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评估有的放矢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特殊教育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总结
2017-07-31蔡蓓瑛
邱 轶 蔡蓓瑛
聚焦评估有的放矢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特殊教育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总结
邱 轶 蔡蓓瑛
通过对特殊教育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的总结,提炼出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课堂教学呈现的四个亮点:科学评估把握学生特殊需求、精准定位制定有效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实施差异化教学、全面介入提供多样化支持。也指出了诸如教学模式未有重大突破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适合特殊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等对策建议。
特殊教育 评估 教学目标 分层设计 差异化教学
在上海市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掌握学情、精准施教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于2016年10月10日至20日组织了主题为“基于多元化评估,开展个别化教学”的特殊教育学科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来自上海市16个区的39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1名、三等奖8名。纵观本次教学评选活动,参赛教师在评选主题的引领下,聚焦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科学评估、基于标准、个别化教学设计、教学支持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呈现出立意提高、底部抬升、全面实践、各展所长的活动特色。
一、经验与亮点
提高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枢机在“特”字上——特殊的学生、特别的方法。本次评选活动提出了两个鲜明的主题词——“基于评估”和“个别化教学”,希望教师利用好“评估”这一独特的手段破译学生的特殊需求,利用好“个别化教学”这一有效的方法破解课堂的教学难题。从参赛的39节课来看,参赛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本次评选活动的主题,并且根据各级、各类特殊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细化和适应性改造,使“评估”更具个性、“个别化教学”更具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参赛教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延伸了“评估”和“个别化教学”的效应,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统整、教学支持提供等方面体现出精准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特点。经验与亮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评估,把握学生特殊需求
同一班级的特殊学生由于障碍类型和程度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评估是把握特殊学生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特点的科学方法。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历来重视学情分析,本次评比的一大亮点是所有参赛教师都把学情分析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对39位教师教学说明的文本分析,100%的教师在学情分析中至少利用了一种类型的评估结果,有23.1%综合利用了三种以上评估信息,更可贵的是有79.5%的教师利用了针对性较强的学业水平评估(见表1)。
表1 教师学情分析利用评估情况(n=39人)
在开展评估和利用评估结果的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评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 把握评估的科学性
特殊学生障碍类别、性质、程度差异大,影响障碍的因素多,为准确掌握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必须牢牢把握评估的科学性。为此部分教师利用了专业评估工具,如:静安区启慧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言语缺陷,利用“特殊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汉语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进行详尽的评估;浦东新区育华学校针对工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进行了“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试(AATMS)”和“学习者能力评测”。这些专业工具的使用,使教师对学生的判断更加科学和准确。
2. 提升评估的针对性
各类特殊学生的基础评估(如智障学生的智力评估)已经得以普遍、规范地开展,但却很难为具体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为进一步细化评估,提升评估的针对性,本次评选活动中许多教师在最贴近学生学习的领域开展评估,自编课程本位的评估工具,将评估细化到了单元、课时。如宝山区培智学校在生活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了“生活学科学习能力评估”,对学生在生活课程各个领域中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生活能力的基本水平;在开展“十字交叉法穿鞋带” 的教学中进一步设计“穿鞋带能力水平前测”和“穿鞋带先备能力评估”,对影响该节课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找到学生学习该课内容的基点和难点,使评估精准地为教学服务。
3. 加强评估的有效性
要充分发挥评估的促进和改善作用,加强其服务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本次评选活动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多数教师能将评估与教学实践连接起来,充分利用评估结果,促进教学改进。如宝山区培智学校为提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设计了拼音检核表,定期检核学生的达成情况,将计划、教学、评估、反馈、再计划链接成环路,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本次评选活动呈现出关注评价、促进有效学习的各类要素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到有23.1%的教师进行了学习倾向和特点评估,这使得评估从多渠道发挥效益。如青浦区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发现影响职业技能习得的不仅有能力因素,还包括意志品质、合作意识等相关要素,因此将这些内容纳入职业技能发展评估指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评估结果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精准定位,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如果说评估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那么精准的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差异大,内在能力发展不平衡,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多,特殊教育尤其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要做到精准定位,必须做到两个符合:一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本次评选活动中没有出现脱离学生实际,教师独自演绎的“独角戏”;也没有出现随意降低标准,学生乐而不学的“肥皂剧”。这反映出教师在吃透课标、研判学生中下了功夫。
1. 吃透课标,找准基点
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的环节中,教师聚焦课标的意识明显增强,有8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设计说明中分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少教师不仅研究课标的要求,同时研究提出这要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基础,在吃透的基础上,对课标进行细化和分解。以拼音教学为例,前几年有不少教师认为拼音教学难度大,并且普通学校也降低了对拼音学习的要求,因而放弃了低年级拼音教学。而宝山区培智学校教师在解读《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语文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时认为,在低年级设置拼音教学,是为了“发挥拼音矫正发音的作用、发挥拼音识字工具的作用、满足学生融入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该教师坚持将拼音教学纳入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分步达成的方式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拼音教学的目标。
吃透课标,为教师精准分解目标、设置分层目标提供了基础。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设置了分层目标。优秀的分层目标设计,不仅是准确研判学生成果的工具,更是对课程标准的精准把握。如浦东新区育华学校教师在“Comparative Degree•比较级应用要点”的教学中充分把握九年级学生语法要求的五级标准,在牛津6A、7A中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在9A的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需掌握的要点,据此设计了精准的分层教学目标。
2. 研判学生,找准最近发展区
评估为了解学生提供了基本依据,因此要结合实际和课标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研判,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置精准的教学目标。本次评选活动显示,教师在解读评估信息、把握学生特点、找准最近发展区、设置目标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如惠敏学校教师的个别训练对象A同学,医学评估结果显示其立位发育水平落后明显。该教师研判后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同学的核心稳定控制能力差,这涉及臀肌的发展,因此根据A同学的情况将单边臀肌的控制能力作为训练目标,并通过单桥动作训练达成目标。精准的目标设定,使教育成效更加明显。
(三)分层设计,实施差异化教学
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使教师能够设置精准有效的教学目标,也为教师分层设计和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了保障。本次教学评比活动呈现的一大特点是:分层设计从目标领域延展至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设计,差异教学从关注智力水平、学习水平的差异延展至关注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的差异。如:普陀区启星学校教师在“认数10”的教学中依据评估设计分层目标,并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了分层设计,如在计数活动环节A类生目测点数,B类生借助媒体辅助手点数,C类生由助教引导下借助媒体辅助手完成点数;每一个操作环节,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准备不同的学具图卡。又如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教师不仅对班中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估,还对每位学生学习态度、个性差异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隐性分层、同质小组的办法,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形成组内异质的互动学习。
(四)全面介入,提供多样化支持
特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意志力会受其机体障碍的影响,为活化课堂,让特殊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教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支持手段。
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教师们采用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如主题式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实验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组织方式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提升了特殊学生参与度。如普陀区启星学校教师在辅读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了主题式情境教学,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连接,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得到了比较好的激发。崇明区培成学校教师在工读学校高年级物理教学中,强调用实验的方法来获取知识,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做、看看、想想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
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教师们采用多样化的支持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工读学校教师采用了“微课+电子白板+黑板+投影+导学案”五管齐下的技术与资源支持学生学习;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图形运动的手段,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核心问题;杨浦区扬帆学校教师上课时,较为充分地将学具的使用和平板电脑的运用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切实帮助智障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解,效果明显。
二、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全纳教育的不断推广,特殊学校学生的障碍程度愈发严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次教学评比活动呈现出不少经验和亮点,但也仍有一些方面未取得突破,存在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未有重大突破
虽然在教材呈现形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支持手段等方面引进了新的元素,开展了新的尝试,但教学模式整体框架还是以传统集体教学为主、以知识传递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生活为主、以经验为重、以参与为要的个性化、生活化、生态化教学模式未体现出来。虽然部分学校也在开展基于社区的教学、生态课堂等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但因未取得成熟经验,本次教学评比活动并未能呈现。
(二)教学目标制定有偏颇
参赛教师都能体现制定三维目标的意识,知识技能这一维度目标制定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呈现出普遍提高的态势;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对特殊学生如何在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习得方法,缺乏理论认识和实践手段,甚至有教师低估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特殊教育中的价值,忽略这一维度目标的制定。
(三)基于评估的教学策略设计还有待加强
基于评估的教学目标制定在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但由于多数教师仅利用评估来确定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学习起点,对如何利用评估找准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以及进一步采取对应性的教学策略缺乏认识,评估的效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适应特殊学校的教学规范总结还不够
由于特殊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主动参与意识、课堂纪律观念与普通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适用于普通课堂的教学规范未必适用于特殊学校,例如35分钟的课时长度等。教师需要总结形成适合自身课堂的教学规范,例如引起注意的环节设置、结构化的组织策略、激励性的课堂行为管理。但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总结提炼还不够,课堂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出现如上所述的各种问题,但解决之道也在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初露端倪,因此就以上问题依据目前的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构建适合特殊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
目前特殊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来源于普通学校,其核心仍是大工业生产的集体授课制,在个性化如此凸现的特殊教育领域,其提升教学效益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们需要探索更具个性化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部分学校正开展的“主题式教学”“基于社区的教学”“一日生活流程教学”已经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部分变革,可以依托这些尝试扩大个性化学习的试点,走出课堂,摆脱课时、教室等时空限制。教师应大胆突破,开不寻常的课,以此形成创新教学模式的经验。
(二)加强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研究
通过专题教研,研究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首先,要明确过程与方法类目标对各类儿童的重要意义,尤其对智障儿童生活经验的累积、生活适应的形成的重要意义;其次,要研究适合各类特殊儿童的过程方法目标,突出重点、强调难点,例如,听力障碍学生要强调视觉学习类的经历和方法,智力障碍学生要强调于生活经历中形成生活技能,在参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累积形成生活经验的方法;最后要研究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落实途径,强调教学过程中真实体验环节的设置。
(三)进一步加强差异化教学,突出精准教学策略的研究
差异化教学不仅强调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也强调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的差异,因此,在精准设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研究精准教学策略的使用。首先要拓展评估的范围,在基础能力、学业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学习风格、个性差异的评估。其次,充分利用好评估的信息,研究适合不同类别残障儿童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如环境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引导策略,等等。最后,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策略并评估策略的有效性,总结并形成一定的范式。
(四)加强教师培训和互动交流
由于区域特殊教育学校数量较少,特殊学校校际交流不充分,已经形成的一些经验,没有得到充分及时的传播,因此,要以特殊教育课堂的核心问题为主题,以教师培训为载体,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普特教师也需要增强交流,使特教的先进理念与普教的一些教学手段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特教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邱 轶 蔡蓓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0041