度课堂探究问题。应合理选择播放工具、颜色类型、文本内容显示方式和文件大小,微课中每个阶段都应该设置对应的简短小标题,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第四,合理选取微课制作方案,注重课堂实录,创新制作手法。微课作为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应以回归课程内容主题为核心思想,并根据选取的课件样本为基础进行多维度课程展现,如录屏式、幻灯片式、网课平台式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微课设计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多维度理念的引导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引进了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利用更为先进、高效、简洁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地理学作为一门涵盖范围广、素材时效性明显、动态变化度高的一门学科,对学生自然科学思维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助益。教师在用传统教学方式探究地理问题的同时,也应关注教育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功能,促进学生地理信息意识的有效构建。微课作为新时期互联网教学的一种典型手段,真正做到了课外延伸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达到了更为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光明. 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基本策略——以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例[J]. 教学与管理,2015,01:54-56.
[2]程素杰,王广智.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3:67-68.
[3]郭宇涵.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4]邵志豪. 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徐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