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2017年高考(Ⅱ卷)理综物理第25题

2017-08-02解玉柱

物理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速度题干小球

解玉柱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黑龙江大庆 163458)

评析2017年高考(Ⅱ卷)理综物理第25题

解玉柱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黑龙江大庆 163458)

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了考纲中5种能力的考查,体现出学科的核心素养,普遍反映试题对常规教学具有引导作用,但也感到稍难于去年,特别是力电综合的第25题涉及的知识点多、关系式多,三问之间在难度上又没有阶梯性,一般的学生第一问就无从入手,导致很多考生答题时卡在此处.现评析如下,浅谈几点想法.原题.如图1,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H,其间的区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自该区域上方的A点将质量为m、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已知N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的1.5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图1

(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

(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

(3)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1 第1问“位移之比”用图像法求解更简捷

调查反映:第1问“位移之比”就有一大批考生没有解答,原因一是考生们对于曲线运动的分运动解题思路不够清晰和熟练;二是水平初速度大小v0未知,感到没有信心动笔推理下去;三是两个小球“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ax、以及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相等”的信息没有判断出来,水平初速度v0和axt的关系就更没有意识到.如果这3点都能分析出来,就会依据位移公式x=v0t+推理出两个小球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之比为3∶1了.

但是,如果考生平时有用图像分析运动情形的习惯时,“位移之比”从水平方向的速度图像就会直观地看出来的.

两个小球从进入电场开始计时,不难画出小球M、N沿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图像如图2所示.画图时注意:M、N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即图线倾角θ相等.

由图像的几何关系不难看出:M、N图线与时间横轴围成的面积之比为3∶1,即水平位移之比也为3∶1.

如果考生开始从题干给出的两球“动能关系”切入,推理求解水平位移之比就比较麻烦了(后面有述).

图2

2 “电场强度大小”从动能关系求解更容易

从给出的参考答案发现:此问是利用前两问的结果、以及动能定理和其他7个关系式才求出答案的,求解并不简捷,这就是先从运动学入手分析的结果.其实,如果考生一开始从题干“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的1.5倍”关系入手分析的话,不用前两问的结果,更容易、独立地求出电场强度大小.

设离开电场时M的水平分速度为vx,竖直分速度为vy(N的竖直分速度也为vy),见图2所示.

由题设条件有

易得

又因为小球M进入电场后做直线运动,则有

易得

由此可见,此解答更优于给出的参考答案,因为学生习惯于利用已知信息独立地求出某一个未知量,而不习惯于利用程序法把若干方程联立起来求解几个未知量.可以设想如果命题设置时把此问前移的话,得分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通过研究小球N的水平和竖直两个分运动,也能求出N离开电场时的水平位移x2,由位移公式得

水平方向上有

竖直方向上有其中v1表示小球进入电场时的竖直分速度,且由几何关系得

(6)式和(7)式联立解得

再由(5)式和(8)式可得x1∶x2=3∶1.

上面较容易、独立地分别求出“电场强度大小”和“水平位移之比”两个未知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 只研究N便可求出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h

关于“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h”,给出的答案是利用第一问的结论,再研究M、N两个小球,5个较复杂的关系式联立求出的.其实,只研究N完全可以求出答案.

竖直方向:v12=2gh,

水平方向:v02=2axx2.

同样的问题,切入点不同思路不同.但是,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题干最容易着手的点切入推理判断,以最优的求解方案得出正确结果.

2017-06-12)

猜你喜欢

初速度题干小球
数字算式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小球别跑
AGPM控制系统分析及最适初速度优化算法研究
一道“追及问题”的多种解法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抓住重点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