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LA中的中介语理论及教学启示

2017-07-31徐雪迎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介语教学启示

徐雪迎

摘 要: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中介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对语言学习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介语的僵化现象更是使得中国学生二语习得过程停滞不前。本文就以中国学生的英语和德语学习为例,简单阐述中介语的相关理论,并对于二语教学如何防止中介语的僵化现象略表拙见。

关键词:中介语;僵化现象;教学启示

一、中介语的相关理论

(一)对比分析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此理论背景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这个概念最先由Fries(1945)提出的,后面由Lado(1957)在其《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加以详细阐述。该理论认为,二语学习就是一个从母语向二语转化的过程,因此,只要将一语和二语进行对比,并对其间差异加以分析,就可以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error)进行预判。然而,经过长期对学习者的观察发现,许多实际发生的语言错误已经超出了对比分析理论的预测,而其预测的许多错误在实际运用中也并没有发生。久而久之,该理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而该理论所提倡的一些过于简单片面的理论也缺乏说服力,如“二语学习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两种语言的差异大小。”“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归咎于母语的干扰。”等。

(二)错误分析

20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对比分析理论不断暴露其缺陷,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应运而生。错误分析理论对于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了解第二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然而,由于错误分析理论把视角过分地局限在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上,而忽视了一些正面的习得,其研究成果也是不充分的。

(三)中介语

随着二语习得的不断发展,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1972年首次提出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中介语指的是二语学习者所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一新的语言体系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Selinker 1972:209-230)也就是说,在学习者还没有真正掌握二语前,会处在一个一语和二语的过渡阶段,因此中介语也被部分学者称为“过渡语”。中介语有以下3个特点:

1、可渗透性

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具有稳定性,不易被影响。而中介语则不同,鉴于其是一种过渡性的系统,中介语的体系会不断被母语和目的语而渗透,这种开放体系不断吸收新的成分,并影响现有的语言规则,母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正负迁移的结果。比如,母语为汉语的德語学习者会过分使用“Es gibt…”结构。

2、动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目的语言文化的渗透,学习者不断修正其语言偏误,愈来愈接近目的语,动态性正反映了中介语不断变换的发展态势。

3、系统性

中介语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渐进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在每个阶段都有一套独立的语音,形态,句法,语用规则,学习者便会不断套用该规则体系,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二、中介语的石化

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被称为“石化现象”。Selinker认为,只有5%的二语学习者才能达到目的语理想的终点,而95%的人则会由于一些原因停滞不前。这是一种无法消除的心理机制,伴随着语言习得的各个阶段。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介语受母语影响的石化现象。

(一)语音方面

在汉语一些方言中,许多地区的人很难分清/h/和/f/这两个音。比如说“发挥”他们会发成(huafei)这也就导致操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发一些涉及上述两个音的单词出现错误,出现歧义,导致交际失误。

比如flower*[?hla??(r)]√[?fla??(r)]

这种语音错误受到了汉语方言个别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

(二)词汇方面

在汉语里,“同情”的意思是指对其他人的苦难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而在用德语词表示相同意思时,学习者由于缺少对目的语词汇的理解以及受母语影响的僵化思维,总是会不自觉地用Sympathie来表示相同的意思,而德国人会用Mitleid来表达该层意思。

(三)句式方面

汉语是意合语言,所以中国人会多采用结构松散的句子结构,缺少逻辑联系。这就导致了许多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造句时也会忽略其间的逻辑关系,在造复合句时也只是两个简单句之间的简单堆砌,忽略英语句式的形合特点。

(四)语篇方面

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称呼他人的时候习惯采用“姓+职位”的称呼方式,比如说“张局长,李经理,王校长…”等。所以当学习者和母语为英语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也会受到思想固化说“Li Manager”等,然而这并不符合英语国家人的说话习惯。

(五)语用方面

中国是一个High-Context的国家,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善于采取一个谦虚低调的态度,而由于对目的语了解的局限性以及母语的干扰下,这种说话习惯也会带入到与英语国家中交谈的过程中,由此产生语用失误。

-----Your wife is pretty.

-----*Where!Where!

-----√Thank you.

三、中介语的形成过程

根据Selinker(1972)的观点,中介语的发展受二语习得的五种认知过程的影响。

(一)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母语对于二语习得过程有着重大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显然是由负迁移所影响的,学习者一些语言偏误看起来好像是语法层面的错误,其实则是由对母语模式的过度依赖所引起的。

* My car has repaired.

*There are a lot of peasants eat.

许多英语初级学习者深受母语的影响很容易犯这种语态错误以及这种对there be句型的过度使用。

(二)训练迁移(training transfer)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教材选材不合适或者教学人员对目的语了解不够充分,语言学习者便会受到训练迁移的影响远离目标语言的真实用法。

(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不同的语言学习者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语,而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学习水平的不一致。根据Bialystock(1981)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分为形式练习(formal practice),功能练习(functional practice),监控(monitoring),和推论(inferencing)。而OMalley 和Chamot(1990)则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交/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如果语言学习者采取了一种较为简洁的策略,便会产生语用上的失误,如:对德语中haben/sein加完成时的状况不予以区分。

*Ich habe in die andere Stadt gefahren.

√Ich bin in die andere Stadt gefahren.

(四)第二语言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在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交谈时,即使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近乎完备,但是由于对目的语国家交际文化不够了解,也会导致交际失误。比如,汉语学习者由于过度谨慎,可能在表达请求方面,会过分使用请求的词汇,如:

*If you dont mind, could you possibly….

(五)過渡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德语词汇变位方面很容易犯过渡泛化的错误,他们会根据已经积累的一些变位规则去强加在他们还未掌握的一些词汇变位上,而忽略了其本身的特殊性。如:在单复数变位时,习惯于Student---Studenten,Verantwortung---Verantwortungen的变位规则,所以在面对Kind的复数变位时,学习者就会把过去式的-en 词尾过渡延伸到Kinden,忽略了其复数词尾-er的特殊性,从而导致了词汇的误用。

四、中介语对教学的启示

据调查显示,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语言习得经历,也未必可以像本族语为英语的人一样进行社会交际。受国家文化差异的影响,外语学习者很难像面对第二语言文化像面对母语文化一样自如。比如,在中国,称呼女孩为“girl”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所以,许多汉语国家的人也会对英语国家的女孩进行同样的称呼,然而这会引起其不满,受女权运动的影响,英语国家的人会觉得这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电子资源,让学习者不断与外国文化接轨,提高二语学习水平。

教学者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对中介语的石化现象进行透彻的了解,这样当学习者出现这种现象时,才能得到积极正确的指导。比如,当学习者大量使用存现句时,教学者可以向其提供目的语国家对存现句的正确使用情况,以防中介语的僵化;或者当学习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由于对句法规则的过分重视,而忽略了语篇的逻辑性时,教学者则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句法选择,而不拘泥于形式和功能的简单匹配。

教学者应敦促学生积累必要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辨析,发音准确等。对于操汉语的德语学习者来说,小舌音的发声则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然而学习者应不断加以练习,从而向目的语言靠拢。

在汉语国家,找到一个真实的外语环境,使得学习者身临其境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第二语言的真实还原。如,在课堂上教学者应创造纯外语的教学环境,或者聘用母语国家为英语的教学者来进行指导,使学习者逐步摆脱汉语造成的思想桎梏。语境化的教学方式会增加口语表现的感染力,而语言使用单调,贫乏的现状也会有所好转。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二语习得越来越成为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而中介语的僵化也于现代教学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学者不仅要对句法规则加以强调,对于如何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言更是需要加以指导。

参考文献:

[1]Fries,C.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45.

[2]Lado,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Selinker,L. 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0

[4]Bialystock,E. The role of conscious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1,65:24-35

[5]OMalley,J.M.&Chamot,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猜你喜欢

中介语教学启示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探析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